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秦王破阵(3)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3145字 发布时间:2022-09-01

入夜,唐军柏壁大营。

秦王的中军帐中仍旧烛火通明,李世民正对着面前的军事地图凝神沉思,思考下一步的作战方略。美良川虽说小胜,却未能达成劫囚车解救被俘的永安王等人的计划。世民考虑如何再制造一次局部战役机会,打一场更漂亮的反击战一挫定杨军兵锋,提振唐营士气,以改变定杨军南侵以来接连获胜、占据主动的战场节奏。

一旁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还在核对着军功册上登记的美良川之役参战将士军功。

“二位先生——”世民召唤房、杜二人过来,在地图上指点着道:“上次夏县一役,定杨军援救得手击败我永安王。今夏县与蒲坂互为犄角,成为插入我军侧后两枚钉子。我军若击王行本盘踞之蒲坂,宋金刚必不愿失去这个据点,很大可能会派兵来援。我军则可如此番美良川一役于中途设伏,围点打援,必可挫败敌军。二位意下如何?”

玄龄道:“殿下此计甚妙。我先派兵佯攻蒲坂,并派探马密切注意宋军动向,抢占先机布局,万无一失。”

如晦也赞同此计。

三人又在地图上研究一番“围点打援”设伏的合适地点,杜如晦在地图上一指道:“殿下看此处如何?”

世民点点头道:“不错,正合我意!”转身对玄龄道,“我想明日你亲自回京师一趟,向圣上奏明我等商定的作战意图。由圣上直接派一军数千人攻蒲坂,我军则于半道设伏,袭定杨援军。”

由于之前李仲文、姜宝谊、裴寂、刘弘基等所领数路兵马皆被定杨军击败溃散,尤其裴寂率的约六万主力几乎全部溃散,只有极少人马后陆续逃回归队。待秦王出征时,唐军兵力已是捉襟见肘。秦王在柏壁所领兵马仅四万不到,又要在中途设伏,不宜再分兵蒲坂。且蒲坂位置已逼近关中,秦王觉得,让父皇从关中华州等地抽调几千军马攻蒲坂,应更合宜。

房玄龄乘驿马入京,代秦王上奏了前线战况与作战计划。武德天子闻奏,下诏敕表彰立功将士,并专发一手敕给秦叔宝勉励其功,赐一黄金瓶酒器。同时批准同意了秦王“围点打援”的作战计划,命唐将秦武通率五千人马进攻盘踞蒲坂的隋残余势力王行本。王行本果不其然派使向宋金刚求援。

秦王得探马报知,宋金刚再派尉迟敬德、寻相领数千精骑驰援,立即亲率三千轻骑兵,乘夜间道至安邑,设伏于尉迟敬德、寻相必经之路。

唐军守候至第二天中午,果见定杨军大队骑兵疾速而来。

秦王身侧的秦叔宝对秦王报说:“元帅,那个走在最前头将旗下的正是尉迟敬德。”

秦王听了上次秦叔宝、殷开山汇报战况,又素闻这尉迟敬德是一员勇将,定杨军南下以来所向披靡,一败再败唐军,多得其力,便动了惜才之心,有意寻机化敌为友,收服这尉迟敬德为己所用。这回他亲率轻骑设伏,除了希望更有把握打赢这一仗提振唐营士气,也想借此机会亲自会会这传说中的“黑煞神”尉迟敬德。

定杨军越来越近,马上人面目已看得清楚。秦王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员虎将!秦王本身已算是身材高大,这尉迟敬德骑在马上,看上去身型比自己还要魁梧,生得虎背熊腰,胳膊有一般人腿粗,紫黑面庞,方脸大耳,扫帚眉,双目炯炯,鼻直口阔,胯下一匹乌骓马,甚是威风霸气。

待定杨军进入伏击圈,秦王一声令下,唐军突然杀出,将定杨军分割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敬德忙挥军抵挡,只见唐军一年轻英武的小将,一身银色明光铠阳光下反射着光芒,一袭白色战袍如雪飘拂,胯下一匹黄色骠悍战马,身手矫捷,手中长枪接连挑翻数人,转眼已冲至近前,敬德赶紧接战。

那小将招势凌厉,接连猛攻,似有万夫不挡之勇!敬德边打边问:“你是罗士信么?”在他印象中,唐营如此年轻骁勇的将军似乎只有罗士信一人。其时罗士信尚在崤函以东防备郑军,并未参与柏壁之战。

只听那唐将喝道:“我乃大唐秦王李世民!尉迟将军,还不下马速降!”

敬德吓了一跳!一则,他没想到李世民竟会亲自带人来;二则,他不相信李世民竟有如此好功夫,与他上次遇到的秦叔宝不相上下。

此时叔宝惟恐秦王有失,虎头银枪挥舞处,敌数人接连落马。叔宝旋风般冲至世民近旁,过来助阵。

这唐营两位将帅,一银甲白袍,一玄衣玄甲,一白一黑,煞是好看。座下相似的两匹黄骠马——世民的坐骑“特勤骠”,是连合突厥时突厥特使送给李渊的一匹千里马,李渊入关时所骑乘,如今李渊当了皇帝,不再亲临战阵,就将此马赐予世民。

世民与敬德一经交手,果发现对方武功非凡。他不慌不忙,一边应敌一边展开攻心之策:“那刘武周原本一校尉,依突厥而受其封号,甘为胡虏驱使,岂是良主?尉迟将军当世英雄,奈何不明时势误投昏主?将军何不弃暗投明?若愿归我大唐,你我化敌为友,共创大业如何?”

敬德正见叔宝冲过来欲双战他,借机哂笑道:“敬德愚鲁,只知为人当识得‘忠义’二字。哪如秦将军处世灵活?昨日为东都之将,今日又为唐家之臣。”

叔宝见他出言讥讽,怒道:“王世充为人阴险包藏祸心,鸩杀皇泰帝,岂是明主?大丈夫立身于世,自当良禽择木而栖。唐主宽仁为怀,施仁义于百姓,天下终将归唐。将军奈何不悟?”

敬德冷笑道:“秦将军好一张利口!王世充鸩杀杨侗,就不是明主。那李渊一样杀了废帝杨侑,为何反成明主?”

世民大窘!叔宝也支吾道:“那杨侑……好象是……暴病身亡,并非为人所害。”

“哈哈!秦将军不仅武功过人,强辩本领,也可称雄天下。同为隋室废帝,王世充杀之,便是鸩杀;李渊杀之,就成了‘暴病身亡’。”敬德继续嘲讽道。


杨侑是八月份在长安突然亡故,年仅十五岁。当时李世民还在甘凉。

唐皇李渊匆匆谥杨侑为“恭帝”后,唐廷上下似乎很有默契,人人讳莫如深,无人再提及此事。

世民为刘文静之事返京时,去怡宁公主处,见公主悒悒不乐,世民问之再三,公主才含怨说了句令世民莫名其妙的话:“殿下答应过怡宁的。”

世民不解道:“公主所指何事?”

怡宁半晌才道:“酅国公为何突然亡故?”

世民自然听出怡宁言语中的激愤之意,想她是指自己曾答应过她,定会尽力保护隋杨皇室安全,如今杨侑死因却大有可疑。

世民也觉此事蹊跷,但他又岂能置疑父皇?张口想为父皇辩护几句,又觉理屈辞穷,话到嘴边变成:“此事我的确不知情。”

怡宁仍不谅解。成婚以来,二人相敬如宾。这是他们第一次发生口角。世民那时正为刘文静之事心烦意乱,又很快要去长春 宫调集军马,准备迎战武周,见怡宁不愿听他解释,颇感无奈。怡宁现下也怀了身孕,世民临行只得嘱王妃长孙无双得空去开解怡宁。

世民心底对父亲有些做法并不认同,前一阵尚有一事,父子二人意见不合。

西突厥曷娑那可汗阿史那达漫原本随隋帝杨广在江都为质,杨广去岁被弑后,曷娑那可汗至长安降唐,唐皇封其为“归义王”。曷娑那可汗进献珍珠给唐皇,武德天子说:“珍珠固是宝物,然我以为大王赤胆忠心,才最珍贵。珍珠毫无用处。”于是将珍珠全部退还。

东、西突厥多年冲突,双方积怨颇深。曷娑那可汗身在长安,东 突厥处罗可汗派使至长安,要求唐诛杀达漫。

其时东 突厥实力要比西突厥强大得多,而达漫在隋大业年间即入朝,被杨广软禁长安,后又随驾去了江都。他离开西突厥后,西突厥已另立新可汗,达漫实际上已无力控制西突厥。裴寂等人因此主张:“为保护一人而失一友邦,定有祸患。不如听东 突厥之言杀之。”

秦王世民坚决反对,认为:“人主动来归,杀之不义。”

唐皇犹豫很久,最终答应东 突厥要求。九月里一天,唐皇邀达漫入宫宴饮,宴后达漫回中书省住处时,唐皇事先通知东 突厥使者于半道设伏截杀之。

 

此时世民与叔宝见敬德出言讥讽唐皇,无可辩驳,叔宝喝道:“谁是昏主,谁是明君,天下平定之时自见分晓。如今战阵之上,你我只需用刀枪说话,用不着逞口舌之利!”说完舞动虎头银枪,加入战阵。

敬德哪敌二人之力?虚晃一招便往后撤。眼见自己军队已陷入唐军重围,只得拼力抢出寻相,二人突围逃走。

此番由于秦王精心谋划,定杨军真正大败,仅逃脱尉迟敬德、寻相二将,其余全被唐军斩俘。

秦王率军带着俘获的定杨军部众和战利品,胜利返回柏壁。将士们欢呼庆贺。

 

正当唐军接连取得局部胜利,养精蓄锐,等待最后决战时机之际,宋金刚也使出蓄谋已久的杀招,试图一举置唐军于死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