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好人真有好报
书名:替嫁女娘发家记 作者:张家小蜗牛 本章字数:2759字 发布时间:2022-08-23


“村长你们也别灰心,也不是没有办法,若是你们肯牵头,组织村民们分成几个小组,一起来做这事,还是能成的。”林凤娘看到他们像霜打的茄子,于心不忍。

一听还有希望,村长、族老他们的内心又燃起一丝盼望的看着林家的闺女,“贤侄女,可是,就算是我们累点愿意,但那炭火的事情也是难已解决。”只要有一丝的希望他们也是愿意争取的,但最近砍柴火的小青山都已给了他们林江家,并且他们也不会烧炭啊。

“村长,这个问题不大,我闺女刚刚跟我说过了,那地里的玉米桔梗也是可以烧做炭的。”林赵氏快嘴地说道。

村长、族老们差点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我们没有听错吧,你说那玉米桔梗居然能烧炭!”

林凤娘大声道:“是的,我娘说的是,你们没听错,那玉米桔梗居是真能烧炭,娘,你把那几袋炭火给拿过来,让村长他们瞧瞧。”说得再多,倒不如眼看为实。

“哎呦,我老头子都活了大半辈子了,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玉米桔梗居然能烧炭。”村长、族老各手里拿着几块玉米桔梗桻子炭,正细细地看着。这炭和他们认识的木炭不一样,都是很多细细的碎粉末压积在一起,圆圆一黑棍子。

林赵氏似是看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我烧过了,火特别的旺,还没什么烟味,比木炭都还要好。”

林凤娘吩咐道:“娘,你把这些炭火,给村长族老他们每人一些,让他们带回家去烧了试试便知道了。”

“贤侄女,叔不是不信你们,只是我们不会制作这些炭火。”村长他们说出顾虑。

原来是这个,林凤娘还以为他们担心什么,“这个倒是容易,我倒是可以让我爹、大哥、舅舅他们进山去跟我们的烧炭师傅学习两天,以后这村里的炭火就交由他们帮烧就行了,村长族老们则是安排好村民们收拾好玉米桔梗、搭棚、轮流值班给秧苗保温就行。”

村长、族老们一听这么困难的问题都解决了,眼睛都发亮了,“行,贤侄女,我作主了,那一成的粮食报酬就给你爹、大哥和舅舅他们。就当是他们给我们村民烧炭的报酬。”

这事一成,可就是两季的稻谷啊,只给第一季稻谷收获的一成,500斤也只是50斤而已,不算过份,他们更多的是占了便宜,还学了别人的种植技术。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林赵氏高兴坏了,没想到居然给自家男人、儿子、兄弟们接下了这么大一活,看来,好人真有好报,这大树村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两亩水田以上,多的还有四五亩以上,那1万斤就有1千斤、这一条村子的应都能有接近4万斤,那他们就有4千斤粮食了。

林赵氏不知道的是,后来大柳村、桂花村他们得知此事,也同样央求他们帮着烧炭,光是这三条村子,他们就有差不多1.5万斤的粮食收获了,这还有别的村子呢。

事不宜迟,此行回山,林江、林左、赵家两舅舅、赵阳、赵亮赶着牛车,跟在宋天、林凤娘后头一起进大风山,向杜家老爹他们学烧炭。

江高的城东、城南、城北田庄同样也是烧了大量的炭火,付掌柜一看那嫩的玉米桔梗给发酵了那么多的牧草,在与宋天、林凤娘他们通过信后,便给城南、城北两个田庄各买了100头羊试养,当然了这专门养羊的下人,每间田庄也同样各买了几个。

这个举动把城南、城北田庄的张金、陈大发等庄头高兴坏了。这分明就是给他们创造收益,他们庄头的奖金都是看整个田庄的总项目收益的。

眼看着城北田庄的小猪崽们快变成大猪,还有两三个月就能宰来做腊肠,那腊肠的利润有多高啊,他们都听过“荣华富贵”四个伙计他们说过这其中的巨大利润的,张金、老尹、老佟、陈大发、陈大中、陈大白他们的眼睛都红了。

可这小猪崽没这么多,就是有,这城东田一、李大头也未必同意老王把小猪崽分给他们城北、城南田庄,这讲收益谁不想多为自己负责的田庄多想一下呢,人之常情,幸好付掌柜托人从外地给他们两个田庄各买了100头羊试养,还给他们买了专门养羊的人。

丝毫不影响他们现有的人手,也不影响他们的种植,怎么不叫张金、老尹、老佟、陈大发、陈大中、陈大白高兴。只是和猪比起来,他们更偏向养猪,因为那腊肠真的是太受欢迎,并且母猪生小猪,一生就是一窝,而这羊的市场却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但有总比没有的好,毕竟小猪崽不容易获得,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样一想张金、老尹、老佟、陈大发、陈大中、陈大白他们的心便又得到平衡了。

大风山上的20亩大豆也可以收获了,大豆的亩产量住年一般都在200斤斤左右,今年用了发酵肥,亩产量在280斤左右,20亩种植大豆的地全是最靠山腰的旱地,这次共收获了5600斤大豆。

这些地肥力比较差,连玉米都会嫌弃的地儿,这一块地套种的玉米都长得比别处的地差,下一年胡叔准备用它们来种高梁。

才回到山脚,林凤娘就看到胡叔、吴叔他们带人收割了十多车的大豆,分别放在三个庄院的晒谷坪上晾晒。晒上几天就能用那提前做好的大滚碌把豆子给辗落下来了。这么多的地才收了这么点豆子,林凤娘不由得有点失望。

她和胡叔他们的想法一样,觉得还倒不如种高梁还会高产一些。看来,以后这大豆还是到城里买吧。大豆因为吃了难消化,故在这里的人除了做豆腐的之外,一般很少有人会专门买大豆,当然了,今年粮食稀缺,故比较特别,贫困的老百姓,买不起粮食,便退而求次转买大豆煮熟充饥。

但这大另一半吃了肚子涨鼓鼓的,实在是难受,若不是没有吃的,为了活下去,估计老百姓都不想买它来吃。也只有那些缺少少种不了粮食的旱地儿,才会种这些东西。

林江、林左、赵家两舅舅、赵阳、赵亮他们在大风山跟着杜老爹爷子三人,学了两天,终于学会了做炭窑、烧炭的方法。“大妹,不用再给了,你前天不是给家里带了玉米面了吗?”他们回去的时候,林凤娘又让他们在牛车上装了几袋子玉米面、玉米炭等回去,大风山的玉米多得吃不完。

“大哥,家里多了几个下人,你还是听我的,把这些给带回去备着吧。”

这林左买的几个下人,林凤娘知道她娘是不会把大米、小麦这些金贵的粮食下人们吃的,虽然过两天这娘家的玉米也能采收了,但林凤娘知道他们最近这么忙,应也是没功夫去把玉米给磨成玉米面的,故她还是让他们还是多带些玉米面回去。

林左一想也是,而对于舅舅家的两个新媳妇,林凤娘也各都给了一匹布料,当是贺喜她们怀上孩子的贺礼。上次回娘家时,张大婶就亲自过来拉着她的手道谢那长命锁的事,林凤娘一想,对舅舅家的媳妇也表示一下吧,大家还是亲戚呢。

赵阳、赵亮既高兴又感动,他们进山学了谋生的技术,如今又得了这么好的布料,“多谢表妹,一直都是表妹帮助我们,以后要是能有需要表哥的地方,表妹尽管开口。”

“表哥客气了,我们都是亲戚,互相关照都是应该的!”有亲人总是好的,至起码有急事还是能互相帮助的。

原本她还想再给些大豆他们带回家去的,但一想最近这娘家人那么忙,他们应该也没功夫去磨,最近给他们的粮食都足够他们一年的口粮了,也不至于饥饿到经拿豆子来充饥,给大豆他们也未必有用。

这山上收的大豆不多,这些豆子还是留下来给自己炸豆浆喝吧,林凤娘对豆浆、豆腐、腐竹这些都有特别的偏好,虽然她不喜欢吃大豆,但用大豆做出来的豆浆、豆腐、腐竹等对她来说都有着异常的吸引力。特别是那腐竹,特别的有嚼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替嫁女娘发家记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