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归家
书名:辞凤阙 作者:鲍叔 本章字数:2366字 发布时间:2022-10-20

 离开郢城的那一日,十九姐早早地等在渡口送我。

 

她给我带了,嬛嬛最爱吃的煎羊角,看我吃着,忽而就流下泪。

 

“是我的错,不该相信男人。”

 

我狠狠咬了一口羊角,一五一十转述,驸马临终前告诉我的话。

 

她听了,只笑得凄然。

 

“他们为皇上尽忠,那谁又为无辜的女眷,和遍地的难民尽忠呢?”

 

感慨一声,又问我:“你既然逃了,为何要答应去渤海?”

 

我冲她一笑, “你还在他们手里,我如何逃得安生?”

 

她打我一下,要我说实话。

 

我便告诉她:“我与三太子做了个交易。他答应我,要善待那些被割郑地的子民,让他们不易服、不剃发。”

 

“你怎知他不是骗你?”

 

我顿了顿,只掏出袖口里那串诅咒一样的珠链,递给她看。

 

“这是三太子的信物,就这一串珠子,可以买下半个郢城。“

 

她不相信,“就这么一串珠子能说明什么?“

 

我只是笑,“我了解他,也了解渤海。”


“他肯求和,不仅是为了得利,渤海也打不起了。至少二十年内,他不会食言。“

 

十九姐听了,不由红了眼。

 

“你这么做值得吗?没有人会记得你做的一切。”


“你南归至今,皇上都没公布过你的身份。往后,更可见......”

 

我站起身,只是笑。

 

“逃了一辈子,不想再逃了。既然要将自己卖了,就该卖个好价钱,不是吗?“

 

“既得利益者,和这些幸免于难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流离失所,被迫沦为奴隶的滋味。“

 

“感同身受的,只有我们这些,也曾遭受过侵害的人。“

 

“我知道他们的感受,和即将面临的劫难,只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他们。”

 

“何况,我要了张衡和潘妃的命,也不枉回郢城走那么一遭。“

 

十九姐破涕为笑,“锱铢必较,像我。”

 

吸了吸鼻子,便拉着我起身,走至那波光万顷的河边。不自觉感慨:


“初来郢城时,觉得这儿的一切美得像画。”

 

“可现在,却觉得这些江水楼阁、烟柳画桥,更像是泡影。“

 

“只要轻轻一戳,便会碎成满地的灰烬。”

 

我叹了口气,嘱托她,“从今往后,北行的人,就剩你一个了。“

 

”皇上不会想记得那些耻辱,你想活着,便早些走吧。”

 

我指着远处柳树下站着的王都,“我的一些细软都给了王都,他会带你到南疆。”

 

“听说那是个,与这里一样美的地方。你若喜欢他,便生个可爱的孩子,让她无忧无虑地长大。”

 

“若不喜欢,就随着你的性子,有了这些家财,再加上你的积蓄,足够安老一生了。”

 

十九姐侧头看我,不自觉又抹起眼泪。

 

“你能忘了那些死去的人,好好活着吗?”

 

我只是笑着,按了按她的手,而后顺着舷梯,走上了楼船。

 

……

 

往淮水的数日中,天上总飘着,淅淅沥沥的雨。

 

直到快近泗州,才见得些许日光。

 

随侍的阿嬷,替我画上三白妆,贴上珍珠面靥。

 

带上垂珠耳坠,又为我换上翟衣与花钗冠,才心满意足地站在飞庐旁等着。

 

我望着铜镜中模糊的影子,忽而想起,被带到垂拱殿的那日,父皇也是差人,命我换上这大婚的礼服。

 

只是那时的我,却将自己整得蓬头垢面,白费了那一身衣服。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竟仍是同样的结局。

 

我站起身,嘱咐她们好好照顾安儿,便走出庐门,靠到没有围栏的端口旁透气。

 

我伸着手,感受着已化为牛毛的雨丝,忽然觉得它们,很像黑水城里的雪。

 

轻飘飘地,被风扯着落下。

 

落入水中、泥里,或许会溅出一丝丝涟漪。

 

可等它真的融化,没有人会记得,它曾经来过。

 

心思聚焦,一时失神,没想到脚下一空,直往水里倾倒。

 

险些跌落时,我忽然听到一阵鸣叫。便自觉往后一仰。


转头去看,便见那只雪白的海东青,正煽动着翅膀,在我的头上盘旋。

 

他一下一下地摆动羽翼,在水面上带起一阵风。

 

那风吹过我的鬓发,随即转入后侧的飞庐。

 

安儿捡起被吹落在门边的书,好奇喊我:“娘亲,这是什么?”

 

我的手指,轻轻地拂过“青宫译语”那四个字,一瞬间好像看到了昌平哥哥。

 

他与我相对立着,依旧穿着那身皂罗长衫,直冲我笑。

 

我被他引着,退了一步,想多与他说一句:我真的很想他。

 

可他的身影,已然如飞烟般,飘逝在了风里。

 

我伸出手,想要攫住一丝烟尘。

 

但那手,却转落入另一只粗粝的掌心。

 

安儿扑上来,将我们抱住。

 

“阿爹,你终于来了!我好想你!”

 

我便也松开手,任由他将我抱着,凑到我的耳边说:

 

“走,跟我回家。”

 

……

 

直到玥儿出生时,我都在思考,为什么我能一次又一次地活下来。

 

是因为离世亲人的庇佑?

 

还是还有什么未了的事,等待着我去做。

 

离开康邑时,我终于想明白了。

 

在大郑的史书中,郑嘉元这个名字,已如康平这个年号,和无数淹没在,北国风霜里的俘虏一般,被轻描淡写地略过。

 

龙椅上的皇帝费力去遗忘,史官们费尽心机地掩盖,连一贯高谈阔论的言官们,也沉默了。

 

他们难得一致地认为,只要将我们的存在一笔抹去,把仅剩的幸存者,也扫荡干净。

 

他们便可说服自己忘了,令他们颜面尽失的过往,继续苟安在平和静好的江南。

 

用不了几代,便不会有人记得,更不会有人怀疑。

 

后世的子孙,会将他们篡改过的谎言,奉为真相。

 

而康平元年的那场灾难,和由此引发的所有悲剧,在大郑的功过榜上,也不至于过分难堪。

 

当然,为了杜绝女眷所带给他们的耻辱。

 

言臣们还想出了一劳永逸的法子,为后来的女眷们,大扬起名节这块旗帜。

 

他们大肆鼓吹从一而终的主张,先是身体力行地赞美:将女人们圈养在后院的三寸金莲。

 

而后是口诛笔伐,那些不忠于丈夫,胆敢改嫁的女人。

 

他们视我们为耻辱,为梦魇。费尽心力扫尽我们留下的每一丝痕迹。

 

仿佛只有如此,才能令他们重新拾掇起,早已被践踏的尊严。

 

可他们却忘了,那些历尽万难,只想回家的人,并没有错。

 

而诿过于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并不能令他们,在对敌的局势中取胜。

 

只会让他们脚下的楼船,如失灵的司南一般,一步一步在虚幻的安宁里,走向沉没。

 

与我一同北行的人,大多都已埋骨异乡,无法再发出声音。

 

而我便要用余下的半生,去记录下那些没有名字,被逼着为他人的过错,而陪葬的人与故事。

 

我要让后世的人知晓,被毁灭在这一连串灾难里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我想让他们引以为鉴,即使是身处太平,也永远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我猜想,那便是上天一次次,令我活下来的因由。

 

也是昌平哥哥,希望我替他完成的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辞凤阙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