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赵氏不知道的是,闺女给她带的那两个压碎玉米桔秆的木头手工机子,可不是一般的木头做的,而是和之前送给她院子里面的舂米器一样,都是用大风山那比铁都还要硬的铁桦木做的,江大头、许向东他们用斧头劈那木时还迸出了火星来,这种木头,子弹打在它身上,就像是打在厚钢板上一样,只有城门才会用这种铁桦木做的。
原本林凤娘是想带那铁做的压玉米碎桔梗机子,但这铁制品的东西是受官府及朝廷管制的,各铁匠、木匠要使用的铁都是得要提前报备及申请的,故此哪怕是他们卖出一把菜刀都是有迹可寻的。突然间多这么多的铁制品,要是被有心于人掂记上,那到时还真是有口也说不清了。
故此林凤娘想想,还是算了,多一事倒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们大风山上铁桦树多得是,故便让江大头他们辛苦一下,弄了这两个木头机子。
看着一大堆的东西堆满了院子,林赵氏高兴得合不拢嘴巴,“闺女、女婿,你们又给娘带这么多的东西,太破费了。那四五袋子玉米面都有上千斤了,还有两大筐椒盐排骨、一大坛子卤肉,半扇生猪肉,老天爷,居然连茶子油都有啊,还有这一包包着的是肥皂啊、这几坛醋你们舅妈说用来炒菜可去腥气了,那酒上次把你爹和舅舅们馋得像猫。”
“娘,客气什么,我不是你闺女吗?闺女给娘带些好东西不都是天经地义的吗?”林凤娘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大风山自己产出来的,又不用花银子去买的,娘也太客气了!爹、舅舅他们喜欢酒就好,也只有今年他们山上有粮食产出才敢酿些酒水,否则哪敢啊!
宋天笑着听岳母眉飞色舞地讲这一大堆家什,他娘去得早,如果他娘在,看到如今他这么出息,应也会像岳母一样高兴得语无论次的吧。
林赵氏一听到闺女嘴巴那么甜,这么会说话,心里更高兴了。“可闺女啊,你那么久才回家一趟,那么远,怎么还给我带五六袋子炭火啊!家里有柴火,不过那都是什么炭啊,跟我们认识的木炭不一样哩。你上次让你大哥带回来的那几袋炭,我用了一些,可好用了,火烧得又旺,还没什么烟呢。你说说,这炭惹是到镇上买,岂不是要花很多银子。”
“娘,别担心,这是我们山里的下人们自己烧的,一分钱都不用花,你就放心用吧。”林凤娘瓦解林赵氏的顾虑。
林赵氏吃惊地瞪大眼睛:“哎哟,不得了,闺女,女婿,你们山里还真是要才多着哩,既有会烧砖头盖房子的,还有养猪的,现又有这么会烧炭的。如今的下人都这么厉害的吗?看来这买人的本钱没亏。”
林凤娘赶紧接着:“是啊,是啊,所以,娘,大哥买的那几个下人,用处可大了,说不定能给娘帮上大忙呢。”这些人现今就已经是帮上忙了,晚上都是他们在小青山上猪场守夜,否则林赵氏夜晚还不得担心死,怕那些小猪崽们被偷。
林赵氏有点尴尬,为了那几个下人,她还给大儿子闹了不愉快,“娘,这次来,我还有那烧炭的活儿要教给你的,你刚刚不是也说那炭火好用得很吗?这个炭不是用木材烧的,是用地里的玉米碎桔梗给烧出来的。可好用了!”
“什么,那玉米碎桔梗居然还能做成炭火啊?”这对林赵氏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她的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宋天特别能理解丈母娘的这种心情,如果他不是亲眼看着杜老爹父子他们用这些玉米碎桔梗压制成的桻子去烧,都不敢相信那玉米桔梗居然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林凤娘把那玉米桔梗怎么制作成在炭的事详详细细的给林赵氏讲了,“闺女啊,幸好你这趟回来了,否则地里的那五六亩玉米娘还真是想着收割完玉米后,一把火给烧了省事呢,这谁知道居然还有那么大作用呢。嫩的可发酵做牧草,老的居然还能用来做炭火呢。你这回回来这还真是帮了娘的大忙了。”
突然林赵氏想起了村长、族老他们前几天交待的事儿,于是急急的把闺女给拉到房中,宋天也能理解,妻子自从跟了他后,就一直很少回娘家,如今她们母女在家中欢聚,肯定得有很多悄悄话要说吧。估计岳母这次又对妻子说该要生孩子之类的话了吧。
林赵氏拖着女儿离开后,林左给妹夫倒了茶水,他爹不善言词,这陪着妹夫聊天的事儿就只能由他这个做大舅子的负责了。
宋天这次还真是猜错了,林赵氏这次还真是没对女儿说过要生孩子的话了,“娘,你做得很对,不能让大哥带他们进山去找我们。上次堂姐就是因为在镇上认识了相公的大姐,大姐冒失带人进山,才会造成那放火烧死人的事情。”虽然说村长他们不是坏人,但这人心隔肚皮,若是看到他们大风山物产那么丰富,又有谁知道会存有什么心眼呢。
这大风山又不只有他们一户人在居住,还有周家、陈家、李家,林凤娘还得要为邻居家的安全着想呢,她娘家的亲爹、大哥、舅舅他们来就算了,那毕竟是自己人,但要是让村长、族老他们进山,那看到他们又田又地又水车什么的,难保他们回村后,不四处向别人说,要是其他村子的难民们知道他们那里物产那么丰富,难保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一想到有可能数以百计的难民极有可能冲进他们大风山打劫抢,林凤娘的心里打了个冷颤,可千万不能让这事发生,幸好相公已带人砌了围墙,做了能进出的大门,所有要进入大风山的人畜都必须要经过门口守门的放行。
“闺女,说实话,那大积雪天育秧苗的法子,女婿有没可能教教他们?”林赵氏内心也是希望能做些这样子的好事的,毕竟他们也曾经饿过肚子,当初要不是张大婶偶尔给碗吃的接济她两个小的孩子凤俏和林右,恐怕都饿死了。
那时的林赵氏和丈夫带着大儿子和大闺女,一心扑在那几亩旱地里,忙得天昏地黑的,凤俏和林右经常是额着肚子等爹娘回家。
所以林赵氏善待张小青娘家的那对好吃懒做的婆媳,更大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也是张大婶的娘家哥嫂,故她看在张大婶及儿媳妇的面子上,极少给亲家张黄氏、张李氏她们甩脸色,就算是她们婆媳爱和村民们东家长西家短的瞎聊,只要是不太过份的,她都忍了。
试问这有那个婆家可以容忍儿媳妇带着娘家一家子的拖油瓶回来,应也只有她林赵氏了,唯一的安慰就是那亲家公、亲家大舅子倒是勤快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丈夫林江一起,给他们林家二房的田地忙完才会回自己的村子去忙那两亩多田。
林凤娘想了一下,“娘,也不是没有法子,只要他们愿意团结一起,这那大积雪天育秧苗的法子才会可行。”她把那大积雪天育秧苗需要搭棚子烧炭保温的事情,给林赵氏一一细说了。
林赵氏还真是没想到他们这几家人开春从闺女大风山,得回来的秧苗居然是需要这么劳心劳力,“唉,看来这事情还是悬啊,你想想,要用到这么多的柴火,炭火,还要白天、夜晚有人看着给加柴、加炭保温,那么冷的天气,有谁会愿意啊,难啊!”
只要一想到育这些秧苗比养孩子还要小心,还要费事,林赵氏就觉得这事没什么戏。还得费那么多的炭火,去年冷得要命,那炭火卖得比粮食还要贵。
林凤娘笑道“那这就得看他们想要得粮食的决心有多大了,当然也得看村长、族老他们的魄力了。”想要完成此事,领头人的组织能力是最重要的,像这样的,肯定是要大伙一起抱团取暖,否则一家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光是每天夜晚起床,加柴加炭火保持秧苗棚里的温度这一点就够把他们给折腾晕了。
但如果是村民们十户八户团结一起,大家轮着值班,倒也还是可行的,就看他们是否愿意服从村长族老他们的统一安排了。
正说着,村长、族老他们上门来了,原来还是有人看到林家二房林江、林赵氏他们的女儿、女婿们回娘家来了。村长族老等人收到消息,赶紧上门。
“你们不用多谢我们,我们更加不需要你们给的粮食报酬,这个大积雪天育秧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林凤娘没有丝毫隐瞒,把刚刚对林赵氏说的话,原原本本的又对大树村村长、族老他们讲了一遍。
村长、族老他们原本一听林家二房闺女居然不需要报酬,心里高兴得很,但最后一听她讲完这大积雪天育秧苗居然还要有建棚、加炭保温这么难的事情,真心心都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