天一亮,世民便召集全军,继续前进,直扑介休。
这时竟意外会合了唐军另一路人马,领军之将乃是黎州总管李世勣(徐世勣)和骠骑将军宇文士及。
原来世勣假意归顺夏王窦建德后,仍镇守黎阳,他为取信于窦建德,主动与王世充郑军交战,擒获王世充手下大将刘黑闼献于窦建德,岂料这刘黑闼竟是窦建德旧时好友,窦建德大加重用。日后窦建德兵败,刘黑闼再聚窦建德旧部反唐,令唐军付出惨重代价。世勣若早有先见之明,怕是要后悔当日没一刀宰了刘黑闼。
世勣获胜后,窦建德果然对他放松警惕。世勣结交了暂时依附窦建德、但也有叛夏归唐之心的地方豪帅李商胡,二人结为兄弟,相约反击夏军投唐。不料计谋败露,李商胡仓猝起事,被窦建德妻兄曹旦率军击杀。此时世勣再滞留夏军必有性命之虞,又挂念仍质于夏都洺州的父母家人,不知如何是好。郭孝恪认为:“夏王虽才能不足以为天下主,然为人宽仁,料不会加害舒国公等人。将军多留无益,还是投唐吧。”
事已至此,世勣只得一咬牙,向东方拜了几拜,与郭孝恪及数十亲卫,逃奔长安。
武德皇帝见世勣不惜舍弃家人来归,大为感动!仍复其黎州总管原职及爵位。武德知前线世民与定杨军一战已至关键阶段,又设法抽调一万人马,命世勣会同宇文士及领军增援秦王。
秦王之军原已疲惫至极,得此一万生力军,大为振奋!秦王问世勣军中是否有粮?他和将士们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粮草辎重还都没跟上来。世勣军也只带了些干粮,于是动员将士们每人贡献出一点,分给前线友军,大家好歹混个半饱。
中午时分,唐军赶至介休城下。
宋金刚会同尉迟敬德,将余下的二万余军队全部拉到城西,背靠城墙列阵,南北长达七里,大有背水一战之势。
唐军连日作战,掉队者不计其数,即使会同李世勣增援的一万人马,随同李世民第一批到达介休城下的将士也只有二万余。
世民堂弟淮阳王李道玄,年仅十六岁,此时正紧随世民身后,道玄少年英雄,胆气过人,便向二哥请战愿打头阵。
世民笑问道:“道玄弟,你可叫得出此阵之名?”
道玄道:“管他摆什么阵!我军只管冲过去,将胆敢阻挡之敌通通杀他个七零八落就是!”
世民笑着摇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又转身向世勣道,“懋功兄,就请你指点指点我这位小兄弟,告诉他此阵的奥妙。”
世勣道:“此阵名为‘一字长蛇阵’,首尾相应,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又可变为三才阵、四方阵、六花阵、七星阵等,变幻无穷。若是击首,长尾摆过来,卷在核心,任有天大本领,也难以冲出阵。”
道玄叹道:“有这么大学问啊!”
世民笑着提点他:“作战可不能全凭勇力,以后要多跟诸位将军学着点。”
“是!元帅!”道玄声音清脆地应道。
世民当机立断,笑容一敛道:“好!道玄,本帅就命你,随同李总管带五千人马攻敌之中军,许败不许胜!”
世勣会意,答道:“末将得令!”
道玄不服气道:“这叫什么军令?”
世民严肃地道:“军中无戏言,贤弟不服本帅将令吗?”
道玄只得道:“小弟岂敢!”
世勣与道玄领五千人马,攻敌之中部。
世民又传令秦叔宝、程知节二将领五千人马,待李世勣中军接战后,攻敌阵之首北端,切断阵首与阵中联系;命翟长孙、秦武通二将领五千人马,亦同样攻敌阵之尾南端,切断其与中军联系。世民率余下数千骑兵,作为预备队,在后面休息。
宋金刚见李世勣等带人攻来,立即组织反击,他自知这一仗关乎其生死存亡,不惜全力一拼。
宋金刚骑一匹黑色高头大马,在马上高举长槊,大声呼喝着,挥军掩杀过来。
世勣压住阵脚,截住厮杀。一时间双方血肉横飞,将士们浴血奋战。
混战片刻,唐军似是不支,缓缓后撤。
敌阵首尾见中军已动,意欲从两边卷过来。不料唐军又冲过来两队人马,分别缠住首尾厮杀。
唐军边打边往后退。待定杨军已离开城墙一段距离,李世民令旗一挥,亲率剩下的数千骑兵锲子一样直插入介休城与定杨军之间,转眼已占据城门前空地。
世民大呼:“尔等退路已绝,已被包围!还不快快投降!”
世勣也领佯败的人马杀回来,喝道:“宋贼!当真以为我敌不过你吗?”
宋金刚大惊反扑,但这时唐军已牢牢据守城门之外,定杨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刹那间已折损三千余人。
眼看败局已定,宋金刚见无法杀回城内,只得率部分人马突围向北逃窜。
世民遣秦叔宝、程知节带人向北追击,嘱他们万一碰到突厥兵马,要避让不得冲突。
世民纵马跃上一高岗,望着下面的战阵,只见剩下的定杨军已被分割成数段,正在一堆堆地围杀,不少定杨军将士眼见要全军覆没,纷纷弃械投降。只有一个圈子里杀得仍是热闹非常,似是圈中敌人悍勇无伦,一时制服不住。
世民遥遥望去,看出那圈中正是尉迟敬德,将一支丈八长槊使得泼水不进。唐军数员大将将其围住,却无一人能够近身。
世民与那尉迟敬德曾在安邑正面交手,那一役中,他首度见识敬德的神勇,槊术之精可谓出神入化,世民已是深以为憾:此等良将竟不能为己所用,却为敌方效力!又闻他曾日夺三关、夜劫八寨,直杀得唐尚书右仆射裴寂丢盔弃甲只身逃回长安!被唐军将士们既畏惧又敬服地称作“黑煞神”。
此时敬德虽已身陷重围,仍是勇猛异常,丝毫不见慌乱。世民更是赞服不已,便在高岗之上向世勣挥出令旗。
世勣本在战圈之外督战,见元帅挥旗召唤,驰马过来问:“元帅有何吩咐?”
世民道:“网开一面,让尉迟敬德回介休去!今日不要攻城,留一部分人马围城,其余往张难堡方向进发。”
世勣一惊!心道:我军已控制城门,只要擒杀尉迟敬德,便可攻下介休,何以忽然之间竟要纵虎归山、尽弃前功?
他正欲向秦王提出疑问,抬眼见秦王目光正紧随着战圈内尉迟敬德纵横来去的身影,流露出钦羡神色,顿时恍然大悟,响亮地答道:“是!”
世勣转身要走,却被秦王唤住:“懋功兄且慢!传令下去,不要向尉迟敬德放箭,不要伤他一根毫毛!”
世勣应了一声,便去传令。
那边尉迟敬德正杀得渐觉力气不继,而唐军将士虽被他杀伤不少,仍是前仆后继,一浪接一浪轮番攻来,他心中一沉,暗想:难道我今日竟要命丧于此?
忽听得一阵号角声起,原本挡住他入城路口的唐将忽都拉转马头,闪了开去,竟是让出一条道来。
敬德挥舞长槊,欲驱开挡路的唐兵,却见对方不待自己杀来竟都已向两边散开。城门口本已被唐军占据,这时他们竟都向远处撤退。但见众人面上并无慌张之色,列阵稳步后撤,全不是败逃的样子,倒象是有人在后面指挥。
敬德眼角一瞟,见不远处山坡上,一人立马帅旗之下,身边数将环绕,正是刚才围攻自己的几个厉害角色。
敬德知那为首之人正是与自己交过手的唐军元帅李世民,不明白唐军明明占优,何以竟放自己一马?敬德顾不得多想,驰马冲入城内。
世民见定杨军残部已随敬德退回城中,便召来宇文士及,问道:“宇文将军,向昔辽东之役,将军似乎与那尉迟敬德曾同在来护儿将军麾下共事?”
士及答道:“是有此事。尉迟敬德乃朔州善阳人,擅长骑射,手中长槊罕逢敌手。辽东之役曾以军功官至朝散大夫,乱世之中,不知怎地又投到刘武周、宋金刚帐下。敬德勇冠三军,为人义气,明珠投暗,殊为可惜。”
“你可有把握说服尉迟敬德归我大唐?”世民问。
“如今双方战阵已见分晓。敬德虽然勇武,然亦知机变。属下愿前往一试。”
世民点点头,又命人召来堂弟任城王李道宗,对士及道:“我让道宗弟和你一同前往陈述利害,两位多加小心!”
又对道宗面授机宜,二人领命而去。
随后世民命世勣领一半人马留驻介休城外,自己带其余人马往张难堡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