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娘听了略为考虑一下:“这样吧,相公,那你就让人先帮陈叔、周叔他们盖房子吧,过些天,我回娘家看一看,看看我娘家人能否投资空帮一下忙。”
宋天很是内疚,他们夫妻一般很少有分歧,这次妻子退步,寻求其他的方法,看来妻子真是被这次的事情给吓破胆了。宋天也从朱三的所查询的结果中知道,最近也只有大姐出入这大风山交数最多,并且不打招呼还带了一个陌生的女子进山来。
是自己太过放纵大姐的行为了,才会给这山里的人带来那么大的危机,虽然官差们尚未破案,但宋天的朱三分析完后,也是觉得此案最为可疑之处就是那来了两回的林姓女子,特别是曾姨看到的那一回,第二天李虎和宋兰的婚事时,也没看到那女子现身于婚宴。
可他也私底下问过李虎,李虎与那女子也只是两面之缘,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过其他接触了,更没有过和那女子交好、承诺及遐想。宋天他相信和了解李虎的为人,否则也不可能让他成为自己的亲妹婿。
宋天也有点气闷,自从叶尝去了之后,义兄李龙不但看起来老了十多岁,他压根就把这火灾发生意外的原因归疚了自己,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叶尝,连累了孩子们失去娘。虽然李龙没有说出口,但自小一起长大的宋天怎么会不知道李龙心中的想法。
但知道归知道,宋天也不知道此刻他和李虎该如何去安慰李龙,这义兄平时就话少,有什么都闷在肚子里,不像他和李虎,有什么都会说出来。
宋天按妻子的想法回了信给付掌柜,接着夫妻俩又安排了40多人,把去年播种的25亩冬小麦,5亩土豆给收割回来。原本这冬小麦应早就要收割的了,但因为补了一大批被冻死的麦苗,故这收割的时间便有所推迟。
这冬小麦的亩产量不到500斤,25亩地不到12000斤,林凤娘心里觉得这小麦的产量太低了,但那些种植的下人们却是欢天喜地,说是获得了大丰收,这个时代的农作物产量得有多低啊!
倒是5亩土豆给了她不少惊喜,居然有二万斤,平均每一亩的产量有4000斤。早知道她当初种多一些土豆好了!
估计是那些草木灰及她让人给那土豆苗打旺的方法起了作用,每一窝土豆苗她让人只留下两根苗,并且当苗长到快要收成的前二十天,她便让人把最顶尖的那一截给摘了下来,免得营养浪费了,故那土豆长得特别的大个,一个都有一斤多,有些个头大的还两斤了呢。
胡叔和吴叔笑道:“夫人,小的就从来没种过这么大的土豆。”吴叔更是叫起来:“莫说看了,我们那一条村子里也没谁家的土豆有这么大个头的。我们以前啊,种出来的土豆能有拳头差不多大就高兴得不得了,哪里能有夫人让种的这么大个啊!”
“天哪,这个土豆的个头实在是太大了,这一个土豆咱们两个人都能吃饱了!”自从土豆从那地里挖起来后,送到山上山下的厨房都把人给吓一大跳。
这两万斤土豆被饭堂切成丝、片、粒等各种形状,土豆丝、土豆泥等各式各样的菜肴,其中宋兰和杜老爹、杜婆婆家的大儿媳,就特别爱吃这排骨土豆泥,一次能吃一大碗。
林凤娘看得惊心动魄,杜婆婆家的儿媳妇就算了,不说了,因为别人已经生下儿子了,可这宋兰才五个月,“兰妹,吃小半碗好了,小吃多餐,就是再好吃,也切莫贪嘴。”可千万不要像大嫂叶尝那样生个闺女8斤半,她差点就说漏嘴了。
这叶尝如今不在了,死者为大,宋兰才刚刚从那伤心中出来。可别再引起她的痛心了。不过,林凤娘始终还是认为,叶尝的当初的忧郁症大多数原因还是与她的难产有很大关系,毕竟当初婴儿个头太大了,生了好久才生出来,还大出血了呢。
这宋兰是第一胎,她年纪又小,故林凤娘觉得她还是得找个时间和李虎谈一谈,让他多注意一下宋兰的饮食才是。可不能像今天这样暴饮暴食。
宋兰撒娇道:“嫂子,你就让我多吃一点嘛,这排骨土豆泥实在是太好吃了,那土豆吸收了排骨的肉味,又甜又香,我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林凤娘唯有道:“好,兰妹,这顿就算了,以后要切记,少吃多餐,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了啊!”
宋兰乖巧道:“谢谢嫂子,我记住嫂子的话了,下次绝对不会吃一大碗,我只吃小半碗!”林凤娘摇摇头,笑着走开了。
叶尝已经离去好些天了,宋天和李虎也去了镇上两回,听说江风张记之前卖出的火油不少,都在一个一个地排查着。朱三、李虎、宋天、陈叔、周叔等人都分别轮流陪着李龙,甚至是范大夫、杜老爹、马叔等也经常三天两头地过去看望李龙。
孩子们就完全是桂妈和曾姨在负责带着,宋兰、林凤娘、陈婶、周婶等人有空时也会帮些忙。
那红薯地里长得茂茂密密的,林凤娘真的很是庆幸自己对各种植物的生长了解深刻,“你们大家听着,这红薯苗长得太好了,我们得跟那土豆一样,也得给它的顶端及分叉处打一下尖才行,除了打尖,还得提一下蔓。”
众下人懵了,“夫人,这打尖我们懂了,但这提蔓又该怎么整啊?”自从那些土豆用了夫人的办法后,亩产4千斤,他们也就非常相信林凤娘的法子了,故大家都比之前更加好奇地想习得能让红薯高产的方法。
林凤娘提起一根红薯苗作示范道:“你们都看着我,就这样轻轻地把红薯秧苗提一提起来就行了,胡叔,你手中的那个红薯秧苗不能翻过去,那样会容易折断或者它会往逆反的方向长,容易造成减产。吴叔,对,就是轻轻往往上一提就行。”林凤娘耐心地一一帮助众人纠正。
“夫人,为什么这种红薯也有这么多讲究啊,为什么要轻轻往上提蔓啊?”也有下人弄不明白。
林凤娘提起一根红薯秧苗,“大家请看,这根红薯秧苗是不是贴着地面的地方都长出根来了啊?”大家点头,“这不是很正常吗?自古以来红薯不都是这样长的吗?”
“那你们以前的红薯是不是光长叶,结的红薯要么很少,要么很小啊?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个根叫气生根,如果不提起来,那它就拼命的又长出新的红薯根来,那样就会导致养份流失到几个方向,没办法集中到一处去,所以红薯就长不好。”林凤娘耐心地向众下人解释道。
众下人们愰然大悟:“天哪,这种个地也要学问的,怪不得我们以前种了差不大大半辈子的庄稼作物都没办法高产,这谁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啊!”
众下人都很是庆幸:“是啊,幸好我们的娃子现今都读书认字了,以后他们就都可以像夫人一样,可以从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了。”林凤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里的书才没这么多种田的技巧,就算是有也只是非常的简单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