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93年,吕诸儿公然撕毁姬允当年主导的“齐鲁纪三国盟约”,以替九世祖吕不辰报仇为由,大举兴兵讨伐纪国。
出兵之前,吕诸儿找人算了一卦,卦象上说,此次出征会有一半将士马革裹尸。吕诸儿说,即便死一半人,就算我也死在其中,这个仇也得报!
中国人讲宽容,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吕诸儿的行径在很多人看来与“疯子”无异——夺情之恨要杀人,儿时打架要杀人,过了九世的仇不惜搭上无数性命也要杀人——这简直就是反社会型人格嘛!
但其实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仇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仇恨,它被赋予了很浓的政治色彩。
汉武帝刘彻对吕诸儿的复仇行为就极为推崇。当年刘邦和匈奴干架,被匈奴围在白登七天七夜,差点没饿死,后来又是行贿,又纳捐,又是送软妹子,才息事宁人,逃出生天。汉朝一直以此为耻,刘彻更是时常用“九世之仇”激励自己,发誓要扫平匈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每每想到“靖康之耻”都恨意难平,最终写下“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的千古名句。
所以说,九世的仇到底要不要报?当然要报!毋忘国耻!
不过,吕诸儿打纪国,显然并不止是为了报仇。
从地理位置上看,齐国的北方是北戎,骁勇善战,异常彪悍,吕诸儿他爸爸吕禄甫在世的时候就曾吃过北戎的亏,当初还多亏郑国千里驰援,所以齐国向北扩张,不现实。而齐国的西面和南面都是姬姓诸侯国,在周王室还没有彻底垮台的情况下,冒然攻击姬姓诸侯国,周王室一定不会坐视不理,势必会纠集天下诸侯以匡扶正义的名义群殴你,齐国到时一定会死的很难看。所以,只有向东扩张,才符合现阶段的实际国情。
齐国东边的纪国,海盐资源丰富,拿下纪国,齐国就能将该国资源占为己有,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打下雄厚基础。所以纪国对于齐国来说,有仇我要打你,没有仇制造仇恨也要打你,反正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侵占你的国家。
这种霸权行径在某些帝国主义的近代战争史上我们也曾亲眼目睹过。
不过,这场战争并没有像卦象上所说的那么惨烈,齐国大兵压境,不费吹灰之力,连下纪国的三个附属国郱国、鄑国、郚国。
公元前691年,纪侯的弟弟纪季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宣布自己的封地酅脱离纪国,正式独立,并将酅献给了齐国,自己则成为齐国的附庸。纪国被一分为二。
当时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骂纪季,说他背兄弃义,辱没祖宗,纪季笑骂由人,全部笑纳。但事实上,纪季很可能才是心里最苦的那个人。
纪国当时的形势极其糟糕,简单的说就是危如累卵,而且纪国不是不争气,他们几乎把所有能做的应对措施都做完了——主动向齐国示好求放过,请求鲁国做中间人调和,把自家姑娘嫁到周王室寻求靠山,对于一个小国来说,他们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他们找的外援不是被齐国干掉,就是不敢向齐国操刀,小小的纪国以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齐国,亡国是早晚的事。如果一直负隅顽抗,亡国之后会怎样?可能全族上下连同祖宗宗庙都要被吕诸儿那个“疯子”一并毁掉。
但是,纪侯他能主动投降吗?
对于纪侯来说,投降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纪侯是周天子册封的侯爵,理论上和吕诸儿平起平坐,我天子册封的侯爵不要了,去给你齐侯当马仔?纪侯做不出来。
其实这种事情放现在来看也没什么,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勾践后来不也给夫差养马去了吗?但春秋初期的诸侯不太一样,他们很多人把脸面看得比命都重要,所以纪侯早早就抱定了“牺牲性命也要保全英名”的想法。
可是,纪国的血脉怎么办?祖宗香火怎么办?都不要了吗?
对于纪国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他们为了保护嫡系一脉最小的成年男性,让幼弟纪季带着祖宗牌位投靠齐国,虽然叛徒的骂名不好听,但起码祖宗社稷可以在附庸这个层次上得以继续祭祀,他们的祖宗毕竟还有香火可食。
如果这样来看,纪季难道不也是在忍辱负重吗?
至于纪国主干纪侯这一支,为了国家尊严和君主颜面,也只能死扛到底,听天由命了。
眼看纪国覆灭在即,鲁国这个时候也坐不住了,姬同主动邀请郑子婴进行会晤,讨论纪国的事情。
但是,他们又能怎样呢?姬同并没有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英勇和机智,他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跟舅舅抗衡,于是就怂恿郑子婴,希望两家一起出面调停,把齐国的野心挡一下。
然而,郑子婴他就敢违逆吕诸儿吗?他的前任郑亹还不是被吕诸儿说干掉就干掉了,所以郑子婴只好推说,有郑突在栎地虎视眈眈,我们不敢得罪齐国。
事已至此,姬同也算尽力了,但也都是无用功。
公元前690年,吕诸儿再次挥兵攻打纪国,一举攻下纪都,纪侯官宣将纪国全部交付给弟弟纪季,然后仓皇外逃,纪国至此被齐国扫平。
吕诸儿报了九世之仇,齐国开始独享山东半岛,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吕诸儿疯狂的举动会就此打住吗?当然不会!
【开心一刻】
吕诸儿,郑子婴,郭四郎三人站在门口聊天,突然看到对面有一美女在洗澡。
四郎一转身,头也不回地跑了。
吕诸儿对郑子婴说:“嘿,这家伙还挺纯洁!”
郑子婴眼睛一翻:“纯洁个头,应该是搬凳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