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影响力
一行人顺着小路往山下走,这小路,沿途植物很多,不时从石头缝里有丝丝渗水流出,一路上没有再发现什么别的动物,除了鸟。
可能是人多嘴杂,这种安静的小道上,一小点声音都可以传老远,一路上没有碰到一个上山或下山的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以野游的心态下得山来。
算是到正路上了,过一座小桥就算进了城,是一条小街,并不热闹,民风古朴的那种。
不粘的速度慢下来,走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来到一个垃圾箱旁边,不粘取出包里的大塑料口袋,就是装那些开了封的小塑料口袋和瓜壳之类的那个大口袋。
不粘倒掉那些垃圾,然后抖了抖这个大塑料口袋,再然后就收起来放进了包里,这个动作才是不粘的动作。
四个人在这小小的古街上走了一阵,决定先找一家店吃饭,然后再去找住宿的地方。
大家随便找了一家店,一家小店,进得门来,服务员马上过来迎客,“几位,随便坐,楼上也可以。”店里就四张桌子,既然有楼上,大家就决定上楼,顺着这颇有年代感的木楼梯上得二楼,隔出了一小房间,一张桌子,正好算是一个包间。
这店好像是个夫妻店,不粘点好了菜,不一会儿就陆续端上来,只有这一桌人嘛,菜来得就快。
农家菜,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分量足,分量不算足的是一种小笼肉,管它是什么肉,反正好吃极了,大家很快就把这一笼给消灭了,大家一致决定要再来一笼,最后来了四笼,算是一人一笼,其实,他们还可以来两笼的,每一个人都在想,算了,没人再提这个要求了,有点不好意思。
四个人很快把一桌子饭菜都给扫光了,这店,估计大家连名字都记不住,只是记住了那四个小笼笼。
此时的季节,天黑得没那么快,大家决定往前走,逛逛小街,算是饭后散步,街上人少,他们四个人显得很突出,估计马上,整条街都知道来了四个男人。
这街不热闹,逛街还逛出了心理压力,正好,看到一个住店的招牌,大家也不选了,那就这家吧,进店一问,有房间。
不粘还在建议:“咱们来两个双人间吧。”店小二马上纠正:“我们这没有单间双间,只有四人间和六人间,那个六人间住了两个人了,你们可以正好凑齐六个。”老啃开口了:“那我们来四人间吧。”店小二马上补了一句:“每个人要贵两块钱哦。”
不粘条件反射一样的马上问道:“贵这么多呀?”然后不粘自己想笑,但还是憋住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想笑。
老啃马上就对小二说:“贵就贵点吧,我们四个人要商量点事,那就四人间吧。”
这样,大家就“独占”了两间房中的一间,进得屋里,看上去挺干净的,把背包等行头卸下来,老啃笑着问:“没有怕打呼噜的吧。”划家回一句把大家逗乐了,他说:“反正那时都睡着了。”
陌底对老啃开玩笑说:“我们这里不应该有人比郑局长的呼噜声更大吧。”
大家放好行头,这天色还没有黑下来,大家又出门到后院转转,其实也不是什么后院,是走过了这房,到了房后面,有个坝子,旁边有几个小凳子,大家可以坐坐。
于是,四个人又开聊了,划家打开了录音。
老啃先开头:“我们在山上已经谈到了文化的事,文化太重要了,我们这会儿就来专门聊聊文化吧。”
不粘:“文化就是习惯,强大的习惯就形成文化,当然,这个习惯是指社会的习惯。”
陌底:“由于社会习惯的影响,这个社会习惯就可能成为个人习惯。
对于个人,有些习惯已经上升为一种意识,成为思维和判断的依据,是一种主观存在,也是一段类似条件反射的记忆,带有客观的成分。”
老啃:“在很多类似的信息的反复刺激下,会在思想里形成与这些信息相吻合的条件反射般的意识,最后上升为文化。”
划家:“看来,要形成文化并不难,因为文化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老啃:“关键是要让大量的人拥有这样的习惯,思维上要习惯,行动上也要习惯。”
不粘:“文化有时没有为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就成为一种文化,有些文化,可以称为流行文化,流行就是很快就不流行,比如服装款式,那是个环形跑道,不流行的款式以后会再次流行。”
划家:“还真是,新鲜的追求了,就得怀古了。”
老啃:“流行文化给人的感觉好像不那么严肃,其实,流行文化也是得到了传统文化的认可才流行起来的,流行文化能折射出这个文化体系是优是劣。”
划家:“也就是说,文化,或者说是社会的习惯,都是经过筛选的,最后才沉积下来成为真正的文化。”
陌底:“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强势的那一方的思想行为更容易影响他人,更可能逐渐成为文化。
比如,有人发明了一种新裤子,这种裤子是一边裤腿大一边裤腿小,如果这人是个叫花子,大家会认为这裤子很蠢很可笑,基本没人关注,这一发明就不容易流行起来。”
不粘:“不容易并不表示绝对不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特别是吃腻了肉后很想吃素的时候。”
划家:“就是,一般来说,换个明星来试试,只要在红地毯上走一次,第二天就可以流行起来。”
不粘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些明星为什么不开服装店呢?自己当模特儿,销路应该很好的呀,没怎么听说明星们这么干,他们怕什么?”
划家:“都成明星了,还在乎卖几件衣服么。”
老啃:“可能三四流,七八流的明星有这么干的吧。”
回到主题。
陌底:“同意刚才划家说的那个意思,文化是经过筛选才沉积下来的,成为文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一定能长久,只有经过反复验证为有效,并且在道德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成为这个人群或者这个民族的文化。”
老啃:“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历史究竟是英雄人物创造的还是人民创造的?英雄人物不仅仅是战场上才有,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人都是英雄人物。”
划家:“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人民是文化的拥有者,人民和文化组成了一个大的培养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吸取不同营养成分将成为不同的人。”
老啃:“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不粘:“也就是说,英雄人物和小偷都来自同一个文化,都来自人民,小偷之所以成为小偷,是因为他吸收了坏的成分,而且一直没有学会过滤。
英雄人物之所以是英雄人物,是选择性的吸收了不同的营养成分,并且还在有意无意的进行过滤。”
陌底:“对,这就是关键,英雄人物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不同的文化培养出不同的英雄人物。
成为英雄人物还是小偷,关键靠自己,文化就在身边,什么文化都在身边。”
划家:“也就是说,不在乎生活在富人区还是贫民区,不管是读一般学校还是重点学校,关键看自己。”
不粘:“文化可以比作一个植物园,只有阳光还不行,还得有‘肮脏’的土壤,才能长出美丽的花朵。
一种有价值的、有创造力的文化,其营养成分一定要多要杂,各式小人可能多也可能少,文化中肯定会有类似的成分,同时,文化中只有具有英雄人物所需要的成分才有可能培养出英雄人物。”
老啃:“对的嘛,又应了那句‘文化优秀,乃有历史。’可不可以说成‘文化优秀,乃有英雄。’”
老啃接着说:“一种文化的优劣,主要是看其能培养出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包括战场上的英雄,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不要看是否培养出小偷、流氓、杀人犯,以及各类小人,因为各种文化都会培养出这些人。”
划家:“ 对,老师和学校是否优秀也是这个道理。”
不粘:“这个,这个要看什么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这就肯定是要讲大多数。
到了高中,特别是大学,就可以重点培养了。”
不粘继续说道:“自我放弃,完全不配合老师,老师就真的可以不管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个学生的身上花太多时间,对其他同学不公。”
老啃:“这个思想,我是倾向同意的,但肯定有教育工作者不同意,先不管,我们继续。”
陌底:“英雄人物是由无数普通人堆积出来的,这其中包括庸人和小人、小偷等等,因为文化是由这些无数的人构成的。
历史是由一环一环的必然扣在一起的,就等着偶然来启动这一进程,英雄人物的出现就是一个偶然,然后去开启了那个必然的历史,同时,英雄人物本身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老啃:“英雄人物就是对于好与不好的关系处理得有分寸的人。”
不粘:“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是大前提,永远不会错,历史常常是由英雄人物开创的,这个更具体,更让人玩味。”
陌底:“常常,普通人不懂优秀的人,但优秀的人在引导普通人,大量的普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这样。”
不粘:“是的,必须承认,普通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英雄人物事实上是普通人的领导,这个不在于有没有委任状。”
不粘继续说:“傻瓜的数量虽然比普通人少,但他们是活蹦乱跳的,必须关注。”
划家:“傻瓜只看人多就行了。”
不粘:“也不完全,关键是谁先给傻瓜洗脑。”
老啃:“敏感词,这个话题不要多说了。”老啃看了看大家,又补充一句道:“非要说,就说‘像我们这种傻瓜’,这样更保险。”
不粘和划家各自做个鬼脸儿,回到正题。
老啃:“说到英雄人物就会想到革 命,这里的革 命一词是指能导致社会制度变革的革 命,革 命一定会预演多次,真正最关键的那次一定是由英雄人物领导,在一代人内完成,革 命要讲火候,时间长了,拖不起、承载不起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
不粘:“事实上,之前可能是已经积累了几代人的经验,才在这一代英雄人物的引领中成功。”
划家:“实际上是这一文化的成功,文化才是关键,这一文化就会导致这一成功。”
陌底:“真正的革 命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提出来或开发出来的,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每个参与者碰巧生在这个时期,人民和历史将其培养了成英雄人物,领导了这次革 命。”
陌底接着说道:“革 命应该有一种含义,就是必须要有突变,而且是向着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的突变,并且这个判定也应该由历史来作出,即使是300年后,人们也认为这是革 命。”
老啃:“这个说法让人想到,如果突然间或者一两代人之内,这个300年前的历史事件不再被认为是革 命,可不可以判断为这个民族发生了突变,可能连人种都改变了。”
不粘:“不能保证历史连续性的民族就可能出现这样的事。”
老啃:“能否培养出英雄人物,需要考察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状况,要看该文化提倡怎样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
不能仅看多数人怎么想怎么干,人民的想法总是直白的,人民的平均思想水平总是低于该文化最高要求的,重要的是人民是否羡慕那些最高要求。”
划家:“这个很重要,即使人民都很听话,但如果人民没有仰视的高标准,那也不行,必须得有高标准放在那里让人民去追求。”
不粘对划家笑了一笑,说道:“什么叫‘即使人民都很听话’,你这个算不算敏感,下次换一种表达方式。”
划家小声的说:“也就这语文水平了。”
回到正题。
不粘:“英雄人物是人民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单个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为培养英雄人物出了力,当然,也可能为培养小偷出了力。”
老啃:“文化的优劣还要看其最低要求,这里的最低要求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底线思维,人们普遍认为不应该再跨过这条线,不同的文化都划出了自己的底线,当今这个资本主义地球,资本主义的底线越来越成了人们共同的底线,这个一定会被修正的。”
不粘:“比如说,西方资本家宁愿把销不掉的牛奶倒进下水道也不降价,而且是公开进行,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法律管不了的,这个资本家没有越过西方社会的底线。
这个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自由和自私,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以及奶牛的感受,但这种行为,西方文化予以了认可。”
陌底:“看来,那个‘闪一下就灭’的说法还真是有道理,历史必将灭掉之。”
不粘:“‘文化优秀,乃有历史。’”
划家:“这里还是有问题,可以说,文化左右着人类社会的走向,对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文化决定了其综合实力强大还是落后。”
不粘:“有什么问题吗?”
划家:“有人问,如果我们认为西方文化出了问题,但现在西方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依然强势。”
老啃:“这个想法很正常,历史上的蛮族很强大,但站在历史的高度,还看得见蛮族吗?资本主义是一个道理,只是资本主义比当年的蛮族更加闪亮,但闪过之后肯定暗淡,我看,资本主义那就是闪灭主义。”
老啃又接着说:“中国文化没有间断,所以,我们才可以大胆的说‘文化优秀,乃有历史。’在中国文化下谈复兴才有意义。”
不粘:“下次就这么回他们,”
划家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陌底:“文化是可以学习的,既可以学得很快,同时不管你怎么努力也可能学得很慢很慢,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要全面的领会一种文化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不粘:“对于个人来说,也许可以强制自己在短时间内改变某种想法,但对一个民族来说,可能快不起来。
让一个西方人用筷子,让一个中国人用刀叉,也许很快能实现,让所有西方人用筷子,让所有中国人用刀叉,难吧。”
划家:“思想受某种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
不粘:“对,比如,两个多年不见的好友在大街上碰到,一阵相互问候之后,很可能听到一句常用语:走,喝酒。
没有人规定好友见面要喝酒,但好友见面似乎都要喝酒,如果没有酒或者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反正酒是绕不开的。
在这种场面,你不会听到:走,喝鸡汤。”
划家:“‘干杯’已经是喝酒的专用名词了,文化就是这样,要的就是大家都这么想,比如说职业,不管干什么职业,以前有没有这种职业,只要现在有足够多的人干这样的职业就成气候了,也就成文化了,讲人多。”
不粘:“虽然你这例子似乎不那么恰当,也是那个意思,这就是文化,你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而且这样的文化经过了若干代人的传承还依然存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陌底:“我们一般认为,什么都应该发展,文化也是在发展的,但有一些文化差不多是亘古不变的。”
老啃:“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时候,人类文化得已定型,并且东方和西方几乎是同时定型,那是一个涌现设计师的年代,他们的设计一直不过时,其框架直到现在也没变。”
划家:“这一点确实是神奇的,人类很神奇。”
陌底:“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先民,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停的交流着文化,并且培养出了古希腊,古希腊成了西方文明的火种。”
划家:“事实上也影响了全世界。”
不粘:“中国的文明相对于世界来说是比较独立的,所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中国是在打内战,是在以这种方式进行文明的交流,为以后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准备。”
划家:“是的,中国文化是独特的,外来的影响肯定有,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是在独自发展,其实,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主要是向东传还是向西传,这个实际上还没有定论。”
老啃:“这个定论可以去找,但也没有多大意思,这个过程还是有意思的。
我是想说,任何一个人的发展,关键看后天,国家、民族也是这个道理。”
不粘:“不过,还是要有先天的优势才行。”
老啃:“由于地理原因,远古时代,欧洲要通过中亚地区与中国中原地区交流是很难的,世界不同文化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地球太大和路太难走所致。
人类文明与地理因素确实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气候、河流等,如果地球上只有平原没有大山,那今天地球的文明就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了,说不定还就只是个动物星球。”
划家又一次表示不解。
老啃解释道:“大山能保护生命,特别是高等级的生命,如果地球只有平原,高等级生命会被更野性的生命快速清理掉。
大脑的进化一定会伴随着其他功能的弱化,也就是说,只要你变得聪明一点点,马上就会有比你笨的生物来清理你,大山能够通过地理构造来保护生命。”
划家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感谢山。”
不粘:“大山也阻挡了文明的交流,但终究是挡不住人类相互交流的,即使是古代,中国、中东地区和欧洲的联系肯定是有的,更可能是通过不同人群的反复转手。”
划家:“商品转手就会导致价格上升,文化的转手却是在丰富文化本身,人们乐于接受。”
老啃:“很多人说,中国因为地理原因,文明才没有间断,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翻开地图,再回看历史,中国中原地区一马平川,历代都受到北方蛮族的威胁。
但中国的北方蛮族,即使他们能横扫欧洲,也从来没有颠覆过中原文明,即使中原王朝亡国,中原文明也能保存下来。”
不粘:“这与中原地区人口的众多有关,更重要的在于,所有入侵者对中原的文明都是仰视,入侵者最终要么被打跑,要么,蛮族是用他们的蛮劲推动自己成为中原人,看来,文化也是战斗力。”
划家:“是的,优秀的文化是打不垮的,蛮族的胜利很快就会崩溃。”
老啃:“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文明都是相互影响的,中国文明是独自发展的,中国文明是地球文明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样本。”
天黑下来,该进屋了,四个人起身往房间走,划家关了录音,然后去上了个厕所,他从厕所出来的时候,听到旁边屋里两个人在说话,一个人说:“坝子那四个人是党员,他们在开党组织生活会,我刚才从坝子过的时候听到的。”
另一个说:“不对哦,我也听到的,他们好像是倒服装的。”
“倒服装的?”
“对,他们说服装款式是个环形跑道,不流行的款式以后会流行,说明他们手里的服装有点过时了,在想办法。”
“倒服装的?”
“对,他们有一种裤子,是一边裤腿大一边裤腿小的,他们想推销这种裤子,你猜他们想了什么办法?”
“什么办法?”
“他们在商量找一个明星穿这种裤子去走红地毯。”
“哦,你这么一说,我就想通了,服装和文化是有联系的,他们老是谈到文化,好像还真是做服装生意的,那他们肯定做得很大。”
“很大?”
“肯定很大,我听到他们说,和中东地区,还有欧洲有联系,可能是太远,要反复转手贸易。”
划家已经止不住表情,回到房间里,给大家通报了那两个人的对话,大家的思想也得到了统一,都自我定位为倒服装的。
没想到这客栈地儿不大,乐子却相当大。
这房间虽然简单点,也没关系了,出门在外也不在乎这个,房间里有台电视机,大家也都没兴趣看,聊天要紧。
大家或站着或坐床边,还可以盘腿坐在床上,都可以聊,别有一番风味,大家一边收拾自己的床,一边就开始了新的聊天。
划家打开了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