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郑忽还是世子时,他爸爸郑寤生打算任命高渠弥做卿(相当于政治局常委),郑忽认为这个人人品有问题,明确表示反对,但郑寤生一意孤行。
郑忽的复位,令仍身居要职的高渠弥内心十分忐忑,担心自己随时会被郑忽除掉,在胆战心惊度日如年中熬过两年以后,高渠弥实在不堪忍受这种“好像随时要掉脑袋”一般的折磨,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695年10月22日,郑忽外出打猎,高渠梁在身后陪伴,当时只听“嗖”得一声,郑昭公郑忽中箭身亡。
郑忽死后,祭仲与高渠弥不敢再迎回性格强势的郑突,于是改立他们的弟弟郑亹为君。
远在齐国的吕诸儿听闻郑国新君是郑亹,忍不住狂笑:“我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原来,吕诸儿和郑亹小时候关系就不好,两个人总打架,郑亹还仗着自己老爹郑寤生是霸主,霸凌过吕诸儿。谁曾想风水转得这样快,如今齐郑两国实力完全调转,两个人又分别成了两国新任国主,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公元前694年7月,吕诸儿在卫国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举行会盟,郑亹也在邀请之列。
祭仲劝郑亹不要去,他认为,吕诸儿这个人交横跋扈、喜怒无常、任性妄为、睚眦必报,连堂堂鲁国君主、自己的亲妹夫都说杀就给杀了,还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主公你小时候和他结过仇,此去必然凶多吉少。
郑亹表示自己也很无奈:“难道我不知道吕诸儿他是个疯子吗?但我二哥一直盘踞在栎邑,虎视眈眈,我这次上位本就背上了弑兄篡位之名,我要是不去,不是正给了吕诸儿起兵伐郑、扶正二哥的借口吗?所以我必须要去,就算明知有危险也要去,讲话了,风险和受益成正比,万一我们冰释前嫌,结成盟友了呢?”
祭仲仿佛已经看到了郑亹身穿寿衣的样子,作为政治斗争经验极为丰富的五朝老臣,祭仲果断表示“我有病”,请假不去。郑亹于是只带着高渠弥前去赴约。
郑亹来到首止,与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举行了隆重的会晤仪式,也许是在乎脸面和国际影响,郑亹并没有就小时候的事情向吕诸儿当众道歉。
吕诸儿微微一笑,笑容渐渐狠戾。
此时,远在郑国的祭仲突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前方探子八百里加急来报:“国君被齐侯以替天行道为名干掉了!高渠弥高大人被五马分尸!”
祭仲精神一阵恍惚:“苍天啊,大地啊!幸亏我没去啊!”
五朝老臣祭仲火速前往陈国迎接公子婴回国,再立新君,五朝老臣荣升六朝老臣,郑国也成了齐国乖巧听话的友好邻邦。
此处存有争议,与《左转》不同,《史记》记载,吕诸儿杀掉郑亹后,高渠弥逃回了郑国,并和祭仲一同到陈国迎接郑子婴回国继位。
吕诸儿杀郑亹,固然有他心胸狭隘,放不下儿时仇恨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在打着“替天行道,知恩图报”的幌子,借机削弱郑国的实力。
毕竟,郑忽做世子时,曾统帅大军千里驰援齐国,现在吕诸儿杀掉弑君者和弑君的既得利益者,可以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替郑忽讨公道,纵然别人知道他的真实目的,但在强大的齐国面前,谁敢去较真呢?
吕诸儿接连杀掉姬允和郑亹,给两个国家分别换上了对齐国友善的国君,“疯子”的骂名是背上了,可相对于齐国获得的实际利益,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年之内诛杀两位诸侯,这样的大手笔,恐怕连周天子也做不到。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公元前693年,吕诸儿又办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开心一刻】
吕诸儿和郑子亹一起回家,遇见一个老人摔倒在地,吕诸儿想都没想就要去扶,郑子亹一把拉住他说:“你是不是傻,你家有矿也不能这么干啊!留个证据!”
说着,郑子亹打开手机摄像头,拍下全过程。
不出郑子亹所料,果然老人要讹吕诸儿600金。吕诸儿笑了,你怕是老糊涂了,我朋友那里有证据!
郑子亹表示,你给我500金,我就把证据给你……
若干年后,吕诸儿击杀郑子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