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逐渐步入冬季,洲河地区也迎来鹅毛飞雪的天气,有些小学和幼儿园已经接到停课通知,高兴了孩子们,在公园里,孩子们和父母、小伙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时光;一些小情侣也在享受着这份特殊时光,在雪地里留下最美印迹;一些冰雪主题公园也在利用这个时机推出优惠劵吸引大量顾客前来打卡,这个城市的冬天多了一些温馨与祥和。
然而这一切和陆航团无关,和那些热闹的人群相比,机场却是如此繁忙,场地连、机务大队、飞行大队在将大量积雪扫出起飞延长线,一旦上冻就会直接影响直升机的起降;尽管直升机旋翼尾桨还有机头有蒙布保护,机械师依旧将积雪彻底清理干净,因为越是这种条件,部队反而会来个战斗拉动演练,在配合场地连清扫积雪同时必须对所有直升机进行保养,必要时会移动到有暖气的机库进行深度保养,对关键部件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保证天气恢复,立即起飞。
战鹰特种航空队的所有飞行员在清扫完院落积雪后并没有回到宿舍,而是在雪地里进行体能训练,飞行员心里明白,这时候天气并不寒冷,因为大量积雪反而能起到恒定空气温度作用,正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积雪融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得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之所以会变得异常寒冷。
也许是上天刻意为他们做的安排,第二天一早持续两日的雨雪天气终于放晴,李成阳果断下令:“战鹰特种航空队和火龙突击队、闪电突击队立即进行雪地条件伞降训练。”
两架武直10、三架米171直升机旋翼高速运转不断吹起停机位周围草丛的雪,模糊飞行员们眼前的视线,但栗堃和白云飞这些老兵有了南方雪灾救援的经验,对付这些情况显然是如履平地,此时此刻,塔台上不断响起飞行员请求起飞的声音:
“报告一号,101请求起飞!”
“102请求起飞!”
“701请求起飞!”
“702请求起飞!”
“703请求起飞!”
李成阳果断下令:“101、102、701、702、703可以起飞,起飞后保持无线电静默,任务—攻击B45区域地方指挥所,注意保持高度。”
高速转动的旋翼在阳光下闪烁着阵阵寒光,巨大的噪音响彻机场,起飞命令下达后,五架直升机依次起飞了,尽管飞行员们早已了解操纵杆和方向舵的操作动作,但厚重的飞行皮衣让原本简单的动作变得笨重起来,除了武直10具有机舱加温装置以外,米171直升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种军用运输直升机为了保证充足的空间和更大运载量,拆除了原本的空调通风管道和保温层,金属质感的墙壁和地面裸露在外,意味着搭乘人员将要忍受寒冬从空中抵达指定地域,要说热源无异于是仅有的两台发动机。
塔台的空气温暖无比,除了计算机设施一身散热之外,暖气片也能起到加热作用,除此之外,两台美的五匹变频柜机空调同时开机,向指挥员们源源不断输送温暖空气,尽管会让他们身体不断出汗。
不过和在地面相比,这已经是再好不过的条件了,乘坐直升机加快前进速度,而且有效避开地面行动的风险和限制,除了在上下机时被旋翼寒风吹、机舱寒冷、发动机运行噪音冲击,在战场上属于最高级别待遇。
旋翼下基本是白茫茫的一片,几乎无法分辨山区和平原地带,直升机仿佛处在白色海洋上空飞行,此时温度显示器显示温度处在冰点,直升机在如此温度下伞降有极大风险,因为发动机部分输出功率用于加热燃烧室,加上特种兵跳伞会产生很大的拉力,对直升机飞行会造成一定影响,发动机吸入低温空气,加上伞降产生拉力对飞行员操作要求极高,出现一点偏差就可能破坏空气动力结构,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武直十上的白云飞通过毫米波雷达检测到敌人有五处防空火力点,果断将两架武装直升机分为两组实施行动。
白云飞通过飞行头盔确定防空火力点位置,果断按下导弹发射按钮,防空火力点伴随阵阵爆炸声顿时化作一片火海,而栗堃驾驶的米171武装运输直升机同时发射火箭弹进行火力压制,虽然机舱里还有十名火龙突击队的特种兵,但依旧不影响攻击能力。
其实武装运输直升机的诞生是因为越南战争有关,“休伊”直升机虽然给美国大兵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缺少机载武器吃了简易防空武器的亏,就连老态龙钟的“马克辛”水冷式重机枪都能肆无忌惮的攻击低空飞行的“休伊”,因此,一大部分“休伊”被改装成武装直升机,消灭了很多地面火力点,因此,很多的国家开始在通用直升机武装化上下功夫,这样一来就能将清场、运送人员物资同步进行,而像米8/171就成了一些部队改装机型,虽然灵活性比武装机逊色,但也具备了攻击能力,能在武装机数量受限状态下也能承担一些对地对空攻击任务。
不过改装机依旧会在性能上受限,在条件允许状态下,如果运输直升机需要途径危险区域,陆航部队依旧会派出专用武装直升机伴随行动。
冬季冰雪条件训练方案是栗堃在疗养期间做出来的,因为栗堃不是闲不住的人,妻子是同在一个飞行队的战友,又在之前参加过不少冰雪条件飞行训练并积攒了大量经验,加上又和“火龙”突击队的牛锋和徐斌打过交道,这样一来四个人不谋而合,这套方案仅仅过了24小时就诞生了,而且是在完成滨海东山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后就投入了实战训练。
离着伞降位置越来越近了,栗堃果断通过直升机内部电台下令:“火龙突击队做好伞降准备。”
十二名特种兵迅速将伞包拉链和机舱拉绳连接好,与此同时,直升机尾舱门打开了,宽大的尾部舱门犹如血盆大口般吞噬着空气,除了发动机高频噪音外,还能听见旋翼转动发出的低频噪音,像牛叫一样的声响,伞降对飞行有极大的风险,因为在空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拉力,会破坏直升机空气动力结构,如果因为操作不慎导致伞绳和螺旋桨发生缠绕,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但直升机起飞之前,空降地域的地形地物、障碍物分布、空中扰动气流状态都不清楚,只能在到达指定地点后经灵活决定。
随着栗堃“开始伞降”的下达,十二名伞兵依次顺着直升机尾舱门跳板一跃而下,一时间,一朵朵伞花就像新年来放在夜空中的烟花一样绽放在蓝天上,旋翼高速旋转的声音就像为这份特殊的舞蹈伴奏一样,因为有了白色降落伞的掩护,12名特种兵在落地之后就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两架米171直升机返航了,两架武直10在空中担任起信息侦查工作,这样一来,空中地面立体网络就这样建成了,在战鹰特种航空队成立和火龙突击队进驻陆航团的时候,编号为702的米171直升机被改装成了预警直升机,
预警机也叫预警指挥机,美军的“鹰眼”、俄罗斯的A—50、国产的运—8J都是由运输机或客机平台改装的,预警机通常用于监视空中地面或者海上目标、引导己方各类作战飞机、形成信息共享的重大作用,除了执行作战任务之外,非作战任务也能起到作用,在08.5.12汶川地震救援空中调动过程中,预警指挥机对指挥空中调动、引导救灾直升机安全航线、避免空中相撞、以及搜索失事直升机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固定翼飞机改装的预警指挥机是有盲点的,一些隐藏的地面目标无法发现,无法指挥陆军部队进行一些作战任务,而直升机具备超低空通场能力,一些陆地目标无法躲过低空侦查,毫米波雷达除了能找到地面目标之外,地下目标也会无所盾型。
除此之外,预警指挥直升机在侦查炮校上也能起到重大作用,地面炮兵部队在进行火力覆盖会产生很大炮弹成本支出,有了预警直升机就能起到目标信息的精准传达,从而将信息直接传达到炮兵部队,从而以最快速度实现精准覆盖,最大限度减轻了炮弹成本支出,从而实现最大作战效能,以及空地一体目标。
代职可不是轻松的事,到飞行单位代职
特种兵几乎以最快速度进入作战区域,预警直升机信息平台也收到来自特种兵通过加密发来的消息,经过分析,这是“蓝军”装甲部队的指挥所,西南西北方向有两处防空连,还有一个信息中心就设置在指挥所内。
在预警直升机上的李成阳迅速意识到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果断下令派出八架武装直升机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攻击防空营,另一组负责攻击指挥所,并同时出动一个连乘坐四架米171直升机在完成攻击任务后迅速抢占阵地,速度必须快。
这种战术源于海湾战争中,美军8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在阿拉伯军事基地起飞,8架直升机分为两组,一组负责火力压制,一组负责精确打击,配合改进电子设备的MH—53“超级种马”直升机来执行任务,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避开防空系统,仅仅用了三颗“阿尔法”导弹就打掉伊军两个雷达站,为北约成员国撕开一道口子,多国战斗、轰炸机顺着口子长驱直入,开始了一场灭绝人性的轰炸。
然而,海湾战争是因为伊拉克防空装备技术滞后,装备水平不对等造成的,而“阿帕奇”直升机的成果也是冒着极大风险换来的;未来将要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因此,在装备技术和战术训练必须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这正是因为有了预警直升机这个空中指挥平台,8架武直10直升机才能顺利突破防空火力网的监控范围,一时间,一枚枚火箭弹倾巢而出,气势汹汹的飞向防空营;机炮顿时狂叫起来,防空营士兵被压的抬不起头,防空营在爆炸火光声中顿时荡然无存,十几门小口径高射炮被打的支离破碎,瞬间失去招架之力。
装甲旅黄旅长瞬间暴跳如雷,防空营被打了,居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好下令出动低空导弹营预备队参与行动,就当电话刚刚打出去的时候,几发火箭弹就和长了眼睛一样飞进指挥所,临时搭建的帐篷被这可怕的爆炸撕成碎片,黄旅长果断下令:“警卫连必须死守阵地,否则新年活动全部取消!!!”
四架米171直升机在两架武直10掩护下在指挥所后方用了不到半分钟时间完成了多绳索降,100名步兵呈战斗队形依次逼近指挥所,这些步兵可让警卫部队倒了霉,有些警卫士兵还没开枪就被消灭了,手中的95式突击步枪交替打出长短点射,几十支步枪就像一把铁扫帚一样将警卫连所有卫兵撂倒了。
多绳索降是一种能减少悬停时间的一种索降方式,直升机悬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引来地面火力攻击,即使有武装机掩护也很难完全保证安全,黑鹰坠落事件就是典型“阴沟翻船”的事故,多绳机降能同步机降机内所有地面参战人员,甚至能最大限度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
直升机降落地面后,李成阳迅速召集所有飞行员和特种兵交流作战经验,李成阳说道:“刚才你们在飞的时候我就负责观察,栗堃,你以前在牛锋那边代过职,对他们特种部队战术战法有所了解;牛锋,你来陆航团这么长时间,对直升机作战方式以及空地配合上也有了充足认识,你们说一说这次紧急拉动存在什么问题。”
栗堃倒是直言不讳的说:“团长,我虽然飞的还是米171,但明显感觉到除了配合武装直升机之外,运输机是直接和特种部队接触的,我觉得需要增强的并不是加快索降速度,而是要把武直10和米171的配合训练强度再加强,配合好了速度就上来了,对方防空火力也不可能这么快到位,这次我感觉问题是出在配合上了。”
牛锋却不这么想,说道:“以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也没少坐直升机,但不过这种雪地地带伞降训练很少执行,当然我是从外行角度分析,我认为危险就在于模糊的地理坐标,还有空中扰动气流会破坏下降路线,很容易影响作战计划实施。”
“团长我插一句,现在能以这么快速度到位并不是我们能力强,准确的说是借力打力,我们以前完全是地面摸索前进,完全依靠地图,现在有了预警直升机辅助就能实现信息共享,我的想法是各部门派出人员去代职,我们去老牛那边,老牛那边派人到飞行队这边,运输机机组改飞武装机,武装机机组飞运输机,因为他们大多数是飞直9和米171上千小时的老飞行员,我想这样适应速度会很快,也能进一步了解空地配合作战的要领。”栗堃一板一眼的说着。
李成阳喝了一口水说:“这是我最希望听见的,也是我最希望实行的方案,牛锋徐斌,别看你们火龙突击队和雷电突击队已经具备直升机驾驶技术,但和陆航还是有很大差距,你们要立即派人去栗堃那边代职学习;栗堃,你也排两个人到突击队那边学习,你们晚餐前把名单给我,我来安排。”
正是有了这次英明的决定,代职过后的几个月这支部队就迎来了特殊考验,不过这次考验不同于战争,而是一场非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和时间赛跑、拯救生命的救助行动。
特种兵突击队到飞行单位代职并不轻松,具备直升机驾驶技术只能算作幼儿园刚毕业,而战术飞行相当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硕博课程;飞行员到特种部队代职也绝非易事,因为具备了特种作战能力只能算做是入门水平,而高级战斗手段相当于游戏中的排位,这次代职行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特殊考验。
不过都是经历过实战的老兵,加上之前受过的训练很快就掌握了空地配合手段,加上有了米171预警直升机的介入,使得地面部队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空中指挥平台,不仅是特种兵,陆军其他兵种像装甲兵、炮兵、防空兵、以至于现在的火箭军也需要通过预警直升机来提供更加精确的坐标,从而实现最低成本实战最大效能,这和一些生意人的思路是一样的,这就好比你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强,除了人员就是得有本钱,用有限的本钱换取最大利益。
然而,战场可不是商场,因为战场上不确定因素很多,因为对手很有可能是一些列强国家,装备技术还有人员素质都是一流的,而陆军航空兵部队是陆军部队的翅膀,“狼牙”下的两个突击队入驻陆航团;预警直升机也已经投入使用,因此,陆航部队的压力丝毫不比那些整天长期在地面打交道的部队少,甚至面临的危险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