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一听“南北侯”三个字,立刻跳了起来,一边四下张望,一边连声问道:“哪儿?在哪儿?”
地上的两人趁机爬起身,跑到那个女孩跟前,诉苦道:“哎哟,帮主,你再过来晚一点,神钓这小子非把我们打死不可,谢谢帮主!”
那女孩捂着鼻子,躲开两步,道:“少装蒜!他根本就没下黑手,哼!刚吃点苦头就出卖我!亏我还封你们什么‘忠长老’、‘义长老’,哼!”
少年知道上了当,气呼呼地瞪着那个女孩。只见她头戴花冠,腰系草环,手里拿着一根两尺多长的木棍儿,一边舞弄,一边训斥。
两人赶忙满脸陪笑,道:“反正他也打不过你,再说,他也不知道你是帮主。”
那女孩却不再理会他们,来到少年面前,笑嘻嘻地望着他。
少年跺了一下脚,道:“算了,又是你!怎么什么时候变成帮主了?”
女孩挥舞了一下那根木棍,道:“就在昨天呀,我决定成立丐帮,我当帮主,十几个人都愿意听我的,大家有饭同吃,有钱同花。你打伤了我的手下,还不快向我陪罪?”
少年一听就急了,道:“你这不是恶人先告状吗?是他们俩烧我的马,差点把我摔伤,你讲不讲理?”
女孩道:“你是差点摔伤,他们俩个却已经伤了,你看你看,都一瘸一拐的了。”
少年自知说不过她,便道:“你要怎么样?反正我不陪罪。”
女孩道:“不陪罪也行,那,你得加入丐帮,给我当副帮主。他们好多人想当,我还不让呢。”
少年大声道:“不行不行!这怎么行!我好好的,有爹有娘,不愁吃不愁喝,我为什么要加入丐帮?”
女孩脸色一变,道:“哼,就知道你瞧不起我!我不勉强你,但以后我的事你也别管。”
说到这儿,轻蔑地一笑,补充了一句,道:“想管我,也可以,等你打赢我!”
少年顿时气馁,无言以对,内心则更加盼望早点见到那两个客人——也就是刚才女孩口中的“南北侯”。
少年名叫江龙,外号“神钓”,因为他有两件宝贝,一个是渔钩,另一个渔箭,不论是钩,还是箭,只要出手,很少走空。
父亲江乐川,原是圣母山附近“海涯”孤儿院的管理者。圣母山建成后,卫清坤开设“千伦院”,将海涯孤儿院收并,经人推荐,聘用江乐川担任院长。所谓千伦院,意即百家千姓,同享天伦,其实就是孤儿院。
被收养的孩子,皆随卫清坤之姓,并按顺序编号,取名。那女孩编号为十七,大家便都叫她卫十七妹。
十七妹原名莲儿,本由普济寺僧尼抚养,六岁时被送往海涯孤儿院,后来与其它孩子一道转入千伦院。
一个月前,卫十七妹违反院规,被罚禁闭,半夜被死党放了出来。十七妹宁作乞丐,也不愿再回千伦院受管教。十几个孩子跟着她溜出圣母山,每日混吃混喝,倒也自在。
尽管江乐川好说歹说,十七妹横竖不愿回去,那些孩子也唯她马首是瞻。江乐川无奈,只好由她,打算等她野够了,再想办法劝其归院。
江龙与十七妹形同姐弟,便找到十七妹,好言相劝。十七妹提出条件,只要他能打赢,就跟他回去,但不许用渔钩渔箭。江龙在少年体校学过一些武术基本功,并且一遇见会些功夫的人,便缠着对方教他两手,所以很是懂得一些拳脚。满以为必胜无疑,谁知动起手来,只几个回合,便被十七妹打得晕头转向。
原来十七妹的师父,也就是她的母亲裴羽裳,原是武校教师,自创关羽拳,十七妹离开普济寺之前,裴羽裳将全套关羽拳传授给她。从那以后,十七妹每日习练,从未间断。七年下来,已然颇具火候,只懂三拳两脚的江龙哪里是她的对手?
前几天,江龙得知这次来圣母山的贵客中有两个武功十分厉害的人,便天天在门口守候,指望能从他二人那里学到真本事,打败十七妹。
十七妹知道后,却是满不在乎,心里暗想:你跟那两人学,我就不会学?一样地学,你学多少,我也学多少,到头来,还是我比你强。
所以这些天来,也在附近转游,还不时地将江龙捉弄一番。
火烧马屁之事,当然是她指使两个一心巴结讨好她的小乞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