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第一次点外卖,自从我来到机构还有不少的第一次——第一次看综艺,第一次接触不同的课堂氛围。
我们除了文常,影评,故事这三节常规课,还穿插有摄影,播音,新媒体等相关课程。播音课我们也会像播音专业的同学一样学习“开嗓”增强气息:摄影课虽然大都是介绍概念用于应试但也去过几次实训室看那些专业的录播设备:新媒体课则会结合现实的向我们介绍当下除了电视,报纸之外的新兴媒体。
我最感兴趣的是新媒体课,通过新媒体课我了解到了现在流行的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事物是怎么回事,教这节课的王老师也是学识渊博,他通过讲新媒体的流行讲到当下文化宣传趋势,还给我们分析文化思潮是怎么影响苏联解体的。在座的基本都是文科生,甚至不少是历史爱好者,大家和老师一起讨论交流,场面十分热闹。
每天早上当你踏入机构的大门时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楼的舞蹈表演训练室充满了“一二三“的口令声或”坚持,还有十秒“的鼓励话语;二楼声乐教室则回荡着不同曲调的乐曲声;三楼播音教室外则站满了正在练”开嗓“早功的同学……两相对比下我们四楼的编导生则显得十分悠闲。
值得一提的是播音专业的教导主任每天早上都会守在楼道口抓他们专业早功迟到的学生。“叫你们早半个小时到这么困难吗?你在家会自觉开嗓吗?“教导主任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你每天都能听到她的絮叨声。
这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相对的,我们编导生是所有专业里最轻松又最节约费用的,但相对的文化分数要求就高。同理,其他专业文化分数要求低,但专业要求就高,不是花费多就是时间投入要多或是要带一点天赋。
我们这里是B校区,只有传媒生,美术生都在A校区。听其他同学说那些美术生更恐怖,晚上十点过才放学,放学后还有好多张速写作业要画,凌晨一二点睡是家常便饭。我一个同班同学就是在A校区学美术,家长专门在外面租房子陪训,每天送饭——我的天呐,我只听说过高三陪读的,还没听说过陪训的。
这个同学是个女生,手上到处都是洗不干净的颜料痕迹。
因此除了我们编导专业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大都是住校的。
……又一次听写文常,魏老师挨个看了下我们的错误,对我旁边某个经常不过关的家伙难得表达了赞赏:“咱们双全同学最近大有进步啊!好几天的听写都只错了一两个。“
“那是。“坐我旁边的何双全高兴得鼻子都翘起来了:”前面只是我没适应而已,现在找到方法了十几页文常还不是轻轻松松?“
“老师你可别夸他了!看他那得瑟劲儿!“
“哈哈。“魏老师也笑了:”其实我只是想对大家说,我们艺体生并不是像外人说的那样,专业随便学学就可以低分上大学。我们只是在另一个战场奋战——至少你们在学校背课文的时候没有叫你们一下十几页的背吧?“
“也是哦,我这小半个月背的书都抵得上一学期的语文课文了。“有人应道。
“就是喽。咱们先不说联考能不能过的问题——我只求大家从这里离开多年后再次回想起时,会觉得很值得。“
炙热的阳光穿过层层林荫最终变成散碎的黄金落满教室,映亮了一双双神采奕奕的年轻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