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百善孝为先
书名: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作者:公子欢喜否 本章字数:3844字 发布时间:2022-08-22

太极宫。


“舅舅今天不在中书省吗?”李恪笑着询问道。


长孙无忌郑重其事回答道:“如晦一个人就能协助殿下处理好了,恰巧舅舅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就休息了一天。”


嗨嗨……


李恪不由笑出了声音:“我怎么从舅舅的话中听到了满肚子的牢骚和怨气呢?”


“我知道,舅舅因为某些事情与我政见不和,我同样也明白,舅舅虽然贵为关陇系的领袖,可也是关心江山社稷的,要不是舅舅这些年充当父皇和士族之间的润滑剂,恐怕朝堂内的矛盾早已经爆发了。”


“舅舅就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现在国战当前,我还是希望舅舅能够辅助我稳定朝廷,给大军征辽创造一个条件。”


长孙无忌不由得微微皱眉,面色也变得郑重。


他就是因为了解李恪,所以刚才才会故意一脸郑重其事,可话语中却表现出埋怨的情绪。


和眼前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甥说话,没必要藏着掖着,这是个极为聪明有观察细微的人,与其让他自己琢磨透,倒显得自己小人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表现出来呢。


李恪的话让长孙无忌很受用。


他虽然坐在了关陇系一边,可这些年,他也费劲了心思的缓和安抚士族对皇权的种种不满。


示好于我?


长孙无忌心中不解地猜测着,他又不明白,李恪为什么示好他。


难道以为示好他,就能让关陇系放弃这次针对陇右的机会?


政治无父子、无手足。


他觉不相信李恪这么天真,会不明白这句话。


“舅舅,大哥打下了太行城,并且分兵三万攻取丹东城,可以说整个辽东都是大哥的先锋打下的。”


长孙无忌听得不由警觉,说整个辽东都是太子打下的,可是有些夸大了。


别看他没有来中书省,不代表他不了解前方战事情况。


现在辽东地区还有很多地盘在渊盖苏文的掌控中,杨万春掌控的就更多了。


“舅舅你有没有发现,大哥分兵三万,自己却攥着六万大军驻守太行城,这有些反常,只要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浪费兵力,在防守和进攻中,把兵力配置的轻重完全弄反了的。”


咯噔!


长孙无忌面色顿时大变,惊道:“你是说承乾他想要突入高句丽传统疆域的北部山区,继续进攻!”


长孙无忌坐不住了。


他现在明白李恪刚才为什么向他‘示好’了。


这是一种谈话的艺术,让他放下心中天然的戒备,然后再进入正题。


也正是如此,他才会没有怀着抵触心理去听李恪的暗示,才能够第一时间听懂李恪话中的暗示。


李恪面色变得郑重,说道:“我有这个担心,这一战,至少从辽水到鸭绿水我们打得太顺利了。”


“就连军中的老将们都心中生出了骄纵之心,程将军领兵三万就是最好的证明。”


“程将军是军中老将,难道他不明白进攻防守兵力配置侧重如何吗?”


“绝对不会!知节这个人虽然是个滚刀肉,可他也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老将。”长孙无忌替李恪回答道:“只有一种可能,就像你猜测判断的那样,军中从上到下都产生了骄纵情绪,他们根本没有把敌军当做对手!”


长孙无忌审视着李恪,心中震惊极了。


这个人的敏锐和眼光刁钻他早就见识过了,现在还是被震惊了。


谁都没有从先锋兵力的进攻防守的轻重配置看出端倪,或者说,他们都忽略了这个细微之处。


进攻兵力侧重,防守兵力侧轻。


这就是尝试。


太子将重兵握在手中,很明显就是有继续进攻的心理打算!


“殿下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舅舅你说的话,大哥才会听呀。”


“殿下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为了大唐的将士,不要因为军中高级将领的失误白白折损了,我们在吐谷浑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不应该再犯了。”


“兵败将军们可以骑马快速逃命,如果在国内争夺天下,只要不是遇到弑杀之人,大不了投降,还能活下去,可这是国战,我们的士卒一旦被敌军包围,生还的机会就十分渺茫了。”


“明白了。”长孙无忌郑重地对李恪作揖一拜,转身匆匆离开。


李恪的气量与否他顾不上思考了,他必须尽快写信说服外甥,同样以他的名义提醒皇帝。


李恪暗示他,就是想要让他来做这件事情。


“长孙世叔。”李玄道迎面碰到脚步匆匆,面色凝重的长孙无忌连忙开口问候。


“嗯,殿下正等着你呢。”长孙无忌说了一句,匆匆就走。


李玄道不由诧异,是什么事情,让出了名的长孙狐狸都如此情绪不宁着急呢?


他也来不及多想,本就耽搁了述职,不敢再拖延。


“臣李玄道请见监国!”


“李刺史,殿下正在里面等着您。”等候在门口的小太监笑着说道作一请的手势。


想象中,李恪应该是为了拉拢他,亲自出来迎接的,竟然没有。


李玄道入暖阁,就看到李恪正在站在不远处,明显是等着他。


“拜见殿下。”李玄道连忙作揖一拜。


“李刺史不必拘礼。”


李玄道站直后悄悄打量着李恪。


其父李行之选择跟随这位殿下的脚步,期间他们父子多次通信,他是最了解父亲当初心路变化的。


“李刺史,我知道你是回来奔丧的,述职就是一个形式,这一面我们也见过了,你马上动身回雍州吧。”


“老先生于我有恩,按理说,我应该亲自去为送行,可如今国战当前,中枢还需要我来坐镇,我暂时就不去了,这场国战之后,我再亲自去陇右祭奠老先生。”


“多谢殿下体恤。”李行之大声回答道。


话罢犹豫一下,询问道:“殿下就不想嘱托臣一些话?”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李恪摇了摇头:“先回去料理老先生的后事吧,有什么事情,也等你尽了最后这一份孝悌之心再说吧,百善孝为先。”


“臣遵旨!”


李玄道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开。


出皇城,走到玄武门时他看到了双手笼在袖子里中,眯着眼睛站着晒台上的杜如晦。


“杜宰辅。”


杜如晦这才慢悠悠地睁开眼睛,他看着李玄道,说道:“代我在老先生面前问声好,先之劳之,重在先,在引导,次之劳,老先生这一生,有此顿悟足矣!”


“玄道代家父谢谢宰辅。”


杜如晦忽然询问道:“殿下可与你说了些什么?”


“没什么,殿下只是说,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等玄道尽了尽了最后这份孝悌之心再说。”


“百善孝为先,好一个百善孝为先,人间百善,孝字当先,殿下把其他事情都放置不谈,好!”杜如晦抚掌赞道。


然后从袖中拿出一份恪报递给李玄道:“玄道若无事,可看看老先生仙逝传来第二天殿下的这篇文章,这可比今天在在长安城恭维奉承老先生那些话更真实,更纯粹!”


悼念李行之老先生——李恪。


看到这篇文章撰写者,李玄道不由得认真看起来。


片刻后他把文章看完,他看着杜如晦,试探道:“杜宰辅已经做出了选择?”


“哈哈……”杜如晦大笑一声,爽朗道:“你我同在秦王府辅佐过陛下,相交这么多年,你难道还不了解我的选择吗?我的选择只有江山社稷,只要对江山社稷好,就是我的选择。”


“我明白了,在宰辅心中,陇右是江山社稷的未来。”李玄道说道。


吱呀!


杜如晦点头刚要说话的时候,玄武门打开。


只见秦怀玉骑马匆匆进来,脸上的高兴溢于言表。


“怀玉这小崽子是年轻一辈中最稳重的一个,今天有什么好事?”杜如晦嘀咕一句,冲秦怀玉招手笑骂道:“兔崽子,滚过来,告诉杜伯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


……


益州。


“別驾,益州各州府县衙主官已经陆陆续续全部到齐了。”


“益州凡事通知到的士族也基本全都到齐。”


……


刺史府,长孙冲的官房中,刺史府的各级官员正在向长孙冲汇报着情况。


长孙冲低头伏案挥笔疾书,同时说道:“好,安排好他们的住处,通知他们,明天到刺史府听刺史的训导。”


“是!”


这时,杨师道从外面走进来。


“刺史。”


“刺史大人。”


……


长孙冲听到同僚们问候的动静抬起头便见杨师道背操着手慢吞吞的走进来。


“刺史大人你来了,抱歉,实在是太忙,没有听到你的脚步声。”长孙冲连忙起身笑着迎上去。


杨师道打量着长孙冲,总觉得他的行为举止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不过这种似曾相识绝对不是在长孙无忌身上。


“你们都出去吧,我有点事情和別驾谈。”杨师道吩咐其他同僚。


“是!”


长孙冲虽然不解,等众人出去后,两人坐下,他笑着询问道:“刺史,有什么事情,你让人喊我一声,我亲自去拜见你……”


“贤侄,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杨师道摆了摆手打断长孙冲的话,询问道:“推行服务型官府准备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遗直他们给我提了很多意见,我们这份服务型官府条例主要是依据大哥在陇右提出的样板,再结合我们益州本地的一些特殊的情况,稍加修改制定而成,我正在做最后的完善,保证刺史在明天会见各州府县衙同僚之前完成。”


杨师道看着兴致勃勃十分激动的长孙冲,犹豫一下,说:“贤侄,你看这个服务型官府条例是不是稍微推迟一下呢?”


“为什么?”长孙冲的面色变得郑重严肃。


哎!


杨师道叹了口气:“陇右李行之老先生仙逝的消息你应该知道了,我也是犹豫琢磨了好些天。”


他注意到长孙冲眉宇间隐隐有些愤怒,推心置腹的解释道:“贤侄,我之所以想暂缓推行,不是不推行,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或者某个小圈圈固有的既得利益,而是随着李行之老先生的仙逝,陇右可能大踏步倒退。”


“大好局面崩坏之下,反攻倒算的大潮会扑灭你们之前做的一切事情。”


“你不懂朝政,可世叔明白,你们年轻人有满腔热血,想要改造缔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江山,可你不同,革新就是在刀刃上行走,一旦你们出现倒退的局面,顽固守旧一方会追杀到底的!”


“如果我们现在推行,无疑给了益州百姓希望,而这种希望如果只是短暂的,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却很快被掐灭了,这是痛苦的,甚至会造成益州的混乱。”


“益州好不容易逐步安稳下来,我也看明白了,现在的益州就是新与旧、改革和顽固犬牙交错的阶段。”


“益州是出现了新的生机,有一股新气息,可这股新气息中掺杂着浓浓陈腐腐朽的气息。”


“如果不能按照你们年轻人的想法进行彻底的改革,这就会变成一锅夹生饭,新事物产生的利益,会被本就占据优势的守旧一方吞进。”


“就好比益州这一次苎麻产业的危机一样,没有彻底的改革,士族得不到约束,士族背后推动官府制定有利于他们的政令。”


“士族在契约上欺骗百姓,而官府视而不见,双方同流合污,苎麻产业产生的利益几乎全都落在了各方手中,唯独百姓最后只落得一个吃糠咽菜的结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