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真的,还是从前的味道。
只是,有了精细化的流程后,新鲜出炉的米花糖,不再会有让我牙齿都快被拔掉的记忆了。
我爹和我妈都伸出了大拇指。
“还是小风聪明,咱们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们这一说,让我开心地笑了。他们是不知道,如今,老百姓口袋里还没装几颗米,自然体现不出米花糖的经济价值。可等到旅游出行成为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这米花糖在很多景区里都是抢手货。我重生前,一个朋友就是常年做这个生意的。先在景区里摆摊儿,后来进特产超市,小小的生意硬让他做出了花儿来,年收入不下百万,一到淡季就驾个车四处旅行,听说还赶时髦,玩起了越野。
这也难怪,人啊,有了钱,想法自然就多了。就比如我,回到前世同时段的话,我们一家子还挤在小库房里,哪有现在这条件,墙壁粉刷得白亮亮,地面还铺上了地砖,卧室、客户、卫生间严格分区。而且,一家人的衣服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补丁了。
当然,我还是得保持些劳动人民的本色。田地里,该干的活儿,还是勉强地在干。这是人生的历练,不能说,我重生归来,就需要改变一切。说实话,我乐意闻着泥土的味儿,享受美妙人生。因为,我知道,过不得几年,这些东西,将越来越珍贵,并最终只能在记忆里去找了。
所以,这米花糖我是非做不可,就因为,我的人生又重来了一次。这是老天对我的眷顾,我得把从前珍贵的东西,再一次好好地体尝一番。
“妈,您现在可以多琢磨一下这个米花糖,比如加些山楂、芝麻、花生、黄豆,让它的吃法变得更多样,以后说不定会有用处的!”
我有意无意地提了个建议,表情却很认真地看着我妈。
“嗯,小风,你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应该能做得好,就是太麻烦了些,特别是要切成这么样的小块,太费时间了!”
我妈呢,倒也不反对,但看她的说法,兴趣还真不大。
也罢,以现在的物价,对比我家的存款和收入水平,这事,倒也真不需要考虑。何况,商品市场还没被充分刺激起来,这小小的米花糖,成为不了致富的突破口。
再说,我前世就不是个商业英才,这种事,少费点心思算了。能让《马小风硬笔书法字帖》叫响全国,本身就是个奇迹,算是我钻了这个时代的市场空子。后面,什么卢中南、司马彦、田英章、荆霄鹏等大家们都会一一出现,我估计,我可能凑不了那个热闹。
“好,妈,您随意,明年做的时候,再试试做点新配方!今年做成这样子,我已经很感谢您了!”
于是,我也不勉强我妈了。凡事,还是随个缘吧!
“来,小风,我们再谈谈张飞在当阳桥头那一声断喝的事儿!”
这马建军同志,初读《三国演义》,作为有点思想的人,既沉迷于它的精彩,又在揣测它的现实可能性,这倒像我前世的情形。
那时候,我就是在他指导下,一边念着内容,一边吃力地认着生字,一边跟他提出些古怪的问题。记忆犹深的是,我读到庞统时,想当然地把庞字读成了龙字。一时,惹得他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