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铁骑遍河东(5)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672字 发布时间:2022-08-22

为加速统一进程,唐帝李渊在动用武力征讨同时,还不断派出使者至各地招抚,这些使臣不畏艰险,不辱使命,为大唐早日完成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夏侯端在隋时曾任李渊河东抚慰副使,后来在晋阳也曾劝李渊起兵反隋,李渊称帝后任其为秘书监。他奉命宣慰淮左人民,抵达黎阳时,徐世勣派兵护送,自澶渊南渡黄河,发布文告,影响所及,东至大海,南到黄河,二十余州均派使节归顺李唐。

此时天下大势未定,许多地方势力往往摇摆不定,见风使舵。夏侯端继续南下,行至谯州时,逢汴州、亳州等均降附郑帝王世充,归路被切断。

夏侯端素受部属拥护,所率部众二千人,粮食吃尽,均不忍弃他而去。

夏侯端等人陷身沼泽荒滩,又遭郑军围追堵截,处境艰难。夏侯端杀掉马匹供应部属,流泪叹道:“诸位家乡俱已降贼,只因我们有同僚之谊,诸位不愿弃我不顾。我身奉天子符节,自当尽忠职守。但各位家中俱有家小,不必仿效我之行径。若取我首级归附王世充,必得重赏。我也不会怨诸位。”

众人也垂泪道:“公并非李唐宗亲,只因忠于大义,不惜一死。我等位虽卑贱,亦有良知人心,岂可出卖公而自求富贵!”

夏侯端道:“诸位若不忍心动手,我不如自尽以成全大家!”便拔出佩刀欲自刎。

左右抱住他劝解,大家继续艰难行进。

众人为避开郑军围堵,在荒山野岭摸索行进,采摘野果野菜充饥,饿死及被郑军追击失散者大半,最后只剩五十二人仍旧同行。

夏侯端所持表明朝廷使节身份的符节始终不离身,屡次要求随行人员散去,自求生路,众皆不愿离开。

这期间王世充派使者召唤夏侯端,赠送衣物,又致送人事任命状,封夏侯端为“淮南郡公”,任尚书少吏部。

夏侯端当着郑使之面烧毁委任状,将衣服撕碎,义正辞严道:“我乃天子特使,焉能受伪职?要我投郑,除非砍下我项上人头!”

此时河南大部分州县降郑,只有杞州太守李公逸仍忠于唐室,派人迎接夏侯端,供给日常用品。

夏侯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长安觐见李渊,只自责未能完成使命,请求处分,闭口不提其艰苦经历。李渊勉励他一番,仍任为秘书监。

李公逸固守之杞州与唐境阻隔,为唐在郑境之内的“飞地”,后为郑攻陷,李公逸不屈被杀,李渊封李公逸之子为襄邑公。

 

武威豪杰李轨据武威郡称“凉帝”,本已降唐,李渊将其姓名附皇家籍,称其为“弟”,封为凉王,任凉州总管。李轨见李渊斩杀薛仁果,心生惧意,深恐被李渊所制前景堪忧,不愿臣服李渊,遂于臣属商议,决定依照前代小国奉事大国故例,派使臣向李渊递交国书。李渊见其回书上自称“皇堂弟大凉皇帝臣李轨”,并拒绝唐的封爵授官,大怒!遂扣留西凉使者邓晓,欲派兵讨伐,但虑及路途遥远,交通阻隔,不便粮草运输,未下决心。

唐臣安兴贵原是凉州匈奴人,其弟安脩仁在凉帝李轨手下任户部尚书。安兴贵上疏唐帝,请求回去劝降李轨。

李渊将信将疑,召见安兴贵,对他说:“李轨手握重兵,又据守险要,南连吐谷浑,北结突厥。我出动大军,尚且无把握攻克,凭卿寥寥数语,他岂肯接受?”

安兴贵奏道:“臣世居凉州,家族数代拥有声望,得当地汉人和蛮夷敬畏。臣弟安脩仁,深受李轨信任,安家子弟掌握机要者有数十人之多。今臣前去劝降,李轨若肯归附,那是最好。他若不听,愿为陛下除之。”

李渊遂派安兴贵前往凉州。

 

安兴贵到达武威,因有其弟、凉帝宠臣安脩仁引荐,凉帝任其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乘机劝道:“凉国面积,不过千里,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唐主起于太原,夺取关中,号令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抗衡。大王不如献河西之地归附,则窦融之功勋,再现于今日。”

李轨不满道:“朕据守险要,唐军纵然强大,能奈我何?将军从唐廷来,是要为那李渊做说客吗?”

安兴贵连忙道歉:“臣闻: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臣全家蒙陛下恩宠,赏赐荣华富贵,焉能依附唐廷?唯为陛下贡献愚虑。如何裁决,任凭陛下!”

安兴贵见劝降不成,暗地里说服安脩仁和众安氏子弟,联络其他匈奴人,起兵反叛李轨。李轨出宫城反击,被击败,遂退守宫城。安兴贵绕城大呼:“奉大唐天子旨意,诛杀反贼李轨。敢有助纣为虐者,与之同罪!”

李轨平日骄奢昏庸,并不得民心。军民见此情形,争相投奔安兴贵。武德二年五月十三日,安兴贵生擒李轨,捷报传送长安。

 

李渊闻兵不血刃,平定河西,欣喜异常,在宫中大摆酒宴庆贺。席间召西凉使节邓晓上殿。那邓晓为谄媚唐帝,竟向李渊欢呼祝贺。李渊大怒,喝道:“尔为人使节,闻亡国消息,非但不悲,反而大为欢喜。不能尽忠于李轨,又焉能尽忠于朕!”命当廷逐出邓晓,永不录用。

李轨被押送长安,斩于街市。李渊任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赐绸缎一万匹;任安脩仁为左武侯大将军,封申国公。

又加授秦王李世民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使持节,命其都督凉甘九州诸军事,安抚河西新近归附民众。加黄门侍郎杨恭仁亦为凉州总管,随同秦王安抚凉甘。

世民正待巡察凉甘九州,这天忽闻报李靖求见。

李靖是来辞行的,李渊已升任李靖为左屯卫将军,并调他至庐江王李瑗幕府,命其辅佐李瑗经略夔州。

西征归来之后,世民便在父皇面前极力称颂李靖之功,希望父皇能对其尽释前嫌,大加任用,如今听此消息自然很高兴。

李靖辞去后,房玄龄却忧心忡忡叹道:“近来王府幕僚纷纷外调,臣适才闻知杜如晦也接到调令即将调任陕州长史。长此以往,难道殿下真欲成孤家寡人?”

杜如晦是世民西征元帅府的一位参军,负责粮草器械管理工作,世民有些印象,觉得此人是个办事认真负责的人。

世民道:“我何尝不愿身边多一些贤才俊士?无奈国家用人之际。陕州长史也是一重要职务,杜先生到任后定能一展才智,为陕州屏蔽关中发挥作用。”

玄龄道:“玄龄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殿下?”

世民笑道:“先生于世民,亦师亦友,情同知己。你我之间,尚有何事不可言?”

玄龄道:“如今大唐已稳居关中,即令不能短期内统一中原,坐拥关中并非难事。而殿下亦贵为帝子,若想从此为一逍遥藩王,也可富贵无限。但殿下若果真欲一统海内,前途反而艰险难测。不知殿下是否不改初衷?”

世民面呈坚毅之色,断然道:“虽荆棘丛生,其志犹坚!”

“如此则玄龄不得不提醒殿下,殿下如欲荡平中原,一统天下,至关重要者莫过于人才。殿下身边应聚集有三类人才,一是运筹帷幄,参谋机要之人;二是筹措粮饷、军械,长于组织、善于管理之人;三是有勇有谋之良将。杜如晦王佐之才,殿下若只愿为一逍遥藩王,自然用不着他。必得经营天下,舍之恐难再有一人如他可与之共创大业!玄龄言尽于此,殿下斟酌。”

世民向玄龄拱手一礼道:“房公识人,所言必不谬。若非先生提醒,世民几乎失之交臂!”

翌日,世民上表父皇,请留杜如晦在秦王府任府属。

世民率随众出长安,经前次破薛秦之故地,至凉甘九州巡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