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还要弹劾戴胄戴大人!戴大人在吏部十年之久,吏部担负着为朝廷考察量用人才的职能,历任长安令、刑部、御史台等官员都首先要通过吏部的考察,而十数年长安城内发生了这么多的悲惨之事,几乎有三分之二被压下去了,这是戴胄大人统领吏部不利最好的证明!”
“儿臣还要弹劾刑部尚书崔仁师,刑部负责缉拿审讯,维护朝廷律法,很显然,崔大人没有尽职尽责地履行好这一义务和责任!”
“儿臣还要弹劾御史台御史大夫魏征魏大人,魏大人的御史台,有监察、闻风奏报的责任,长安发生如此多惨剧,为何御史台没有任何的行动?”
“儿臣还要弹劾……”
……
许久后,朝堂一片安静,李恪一口气弹劾了十数名官员。
李世民不由得乐了。
他猛然发现,这些被弹劾的人当中,有一多半是他不想在增相中,让进入中书省的人。
比如戴胄、崔仁师等等。
而他这个混球儿子,同时弹劾魏征、高季辅等人,很好地掩饰了这一目的。
他心中暗暗笑骂一句,原本他还想着怎么把这些人排除在增相的候选之外呢,现在好了,借口都有了。
反正魏征和高季辅这些人,连提交给他的那份初步候选人名单也没上。
很显然他这个混球儿子,虽然不来上朝,却也知道他这段时日遇到了难题。
增相是士族想要更大干预中书省决策的一种举动。
“臣罪该万死!”魏征大声说道:“请陛下责罚!”
许多人气得暗暗翻白眼,大骂魏征不地道。
沉默中,大家还想联合起来辩解一二的,魏征率先认罪,大家想为自己辩驳几句也不合时宜了。
“臣等知罪!”
“臣等知罪!”
……
“这也不完全怪诸位爱卿,朕也有错,既然吴王李恪给我们指出了错误,我们就要改正,长安车马道、人行道的规矩,由中书省下发文告开始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
“谢陛下!”
“李恪,听说你们会在小年当晚,让整个长安十二街都亮起来是吗?”李世民好奇地询问道。
李恪王府中的事情他都知道。
那种所谓电灯的东西,他也早收到了消息。
可具体如何他却没有见过。
若不是不能表现的对李恪太过于青睐,他早想去看看了。
李恪作揖答道:“是父皇,小年述职结束,刚好是晚上,父皇与诸位大人只要站在皇城,就可以发现,长安十二街会变为白昼。”
“从今以后,长安城内,宵禁可以取消,百姓可以在晚上空闲出来走动,每个漆黑的夜晚,都可以如同年关、元宵一样,从此长安的夜,对百姓也是开放的!”
“未来朝廷有能力,可以普及整个天下。”
……
听着李恪的描绘,李世民不由激动难以抑制,他面色微微有些潮红,说道:“好,小年夜,朕带着群臣在城楼摆宴,观赏你描绘的这一幕!”
“儿臣遵旨!”
随后退朝。
“糟糕!”刚刚走出太极殿的长孙无忌,看到魏征和高季辅二人有说有笑的模样,猛然醒悟。
温彦博还蒙在鼓里,不解询问:“辅机怎么了?”
长孙无忌满嘴苦涩:“我们上当了,李恪后面的弹劾根本就不是为了长安十二街的事情,他是为了增相之事,他弹劾的人当众,一大半都是我们增相初步名单中的候选人!”
温彦博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堪,咬牙怒道:“今天的弹劾,本是想要让他屈服,没想到竟然让他反过来坏我们的事情。”
哎!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索性影响不是太大,即便这些人不能入中书省,剩下的人当中,无论陛下怎么选,我们的目的也能够达到一些,只是并不完美罢了。”
“现在彦博兄你更要考虑,现在十二街的事情定下来了,你们的事情怎么办吧。”
“怕什么,就算定下来又如何,韩王等人可不会守这些规矩的!”温彦博十分笃定,冷笑着说道:“这一次韩王等人可是倾家荡产的投入!”
长孙无忌想一想也是,他瞥了眼温彦博,温彦博也是倾家荡产的投入。
关陇系都打定主意地想要在李恪身上大赚一笔的。
毕竟李恪掌握的财富,实在太大了。
太极宫。
长孙无垢等李世民回来后,莞尔笑着说道:“听说恪儿今天在朝上罕见的大发雷霆了?”
李世民想到后,就不由笑了,笑骂道:“他那个狗德行,难得在意一件事情,不过最后倒是帮解决了一点增相的难题。”
“可是他朝廷的法令,报纸宣传承乾和青雀,可以让百姓遵守,让权贵家不敢放肆,捏着鼻子认了,可以让皇家那些兄弟、侄子们干吗?”
“这一次,温彦博在后面撺掇他们,他们一个个像恶狼一样盯着恪儿掌握的财富。”
“又是恪儿的皇叔,不解决这个难题,这个事情始终存在隐患。”
李世民想到他的父皇,给他留下的这些祸害兄弟们,就不由得头疼。
宫里还有一个一两岁的弟弟,他得当儿子一样养着照顾着。
李世民有气无力地坐在软塌上,拍了拍脸,无奈自语道:“报应啊,造孽啊!”
噗!
长孙无垢不由莞尔一笑,瞠目白了眼丈夫。
对高祖皇帝的亏欠,丈夫对这些兄弟们真的是十分优容和纵容。
“陛下,吴王出宫后,去河间王府中了。”这时王德进来汇禀道。
闻言,李世民猛地一愣,然后蹭一下坐正身子。
啪!
紧接着抚掌赞道:“混球东西,感情他早想好了对策,堂兄!我怎么把孝恭堂兄给忘记了!”
“王德,一有确定消息就马上告诉朕!”
“是!”
王德走后,长孙无垢担忧道:“就怕堂兄不愿插手,自从你登基后,堂兄就远离朝堂,整日笙歌燕舞,生怕你对他动手。”
“他想多了,是因为这大唐江山可以说是我们两个人打下来的,他怕我担心他功高震主,但他也没有想多,我活着,我当然不怕他,可如果我们到了要走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剪除他,他姓李,他有很大威望,他距离皇权太近了,把他留下来,一旦将来为顽固守旧一方拥戴,将会成为恪儿最棘手的对手。”
“三国曹睿为什么最后要留下司马懿,很大原因就是要牵制曹爽,同样的道理,曹爽距离皇权太近了。”
……
长安城外。
一个长长的队伍正在缓缓向长安靠近。
薛万彻、长孙冲、岑文本三位骑马行走在前面。
岑文本苦笑道:“这样真的好吗?咱们三人现在被朝野内外称之为恪党革新三巨头,同时又是未来三地半天下的主官,我们三人一同进入京师,这震动恐怕是不小吧。”
薛万彻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是长孙冲联络的。
据闻杨师道上了增相的候选名单上,长孙冲就成了益州刺史呼声最高的人选了。
这个时候如此高调,薛万彻总觉得不好。
“两位前辈,就算我们不如此,别人就会放松对我们的警惕了吗?”长孙冲反问道。
薛万彻和岑文本不由得苦笑。
革新三巨头已经是名声在外了。
而三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愿意说出口的原因。
他们想要以此试探皇帝对他们这种做法的反应。
以此来判断,皇帝对李恪的重视程度。
否则岑文本也不会主动停留在武功等长孙冲二人了。
“听说我大哥在长安做了件大事情,叔玉给我写信,说现在到了长安,保准让我们感到陌生而惊讶,这一次,我们也给朝廷带了一份大礼,应该能给我大哥涨涨面子。”长孙冲说话的音调都有些微微颤抖。
薛万彻和岑文本哪怕已经过了热血的年纪,可还是忍不住面色微微泛红。
岑文本笑着询问:“薛经略使,听说你们岭南道,想要依托珠三角发展海上丝路是吗?我们三地有没有更广泛的合作呢?”
“不错,其实依托珠三角,打造农渔商经济圈,这是王爷当初提过的,只是王爷在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农渔方面进行了布局。”
“近一年,渔船出海的同时,岭南也派出海船沿着西南方向海岸进行搜寻,我们发现了三国记载中,吴国发现的夷州。”
“就是孙权派遣卫温和诸葛直带领万余名士兵出海寻找到的那个夷州?”
“嗯,我们依托夷州,继续向西南方挺近,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通往戒日王国,较为安全航线了。”
“不过具体如何发展,大家心里没有底,所以这一次回京,有十数名的岭南代表一起跟着来了,就是想跟王爷取经。”
岑文本想了想,提议道:“那我们一起去找吴王,让吴王给我们三地指点指点迷津,丝路现在已经饱和了,而且我研究过,我们三地真的想要做到三地半天下的局面,恐怕并不容易,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好,一起去听听大哥有什么好办法。”长孙冲高兴的答应。
于此同时,齐王李佑的返京队伍也抵达长安附近,不过他是经洛阳,入潼关,过渭水而来,与岑文本等人正好相对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