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儒家经典《大学》
书名:文学整集 作者:苏灵 本章字数:2236字 发布时间:2022-09-03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统治办法来。在千奇百怪的统治手段中,最悄无声息,也是最有效的统治手段,就是思想禁锢。传递思想的媒介有很多,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便是书籍。于是乎,在某些特定的时代,统治者为了防止民间书籍“毒害”百姓,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统治,禁书这种东西,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在清朝,被誉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便是一本妥妥的禁书。

中国整个的封建时代,思想界基本上都是儒家思想一家独大。儒释道三教合流,是在宋朝才有的事,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也是一个特殊存在。可以说,古代封建社会最不可能被禁的书,便是儒家学者的书。《大学》是“四书”之一,作为儒家经典,《大学》阐释了最本真的修身治国之道,反映了历代贤士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细读《大学》,我不仅看到了它不被历代所禁的原因,更看到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永恒的思想价值。

《大学》包含甚广,大学之道非言语而能道尽,今天,我仅从“修身为本”这个角度,谈谈我的感悟。

简单地说,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便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与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圣人,最根本的要求,便是修身。《大学》里也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即修养自身品性。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成为真正有道德之人的这条路上,修身乃是根本,不可本末倒置。

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当他内心有所愤怒,他也能保持内心纯正;当他内心有所恐惧,他也能保持内心纯正;当他内心贪图享乐的念头在作祟,他也能保持内心纯正;当他内心忧患的意识大军压境,他也能保持内心纯正。这样的人,他不受外在现象所左右,这样的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态度,做到了“正其心”,继而便能“修其身”。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要求,说起来轻巧,但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自觉实践下来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了。我们常常敬佩古人那种豁达乐观的态度,想从他们身上找到淡泊名利的钥匙,究其原因,便是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心,不能正了。心正,便能超然物外,便能不计较得与失这样的小问题,一个内心纯正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人们总是偏爱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讨厌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敬重自己所畏惧恭敬的人,怜惜自己所怜悯同情的人,怠慢自己所傲视怠惰的人。人呐,都有偏见的臭毛病。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即便是对方有不足的地方,也像是完全看不见似的,恨不得把人家看作十全十美的“神”,摆个牌位高高供起来。而对于自己所讨厌的人,即便对方有再多的优点,也像是完全看不见似的,恨不得把人家当作“恶鬼”吊起来,饮其血啖其肉。偏见,让很多人在待人处事的时候,要先拿出有色眼镜来审视一番。生活中,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即使自家孩子给别人带来了麻烦,也不依不挠坚决维护“熊孩子”的“熊家长”,大家不是没有见过。利益面前,本来自己已经得了很大好处,却还是眼红别人的“贪婪鬼”,我们也屡见不鲜。修身,才能齐家,我们要学会摆正自己,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想当然地死揪住不放,而更应该追根溯源,实事求是,做到“不偏不倚”。

身修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家族?一个连自己家都管不好的人,又如何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又如何能使天下平定?这一连串的灵魂拷问,无一不指向“修身”这个根本要求。修身,需要正心;正心,需要诚意;诚意,需要致知;致知,需要格物,这则是另一方面的内容。修身是一个中间点,也是一个根本要求,它是接续起成为真正有道德之人桥梁的链接点,身不能修,则满纸空谈。

我认为,在《大学》里面,修身,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上文写到的,一个人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要求,是第一要务。至于第个二方面,则是说不论是成大事者,还是平凡之辈,所有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

儒家学派,是一个主张积极入世,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学派。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何尝不是在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社会的进步,社会的稳健发展,最根本在于人的提高。人人讲道德,人人讲文明,这个社会自然就是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社会。人人修身,人人要做真正有道德的人,我们的社会便能越来越美好。修身这第二层的含义,不外乎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修身是一个大概念,但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发展到今天,杰出人才一筐又一筐,但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有德而无才,那不行,有才而无德,那更是不行。修身,这个传统儒学中不断强调的要求,这件儒家贤士不断身体力行的大事,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重大意义,在古代封建社会,它便被不断倡导,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也依旧光彩夺目。

四书之一的《大学》,它骨子里流淌着的,是纯正的儒家思想血脉。因为它所传达的特殊思想追求,这种治国平天下的高尚道德情操,也使得它成为被不断阉割的儒学中,比较原汁原味的存在。自汉代以来,为了统治需要,先秦儒学被一改再改,儒学圣人口中的百姓的天下,后来竟全然变成了皇帝一家一姓的天下,这实在是一大怪事。好在《大学》没有变味,《大学》的“三纲八目”,《大学》里流露着的美好品格追求,即便是在当代,也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大学》所传达的思想价值,不仅是儒家学派的思想财富,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财富,它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文学整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