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传奇
二零二二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注定特殊又特别。
说特殊,因为这天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七周年纪念日”;说特别,因为这天是“二零二五届国防教育暨新生入学教育开营仪式”,两个看似关联不大的日子却在同一天邂逅,这样的巧合怎不惊艳岁月?
当然惊艳,也必然惊艳,这不仅仅是历史与现实的重逢,更是英勇无畏和热情洋溢的重叠。
当一个个意气风发的身影穿着迷彩服出现的那一刻,整个操场掌声雷动,而我亦是热泪盈眶。
作为高一新生的母亲,我看到了呈现在眼前的一切。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开始,所有的所有都在诠释新的人生。
前方的征途虽然漫长,但温暖的关怀从未离开。愿意气风发的少年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既能牢记自己的使命也能书写自己的传奇。
价值之论
人生价值该如何衡量?对于这个问题,人人都有不同的标准。
至于孰轻孰重、孰好孰坏也得自己去体会。因为判断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
比如黄金和安乐谁珍贵,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评价者的人生态度。倘若他是贪婪的人,自然不懂何为安乐,也许在他看来,安乐就是钱财。
同样的例子,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古人而言,读书是一件高尚的事业。因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当做敲门砖,敲门砖能敲开黄金屋的大门。
寒门士子为了得到富贵而读书,仕族子弟为了维护富贵而读书,总之一句话,这项高贵的事业把人格模式化,使读书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唯有读书高”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古人只为做官而读书的思想要不得。读书的价值在于需要,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它,“万般皆下品”就更无从谈起了。
再比如“行善与作恶”,这两种行为都是处世方式,但结果截然相反。
行善之人心存善念,人生也熠熠生辉;作恶之人心存恶念,人生也黯淡无光,最关键的是,邪不压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此结论:黄金算不上宝贵之物,拥有安乐才最珍贵;读书不是为了权势富贵,而是为了增加学识。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因为邪恶的人没有价值。
变化之道
大多数时候,人很人之间的差异并非来自本身,而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严谨的说法就是,对事物存在不同的认知。
举个例子来说,许多人都能说出一些大道理,但真正讲道理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见,“说”和“讲”就是一对认知差异。
既然是差异,肯定有分歧。随着分歧的不断加大,矛盾也会愈演愈烈,最后的结果更是显而易见。
是什么呢?就是量变和质变引起的裂变。事物一旦发生裂变,回到原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裂变是最终变化。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问:“事物变化不是很正常吗?难道一成不变才符合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变化确实正常,但前提要沿着正确的轨迹。”
不多不少,不快不慢,循序渐进,依律而行,只有合理改变才能结果正确。反之,怕是连悔愧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