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玉米梗用处就更大了,嫩的部分全给割下来作为给猪吃的牧草,吃不完的则发酵用来给猪做储青口粮,剩下老的玉米桔梗则全部运到城南、城北的河边辗房,利用水车的水力把玉米桔梗给辗得粉碎,待完全干透后,再通过鲁师傅做的压榨机把玉米碎桔梗压制成形。
成形的玉米秸秆再按林凤娘信上的吩咐,请了两个烧炭能手的师傅直接把这些玉米秸秆,放进炭炉碳化炉内翻滚炭化就行,因这不是木制的炭,故在炭化所要花的功夫在一盏茶就可。
大风山玉米秸秆林凤娘要求杜老爹父子三人也是这样,每一批炭化的火候都绝对不能像烧木炭那样,需要快速,一天能出上百批的玉米秸秆原料所做成的植物炭呢。
刚刚开始时,杜老爹也是不大相信这些碎玉米秸秆能制成炭,他让饭堂的的宋水、宋火两个小子来拉了一车玉米秸秆炭回饭堂煮饭时,才发现这玩意儿烧成的炭火,好用还少烟不说,燃烧当中,那玉米的清复好像还若隐若现。
这下子杜老爹可彻底信服了,每天烧这玉米秸秆炭结束时,他都用独轮车带上一小车回他们一家人的自家小院去,给儿媳妇单独给新添的第二个小孙子温粥水等呢。
“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做炭的,你说这个东西能管用吗?”“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我们就甭管它能不能管用了,我们按他们的要求来做,只要这东家能给咱们俩付工钱就行。”烧炭的两个师傅边烧炭,边嘀咕着,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稀奇了。
他们烧了大半辈子的炭火,还真没听说过这玉米秸秆碎成的东西也能用来制炭,两个半信半疑,但看在可观的报酬上,他们也不管了,只按着要求做就是了。
大荣、大华、大富、大贵他们四个人兴冲冲地回到酒楼里,“掌柜的,那个玉米秸秆炭,我们给悄悄地拉回来了,你看,要怎么办?”他们四人奉了付掌柜的密令,拉了两车玉米秸秆炭回来。
付掌柜紧张地道:“傻子,还要怎么办,赶紧搬到厨房,让他们用这个来做菜,看是否真能用?”如果真的能用,那他们可就赚大了,这么多的玉米秸秆,那能做成多少炭啊,那以后他们光是在柴火、炭火这方面就能省下不少的银子。
并且每个田庄冬天的蔬菜暖棚可都需要用大量的炭,去年底及今年年初,百年难遇的大雪天,冷得那炭火有银子也买不到。所以付掌柜一想到那情景,就特别的紧张,真希望这次林凤娘能给他带来惊喜。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付掌柜实在是按捺不住了,他忍不住冲进了厨房,“怎么样?这个新的炭怎么样?”正在烧火的小伙计及炒菜的厨子都猛的点头。伙计可欢喜了:“掌柜的,小的们还正想着得空问你呢,这都是叫什么炭火啊,烧得火又旺,烟又少,我们连咳嗽都少了呢。”
付掌柜看炒菜的厨子,“这小家伙说的可否是实话?”厨子点点头,“就是不知道这么好用的炭火价银会不会很高,要是价格都差不多,咱们厨房就全都给换成这炭了吧,少吸些熏烟对我们身体都好呢。”厨子在这里,这些时日来说挣了不少银子,正是因为这样他就更格外珍惜起身体健康来了,否则要是没有个好身体,挣了这么多银子该怎么花啊?
付掌柜心里乐开了花,老天哪,这可都是自家地里没人要的玉米秸秆给做的炭啊,除了那两个烧炭师傅之外,这么好的炭火就再也没花一争钱了。“你们都放心好了,银子的事情不用你们考虑,从今天开始,为了我们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们的这两家酒楼全给换成这种好的炭火了。”
“啊,那真是太好了!掌柜英明!”厨房里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又唱又跳,能改善环境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没人这么傻,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儿!付掌柜赶紧给大风山义子义媳妇他们给回了信。
随着烧炭师傅烧出的炭火越来越多,付掌柜命“荣华富贵”四个伙计带着田庄的庄户把两个酒楼里的炭火全给换成了玉米秸秆所制的植物炭。并且,他还让每个田庄的庄头们,空置出好几间屋子,专门来安置这些玉米秸秆炭,用作冬天的蔬菜大棚之用。
几间田庄的干玉米须集中后,,因为一直和林凤娘找开交道的同济药铺吃不下那么多的玉米须,故他们田庄里的玉米须都分别卖给了好几间城中其他的药铺,共得了六七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付掌柜让他们三间田庄都给拿去买布匹、棉花等平时需要的日常用品给平均给分配了。
又根据每间田庄这一季玉米的出产,给他们各庄头、各庄户都发了奖金,这下子,几个田庄都沸腾了,特别是城南田庄,这次玉米的丰收他们都占了大头,故他们分到的奖金特别多,总算是追上了上次比他们多了四百亩水稻的城北田庄了。
城北田庄的水车建成得早,故他们能及时利用那河里的水,多比他们耕种了4百亩的水稻田,这次他们1200亩的玉米地,大大的丰收,得到的奖金便和城北田庄他们水稻田奖金一样多了。
这下好了,不但是肉和蔬菜,他们的酒楼就连炭火都可以自己供应了,除了烹饪菜肴所需要调料及一些羊肉、蛇肉等之外,他们基本上已经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了,城东、城南、城北三个田庄各种有不同种类的蔬菜供应酒楼的需要。
“哇、哇、哇!”林家二房里传来了小婴儿的哭声,张大婶家的儿媳妇终于生了,而且是个男婴,张大婶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她日盼夜盼的大孙子终于出来了。
赵荷趟在床上,看着儿子和婆婆,吊在半空的一颗心总算着地了,这段时日,只有天知道她的心有多不安,婆婆为了照顾她,而错过了去大风山拿到秧苗,家里少了两季的高产稻子,她只有婆家可靠,幸好这胎争气,生了个带把的,否则她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婆婆了。
这一年那两亩因为照顾儿媳妇怀孕而没办法赶到大风山种上秧苗的损失总算是回来了。张大婶觉得老天对她很是公平,送给她这么一大胖小孙子弥补了那些水稻的损失。
林赵氏、赵家两舅妈、张家婆媳,四家人各家都给张大婶送上了贺小孙子的礼物,林赵氏除了把大闺女林凤娘之前给准备的长命锁给张大婶之外,自己则从房间给挑了匹喜庆的布料和两只鸡两只兔子给张大婶。
这已算是很厚的礼了,如果是前几年,能有几只鸡蛋给就已很不错的了,如今这林赵氏靠着闺女、女婿,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大家子人日子好起来了,要是再给别人两只鸡蛋,那就也再说不过去了。
赵家两舅妈们,他们全家都住在小姑家,肯定是不能拿小姑家养的鸡兔去做人情的,两妯娌想了又想,商量了半天,决定从林凤娘送给他们两家人的布料中找出两匹式样鲜艳布料,各剪下了几尺够月母子做两套衣服,给送张大婶。
张家婆媳虽然没什么好东西送礼,但靠着有孕的闺小青平常经常的补给,她们手中也是有一些好看的布料的,虽然说张小青顾虑着婆婆,没敢成匹成匹的布料给娘家,可也会几尺几尺扯给地给她娘和大嫂做衣服。
过于艳丽的布匹,老太太不好做衣服穿,这下子可派上用场了,她们婆媳也给张大婶送上两套适合年轻媳妇及娃子们穿的衣服。
张大婶很是感激,这些都是她们家收到最好的礼物了,自己娘家人及儿媳妇的娘家人差点连吃都没有,就更别指望他们给孩子送礼物了。“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了!这些红鸡蛋,就权当是回礼,大家都来吃红鸡蛋!”这些鸡蛋都是她让儿子大林跑遍了江风镇才给买下来的。原
本林赵氏处有鸡蛋可给她的,但张大婶考虑到这几家的媳妇都给怀上娃子了,特别是自家侄女张小青已经是习惯早晚都要吃上两个鸡蛋的,自己若是用了林赵氏的这些鸡蛋,那真是对不起自家侄女,于是她说什么也要让儿子大林去江风镇找鸡蛋。
因为张大婶深深知道,她之所以还能收到这么好的布料等礼物,他们这几家人过得好,全因为沾了林家林赵氏闺女的光,人嘛就贵在知足,可不能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