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6年,又默默积攒了一段实力的熊通带兵来到楚随两国边境,派遣使臣前往随国进行战前谈判,大有你要不能和我好好谈,我就把你脑袋打稀烂的架势。
事实上,熊通之所以选择和谈,并不是他有先礼后兵的觉悟,而是因为随国也有一定的实力,并非权国可比,熊通自己心里也没底。
同时,随侯也派出心腹干将少师负责谈判事宜。
这时候,楚国高级官员斗伯比站了出来,对熊通说:“咱们楚国多年以来一直想杀过汉水,始终未能成功,主公你知道为啥不?就因为咱们总想着武力压制,迫使周边小国俯首听命。结果呢?反而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于是他们紧紧团结在随国周围,拼命和我们对抗。同样的道理,汉水以东,随国独大,随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也是一种压力。随国如果骄横起来,小国势必会与他离心,那时才是我们覆灭随国的良机。听说这次随国派来的谈判代表是少师,这个人我知道,没脑子还很骄傲,我觉得咱们不如先麻痹对方一下,隐藏我军精锐,给他看老弱残师,助长随人的嚣张气焰。”
斗伯比话音一落,便有人当场表示反对:“少师的确是个酒囊饭袋,但你别忘了随国还有季梁啊!季梁想必你也知道,这个人比猴子还精,你说,有他在,随侯会不会上你的当?”
斗伯比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已然充满了鄙夷:“要我说,雄韬武略的主公,就是被你这样鼠目寸光的庸臣给耽误了!季梁智商是很高,但他情商低啊!情商低的人能得到领导的欢心吗?少师虽然一脑子糟粕,但他还有一肚子讨好领导的鬼主意,随侯又不像咱们主公这样睿智英明,日后是一定会宠信重用少师的,那时,才是我军驱兵长入的最佳战机!”
熊通听罢,深以为许,直夸“雄韬武略”、“睿智英明”两个词用得非常好,于是按斗伯比的意思,以羸弱之军亮相给少师看。
少师毫不犹豫地中计了,兴冲冲跑回去告诉随侯:“楚国的真面目被我一眼看穿,这家伙就是外强中干,主公,不要怕,跟他干!”
随侯正要点头出兵,季梁果然站了出来,冲着少师怒吼道:“你这个无脑的家伙,这明显是楚国人挖的坑,就等着你怂恿主公往下跳,你看不出来吗?”
少师愤愤回怼:“你这是怕我夺了头功,嫉妒羡慕恨,恶意中伤我!”
季梁指着少师的鼻子反问:“熊通既然想与我国开战,为何暴露弱点给你看?他这摆明是想使我方麻痹大意,渐生骄纵之气,与友国出现间隙,到时再来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随侯内心腹诽:这家伙是不是有点想太多了。
谁知就在此时,季梁又将矛头转向了自己:“主公啊,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楚人这点雕虫小技你都看不透?你还想出兵,你先告诉我,你哪来的自信出兵?‘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的道理你懂不懂?小国要想战胜大国,要有道义走正道,大国君主要不务正业沉迷私欲。你说,你是有道之君吗?而那熊通,他昏淫吗?”
随侯刚想说话,季梁立马抢过话头:“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我知道你想说自己是有道之君,不然随国人民也不会紧紧团结在你的周围,齐心协力奔小康。你这样自欺欺人,真的好吗?什么是‘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咱们随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学娶医养问题都解决了吗?你不但不忠于民,你还欺骗神,你这样下去,随国能好吗?”
随侯这下急了,大声辩解:“我不是,我没有,我冤枉啊!我每次祭祀,都用最饱满的粮食,最肥壮的牲礼,怎么能说我不诚心敬奉神灵呢?”
季梁摇摇头,一幅此人无可救药的样子,无奈解释道:“夫民,神之主也。你敬奉神灵的东西,都取之于民,只有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神灵才有稳定的供奉。你看看国内现在是什么形势?老百姓要粮没粮,要钱没钱,居无定所,老无所养,神明没有了稳定的依靠,就庙堂上这一小拨人占有了全国八成以上的财富,这是真正的强大吗?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你拿什么跟楚国打?”
随侯虽然内心承认季梁说得很有道理,但嘴上依然不服气:“行行行,你读书多,你能说,你有理,行了吧?”
于是,“随候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开心一刻】
季梁和少师同时上任地方长官。
季梁一上任就带领下属修缮水利工程,数月高质量竣工,少师则按兵不动。
夏天,洪水至,季梁辖地固若金汤,少师辖地四处汪洋。
抗洪抢险,随侯及各国慰问使臣云集少师辖地,少师在救灾第一线狠狠秀了一波。数月后,回京履新。
季梁悟然大悟: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