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华公这一番精辟深邃的言论,彻底刷新了锋爷固有的认知,当时锋爷内心那份震撼,委实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一番宏论过后,只见令华公深深吸了口气,仰头闭目,似乎又陷入了沉思。过了好半晌,才见他缓缓睁开眼来,一字一板地对锋爷说道: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有‘弱肉强食’这一条法则,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这也是最残酷的事实真相。所谓‘弱国无外交,弱人无社交’,这是对现实社会最为生动的写照。
“一个人本身实力强大,却能保持柔弱低调的姿态,那才符合老子知雄守雌、知强守弱的处世哲学。然而决定一个人生存状态的因素,终究是他强大的实力,而不是他柔弱的姿态。若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就算保持柔弱也免不了受人欺凌。
“试看国内国外,多少家庭暴力、校园霸凌事件当中,受害者不都是缺乏对抗暴徒的实力和勇气?他们越是表现出一副柔弱、低下的姿态,越是选择躲避、退让、妥协、不争的策略,就越容易受到施暴者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欺凌。可见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能否保持柔弱的姿态,那又另当别论了。
“而武术技击之道,也只有‘以强制弱’这一条真理。一个人学武练功,若只是为了健身和养生,那么其拳术理念以‘柔’、‘静’、‘慢’、‘松’、‘轻’、‘稳’等特色为主,倒也合乎情理;然而武术毕竟以技击为灵魂,能在实战中克敌制胜才是王道,这就要求在打法上务必以‘刚’、‘猛’、‘快’、‘狠’、‘巧’、‘灵’等风格为主。在武术技击领域,任何‘柔弱胜刚强’的理论,都是不折不扣的屁话!”
锋爷一面点头,一面接口说道:“技击实战当中,‘以柔克刚’的说法确实扯淡,然而‘以弱胜强’的理论难道也是屁话?常见街头斗殴,有些瘦弱单薄的妇女小儿,往往也能出敌不意,击败身强力壮的猛男大汉,这难道也不算‘以弱胜强’?”
令华公笑道:“妇孺击败壮汉,表面看来是‘以弱胜强’,然而究其细节,这类妇孺要么手持利器,要么集中全力,攻击壮汉身上最薄弱的部位,这不是‘以强制弱’又是什么?”
这番话又令锋爷心头一亮,他略加思索,便觉令华公所言确是事实真相。
只听令华公又进一步开示道:“不论是国内的太极、擒拿,抑或国外的柔道、柔术,其中所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法,都不过是表面假象罢了。真正亲历实战,你方能见识到,这些功夫要么集中劲力攻击对手腰肋、咽喉、脖颈等致命要害,要么利用巧技控制对手经脉、关节、穴道等薄弱要冲,凡此种种,无不符合‘以强制弱’之道。”
锋爷除了点头之外,再也无话可说。接着令华公又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延伸:“武术技击,犹如战场杀敌。技击之道讲究‘以强制弱’,战场破敌又何尝不然?
“我军历史上诸多出奇制胜的战例,如伟人的‘四渡赤水’,徐帅的‘反六路围攻’,粟司令在苏中的‘七战七捷’,若从全局来看,这几大战役无一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然而深入了解其中细节,你便发现,这些战役下面的每一场战斗,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最薄弱的环节,说到底还是‘以强制弱’。
“古今中外,多少载入史册、流传后世的所谓‘以弱胜强’的战例,大抵与此相仿。以老百姓最为熟知的三国故事来说,袁曹官渡之战、魏吴赤壁之战、吴蜀夷陵之战,从获胜一方来看,那都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典范。然而仔细分析这三大战役取胜的关键,你便发现,真相恰恰与此相反。
“先说官渡之战,当年袁、曹两军交战后一度陷入对峙状态,双方相持一年有余,曹军粮尽援绝,眼见就要被拖垮,关键时刻,曹操抓住战机,亲率精兵猛将击破了袁绍防守最为薄弱的屯粮重地,这才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再看赤壁之战,东吴的周瑜能够一战破曹,是因为他抓住了曹军不习水战、士卒多病、后勤困难、人心不齐等诸多弱点,先以诈降加火攻的策略开道,再集中精锐部队突击曹军阵营,这才一举得胜。
“最后是夷陵之战,开战初期东吴的军队节节败退,后来吴军统帅陆逊利用吴国的战略纵深,把刘备大军拖入崇山峻岭之中,在对方兵力分散、锐气磨尽、补给不足、地势不利的情况下,突然集中全力发动强势猛扑,这才火烧连营反败为胜。
“以上三大战役,对获胜一方而言,哪一战不是‘以己之强,攻敌之弱’?
“武术上所有招式技巧,都是为了实现‘避实击虚’的目的;战场上所有兵法谋略,都是为了创造‘以强制弱’的条件。赤壁一战,周瑜为何委派黄盖向曹操诈降?因为诈降可以使曹军疏于防备,而防备疏松往往会成为一场战争中的致命弱点。为何周瑜又选择火攻破敌?因为火攻可以弥补己方兵力上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强化己方的攻势。东吴一方所有的战争谋略,无一不是为了强化己方实力、弱化敌方力量,从而制造‘以强制弱’的战斗局面。
“再看我军历史上备受推崇、最负盛名的一大破敌方略——‘迂回穿插’战术。不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敌强我弱的大环境下,我军大胆出色地运用‘迂回穿插’战术,充分发挥机动兵力,通过夺占敌军纵深要点、穿插敌军薄弱间隙,将强势敌军分割包围、化整为零,孤立成若干小股部队,而我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一次次实现了‘以强制弱’的战术打击,仿佛开挂一般所向披靡!
“由此可知,世间哪有什么‘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战例?凡所谓‘柔弱胜刚强’的案例,要么是流于表面的假象,要么是流于片面的偏见,其本质内核,始终离不开‘以强制弱’这四个字。”
锋爷欢喜赞叹不已,自此心中一片澄明,再无疑窦。最后令华公又总结道:“我出道至今四十余载,纵横海外三十余国,遍访全球数百位名家高手,经历大小上千次技击实战,从未见过世上有哪一门功夫能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凡有妄言‘柔弱胜刚强’者,若非皮相之见,必是欺人之谈!”
锋爷彻底心悦诚服,终于认识到恩师令华公果然是一位功参造化、学究天人的武学大宗师。此后锋爷长伴令华公左右,终日发奋勤学,在武学修为上渐渐进入了一个超迈绝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