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监国(2)
书名: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作者:公子欢喜否 本章字数:3892字 发布时间:2022-08-21

很快有十几个朝中品级较低的官员站出来附议。


似乎这些人都急于向李恪这个监国靠拢,举荐褚遂良,为的就是讨好李恪。


“臣举荐雍州刺史岑文本之子侄岑文倩为益州別驾,岑文倩跟随岑文本身边,虽未入仕,可据闻协助雍州刺史岑大人处理雍州事物,兢兢业业,卓有成效!”


“臣举荐清河崔氏,崔知温为雍州刺史!”


“臣举荐李义府出任益州別驾,李义府科举考取功名,三甲之列,朝廷一直未有安排李义府官职。”唐俭大声说道。


“臣举荐王敬直。”


至此举荐的声音落下。


褚遂良、岑文倩,哪怕是崔知温都与他有些关联。


而李义府,王敬直则是李泰的人。


同时崔知温还是地地道道的关陇系。


他询问道:“舅舅,王宰辅、杜宰辅,你们以为这几个人,那些人更合适呢?”


“单凭监国裁决。”


“单凭监国裁决。”


杜如晦刚想要说话的时候,长孙无忌和王珪就先行相继开口。


他只能默默作揖一拜,同时叹了口气。


他想错了,原本以为长孙无忌等人会故意在李恪面前争夺这个位置,让李恪难以决断。


可现在这一招更阴柔。


没有争夺。


可列出的人选,褚遂良、岑文倩、崔知温、李义府、王敬直都是让李恪难以决断的人选。


其实若是他来选,褚遂良和岑文倩或是益州刺史,或是别驾肯定算是合适的人选。


二人在雍州、吐谷浑一定跟李恪学了东西,对治理商业繁荣的地方应该是精通的,附和现在益州用人的特点。


但是这两个人身上打着深深的恪党烙印。


李恪真的敢任用这两个人,恐怕当堂就会有人反对。


朝会结束后,长安城就会传出吴王监国,迫不及待按照自己人的谣言。


崔知温即是关陇系,和李恪还是姻亲关系,选崔知温,一定会被抹黑李恪任人唯亲,提拔外戚。


不选,关陇系则可借口李恪在朝堂打压关陇系。


李义府和王敬直都是李泰的人,都选二人不可,选其一不选关陇系的人,关陇系乘机提出不满,就得选一个关陇系的人,那就是崔知温。


而不选则可以离间魏王和吴王的兄弟感情。


长孙无忌和王珪,这一次可真是用心良苦呀!


其他士族人则冷眼旁观。


殿后门,长孙无垢也不由微微拧眉,叹了口气,这个情况也出乎她的意料,杜如晦能在短暂时间内分析清楚。


她也看透了这背后的利害关系。


即便是她也会感到十分棘手和为难。


“就这些人,难道诸位再没有其他人要举荐了吗?”李恪笑着询问道。


“监国,这些人都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对,请监国圣裁。”


“请监国在举荐的人中圣裁!”


……


李恪的话音尚未落下,朝中忽然站出一群人,纷纷开口,催促李恪圣裁。


李恪看着站在前面的长孙无忌和王珪,心中不由冷笑。


“李义府连一个县令都没有当过,更别说做益州刺史和別驾这样的主官,不适合!”


“王敬直同样如此,益州不同于别的地方,其他地方几乎完全是以农为主,大家去当官,就是当老爷,二十四节气,发个命令下去,敲锣打鼓催促百姓种地,到了收取粮赋的时候,找来本地的士族,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讨论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把收取粮赋的任务转包给私人。”


“益州已经是一个商贾行为十分活跃的地方,这就要求为官者,足够的熟悉益州,熟悉商贾行为。”


“裴承先的惨痛教训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李恪否决的理由十分有条理,也的确如此。


可长孙无忌和王珪的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从李恪的话中不难看出,他要选择褚遂良和岑文倩。


王珪暗暗瞥了眼李泰,今天他们做这个局,除了对付李恪,并且还是要让李泰认清楚李恪的为人。


或者更准确些说,离间李泰和李恪。


推荐之初,王珪就知道,李义府和王敬直绝对没有希望,他的计划一定会成功的。


哎!


杜如晦不由叹了口气,选择是正确的,可在政治上却是错误的。


这就是身处朝堂的无奈。


有些时候,为了政治上的正确,哪怕明知道是错的,也必须要做。


可惜李恪只看重了做事,而没有看到这是在朝堂上!


处庙堂,就首先要保证政治上的正确!


很多有才华之人,能做事之人,为什么走不进庙堂,为庙堂所不容,就是因为他们只追求对天下、对百姓的正确。


这很让人无奈,杜如晦也很反感这种矛盾。


可事实就是如此,想做点事情,就必须保证政治上的正确。


“崔知温一直悬在中枢也不合适。”


长孙无垢听到李恪这句话的时候,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她有些着急,这一次安排李恪监国,是想要锻炼李恪。


也是想要李恪乘机能够表现出执掌天下的智慧。


将来一些真正为这个朝廷、为天下着想的人,不需要这派系、那派系,也会主动投身辅佐李恪。


对一个帝王来讲,首先是要懂得形势的正确、政治的正确。


无疑李恪现在是十分的不合格。


太想做事,只想做事了!


“岑文倩也不合格,据我所知,岑文倩在雍州只是给岑大人充当幕僚,而且岑文倩还没有进行科举考试,朝廷规定科举,没有爵位在身,那就必须要参加科举才能入仕为官,法度不可废。”


“褚遂良是合适,可是他现在在吐谷浑,朝廷委任褚遂良在吐谷浑,目的为何,诸位应该比本王更清楚,干系未来吐谷浑能否真正融入大唐,这个位置不可轻易换一些不熟悉的人来充当,坏了朝廷的百年大计。”


及此,长孙无垢暗暗松了口气,可又十分的好奇。


李恪把举荐的所有人都给否决了。


他这是想要做什么。


“监国否决了所有人,不知监国心中是否有合适人选?”杜如晦松了口气的同时,抢在长孙无忌等人之前开口。


绝对不能再让长孙无忌等人抢了先机了。


李恪这个全部否决,也给出了恰当理由,也算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


至少比直接选褚遂良或者岑文倩要好的多。


“我还的确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杨师道,一个是裴行俭。”


所有人听的不由愣怔一下。


“吴王,裴行俭已经为陛下启用,随陛下御驾亲征了。”魏征提醒道。


李恪拍了拍额头:“本王不知这个消息,那就说说杨师道吧,杨师道督导益州接近五年,之前的灾荒虽然处置不当,可他毕竟对益州十分的熟悉。”


“重新启用他,入益州为刺史,可以很好的打通益州盘根错节的关系,益州现在砍麻复耕,士族利益受损,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熟悉益州,有老成持重的人去主导大局。”


“至于缺少一个真正懂益州现有活跃商贾行为的人,我认为表弟长孙冲就很合适別驾之职,舅舅你可不要避嫌,之前表弟长孙冲和杜荷他们整理出那份逐步良田复耕方案,你们大家都知道,举贤不避亲,我是长孙冲的表哥,我们也是结义兄弟,我第一个来举荐,舅舅你也应该像我一样。”


长孙无忌唇角抽搐,心中又气还又有些好笑。


他暗暗看了眼李恪,心中叹了口气。


杜如晦想了想,李恪举荐的这两个人,还真的很合适。


是两个能够做事的人。


杨师道坐在刺史的位置上处理益州复杂的关系,长孙冲这个年轻人有冲劲儿,而且的确更懂活跃的商贾行为。


最主要李恪启用了一个以往暗中抵触过他的人。


这种肚量足够让人心悦诚服了!


谁敢借助此事说三道四呢?


妙!


杜如晦心中暗暗赞叹一句,大声附议:“臣同意!”


“臣也认为这两个人十分合适。”魏征开口。


“臣同意”


……


“王宰辅、舅舅你们呢?”李恪询问道。


长孙无忌见许多关陇系的人竟然也急切的表示同意,不由苦笑,这些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可是他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臣同意!”


王珪无奈的叹了口气,计划失败:“臣同意。”


长孙无垢在后面笑着点了点头,轻声对身边婢女说道:“我们走吧。”她已经放心了。


李恪表现出了足够的智慧,她相信接下来的监国之事,应该不会有问题。


她反而更担心亲征大军。


“监国,吐蕃使节慕容孝隽已经在长安一个月了,请求朝廷归还禄东赞,陛下忙于亲征之事,此事一直拖延未解决,而禄东赞此番也随殿下回长安,请殿下决断!”


礼部的人出来说道。


李恪摆了摆手说道:“这事情不着急,我今天休息,明天再说这个事情吧。”


话中,李恪起身:“父皇御驾亲征,大家各司其职,不得有任何的懈怠,我也是有脾气的人,对了关于李义府、王敬直、崔知温,他们都是朝廷年轻俊杰,不能只悬在中枢,还是要到地方去历练的。”


“益州这次有些县令太过放肆,要被革职查办,三位宰辅商量商量,把他们三个人安排到益州当一个县令,让他们去最能接触百姓的位子上,好好的看一看百姓过的什么生活。”


“他们今后该怎么当这个官,父皇回来之后,本王会上奏,让朝廷年轻的俊杰们,先去地方历练,就不要总是浮在上面了。”


“另外,通知杨师道,他去益州之前,我要和他见一面,叮嘱他一些事情。”


“好了,就到这里。”


李恪说完,就当了甩手掌管,丝毫没有乘势抢夺权利的意思。


众人愣神之际,李恪已经快转到屏风后面了。


“恭送监国!”


李泰匆匆跟着李恪离开。


“如晦,吴王处理的还是很妥当的。”魏征点头赞赏道。


“是不错。”


“吴王这个安排合理。”


……


杜如晦听着朝中一些耿直同僚低声议论的话题,不由笑着对魏征点了点头。


他们推李恪做这个监国,的确没有错。


长孙无忌听到这些议论声,则有些面色沉沉。


王珪的神色也不是特别好。


“皇兄,李义府至少能做个郡守吧?”李泰追上李恪,笑的很邪性。


李恪停下脚步,没好气的踢了李泰一脚:“你说说他除了帮你出了些馊主意,他还做过什么?当郡守?杜荷他们都是从县令做起的!”


长孙无垢在暖阁内,透过窗户看着,听着外面兄弟间的对话,不由笑了笑。


片刻后,她看到李泰笑着离开,扭头看着丈夫留下来,堆满了案牍和软塌的折子,莞尔一笑。


自从确定下李恪监国后,李世民就再也没有批折子,这些都是给李恪攒的。


“母后。”


长孙无垢出神之际,李恪走入。


长孙无垢招了招手,李恪进来后,她打量着李恪,给李恪整了整衣服,自言自语说道:“这些年委屈你了,丝路之后,你父皇迫于时势不得不把你贬封岭南,你在岭南做的很好,我们都很高兴。”


“多谢母后夸赞,辛苦虽然有些,委屈谈不上。”李恪洒脱笑着说道。


“这就好,母后在这里等你,是要把玉玺交给你,还有你父皇留下来的这些折子,你都要抓紧批阅,有好些事情,已经耽搁了好几个月了。”长孙无垢说着泛起笑意。


李恪看着成堆的折子,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


“你父皇就那点小心思,想让你吃点苦头,你今天休息,先去看看你母妃,兕子他们也想见你,这次被我拦下来了,从明天开始,你就住在太极宫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