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唐王朝北面,号称“定杨天子”的刘武周,却依仗突厥为后盾,大举入侵唐境,给新兴的唐王朝带来一次严重危机。
刘武周,大业十三年二月在马邑杀太守王仁恭起事,突厥封其为“定杨可汗”,他便自立为天子,改元“天兴”。
易州变民首领宋金刚,拥众万余,最初投靠“魏帝”魏刀儿,后魏刀儿被夏王窦建德消灭,宋金刚领残部四千余人投奔定杨天子刘武周。
刘武周闻知宋金刚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悍将,甚为器重,封其为“宋王”,任为西南道大行台尚书令,还将自己妹妹嫁给他。宋金刚大喜过望!竟休弃妻子,娶刘武周妹妹为妻,并向刘武周献策: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
刘武周遂联合突厥兵马,于武德二年夏,向南侵扰,进逼并州。
唐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命车骑将军张达仅率五百人出城迎敌。张达以兵卒太少,敌众我寡,认为无法应战。李元吉强令其出击,张达被迫出城应敌,果然全军覆没,张达被擒,他怨恨齐王元吉所为,干脆降了刘武周,并引定杨军攻陷榆次。
李元吉惊恐不安,慌忙命人传报长安告急求援。
刘武周亲率一路人马,进逼晋阳。命宋金刚率另一路人马,南下攻陷平遥,逼近介州,并渡过汾水袭浩州(原西河郡)。
李渊闻奏北方战事紧急,派太常少卿李仲文、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军增援。
援军至介州,被宋金刚部将黄子英以佯败诱敌之计大败,姜宝谊、李仲文均被俘。后二人先后寻机逃脱。李仲文逃奔至唐军固守孤悬敌后的浩州;姜宝谊运气不佳,逃奔至晋州裴寂军中,后裴寂指挥无能策略失当,姜宝谊不幸阵亡。
姜宝谊、李仲文兵败被俘消息传至长安,李渊深为忧虑。但秦王李世民巡视甘凉未归,李渊只得召来亲信重臣尚书右仆射裴寂,委以重任,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督军迎敌,命其可便宜从事,全权处理军政事务。
裴寂是个庸碌之辈,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倒是有一套,要他领军打仗,那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他率军进抵介州,驻军于度索原坡地,被宋金刚派人切断水源。唐营中无水可饮,士兵干渴难忍。裴寂于是下令移营至有水源之处。趁着唐军移营的混乱,宋金刚挥军进攻,唐军溃散。裴寂惊惶失措,竟然弃军而逃,单人匹马,一日一夜,逃奔晋州。
李元吉闻知数路援军均未至晋阳就被击败,更加惊恐。九月十六日夜,元吉集合晋阳守军,对司马刘德威说:“你率老弱守城,我带精锐出战!”
刘德威忧心忡忡劝道:“殿下,敌来势凶猛,我军兵少将寡,恐不宜出战,只宜据城池固守。好在晋阳粮库充实,我军固守待援,或可坚持一段时日。殿下即便出战,也宜待天明以后再战。”
元吉狡辩道:“我带精锐正好趁夜袭击刘武周大营!”遂开城门,率众出城。
出了城门,他哪里是去袭击刘武周军营?竟命精锐部队保护他和众妻妾,连夜逃奔长安。
剩下刘德威带老弱残兵,哪里守得住?第二天,晋阳陷落。刘德威带少数兵马突围逃奔浩州。刘政会等并州僚属被俘。
刘武周宣布迁都晋阳,命宋金刚继续攻打晋州。
李渊见齐王元吉弃城逃回长安,勃然大怒,对左右臣属说:“晋阳乃我大唐帝业之基,粮食足可支持十年,竟然一日丢弃!元吉年幼,不明时事,所以派宇文歆等从旁辅佐。这些僚佐不尽心尽职,朕定要重重治罪!”
礼部尚书李纲谏道:“齐王年少骄逸,宇文歆多次规劝,齐王并不听从。宇文歆已事先向陛下奏报。齐王身为并州总管,大权在握,今日一败,罪不在别人。如今当务之急,是立即调集大军,收复失地。”
李渊不语,他自然明白李纲言之在理。可是二郎世民远在凉甘巡察九州。除了二郎,朝中又有谁能抵挡得住刘武周之凶猛攻势?李渊烦躁地在御座前踱来踱去。
殿上一时鸦雀无声,群臣敛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
忽听宫门侍卫传报:“裴寂裴仆射殿外候见!”
李渊大吃一惊!前些日他接到裴寂上表,奏明度索原兵败经过,请求处分。李渊已下诏赦免其过,命其镇守晋州。并敕令原在潼关以东与王郑军对垒的行军总管刘弘基率部北上回援晋州。难道晋州也丢了?
李渊传谕:“宣!”
不多一会,裴寂满面灰尘,衣衫不整,狼狈上殿,跪倒阶前:“臣裴寂参见万岁!臣死罪!贼军已攻克晋州、绛州,直逼潼关而来。我军全部溃散。臣侥幸还能活着见到陛下!”
“什么?”李渊跌坐在御座上,震惊得半晌无语。良久,才吐出一言:“旦夕之间,河东之地尽失!众卿以为,而今会当如何?”
那裴寂为推脱罪责,拚命鼓噪:“贼势……来势汹汹,实在太过猖狂,一时难与争锋,宜放弃大河以东,退守潼关以西为宜。”
闻裴寂此言,民部尚书刘文静怒不可遏,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裴寂罪不容恕,当斩!”
满朝文武此时大多手足无措,皆注目刘文静。
“裴寂身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一战败于度索原,二战而失晋州、绛州,为何皆是全军覆没,只他一人逃回?可见其贪生怕死,未尽全力。主帅临阵脱逃,将士焉有不败?故皆四下溃散。裴寂身为主将,丧失州县,全军皆没,死罪一也;今居然为贼张目,妖言惑众,胡说应放弃河东,退守关中,死罪二也。河东乃我朝根本之地,岂能任由贼人践踏?臣请先诛裴寂,以正国法,以谢天下!然后悉发关中之兵,收复失地。”
李渊一时无语。凭心而论,对于裴寂此番接连大败,李渊也十分不满。然念及往日交情,又想起当初在晋阳时他进献美人与晋阳宫物资、以及后来竭力劝进李渊为帝的功劳,李渊是不忍心杀他的。
太子建成已知当初自己得立为唐王世子和太子,裴寂出力不少,此时自然记得回报旧情,出列为之辩解道:“父皇,裴仆射固然有错,儿臣以为其罪不当死。今我朝与刘贼交战以来,竟无一路获胜,可见贼势之盛。裴仆射已然尽力。刘尚书言其临阵脱逃,恐言过其实。至于言及放弃河东,退守关中,也是裴仆射对时局一己之见,如何定夺,还在父皇。”
裴寂此时也缓过神来,狡辩道:“陛下,臣实是力竭而退!臣本有心与贼战死沙场,以报陛下。又虑及无人入京告急,恐贼再侵扰关中,京师未作防备,故拚死杀出重围,前来禀奏陛下。今陛下如欲治臣死罪,臣不敢有怨。只是刘尚书如此诬陷臣,臣实感痛心,死不瞑目!”
李渊道:“朕知裴卿忠心耿耿,朕恕你之罪。刘卿是对裴卿有些误会,不必多说了。”
刘文静还想争辩,李渊挥手制止,言道:“贼势猖狂,我军一时无人能敌。朕准备纳裴卿之见,放弃河东,退守潼关以西。但愿能据潼关险要,阻住刘贼铁骑。”李渊已没有了一代开国之君的豪迈气度。
刘文静急道:“陛下!今群雄争霸,强者为尊!如此示敌以弱,实乃亡国之策!请陛下速召回秦王殿下,发关中之兵与秦王拒敌,定可破贼。”
“嗯——?”李渊凌厉的目光直射刘文静,这“亡国之策”几个字实在太过刺耳。
裴寂也乘机反击:“刘文静竟敢诽谤陛下口敕为‘亡国之策’,大不敬!”
刘文静道:“陛下!臣一片忠心。请陛下万勿听信小人谗言误国!”
李纲也劝谏道:“臣也以为不宜轻言放弃河东。请陛下三思!”
李渊此时如同鬼迷了心窍,虽没有追究刘文静一时的激愤失言,却执意道:“秦王远在甘凉,即令召回,仓猝之间,难以克制贼势。朕意已决,暂且放弃河东,退守潼关以西。内史令照此拟诏吧!”言罢不等众人再提出异议,退朝回宫。
刘文静闷闷不乐,回到家中,与其弟刘文起借酒浇愁。
俗话说:举杯销愁愁更愁。三杯酒下肚,刘文静难解胸中郁忿,拔剑击柱,恶狠狠骂道:“裴寂不除,国之祸害!”
他万万想不到,只因酒后怨言,竟召来大祸!
武德天子颁敕令于唐境各地:“今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此令一出,却激怒了一位英雄,正是秦王李世民!
借图:鸣谢知乎网友秋菊落英。箭头方向为刘武周、宋金刚进军路线,武德二年李世民未出手之前,唐军节节败退,太原-长安的“龙脉”尽没于敌手,定杨军直逼潼关而来(左下角蒲州再下来就是关中门户潼关,图中未标出)
史实注释:史载李世民武德二年活动甚少,只有“出镇长春宫”,至年末方出兵河东。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出镇长春宫”筹备东征洛阳,一说征西秦后,李渊就开始防备世民故意“雪藏”他,此后更有“刘文静案”令父子关系撕裂。李世民加了“凉州总管”职务,实际未去凉州。此处为叙事方便给他派了个差事出巡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