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镇的广场有人在表演,有唱的,有跳的,有变魔术的,是很多个小团体或个人。好在广场够大,不会显得杂乱。也有行人停下看的,只远远站着观摩一会儿,有兴趣会用手机或相机拍上一段。
值得一提的是街上的人有很多是拿着相机的,他们好像能随时停下来,拍几张再离开。对于街头表演实在十分喜欢的人会融入其中,一起唱跳。他们虽然接受路人的打赏,但没有打赏也不会失落。
我属于他们之外的人,因为我除了看表演,也在看看表演的人的行状。我看了一会儿不再看了,不是无趣,是有更加重要的事去做,接李望。
我去得早,又得以看一会儿李望训练,可以说李望的进步非常之大,滑得也太好了。
但教练似乎并不满意,我在助教的翻译下听明白了教练严肃的话,教练是说李望对冰刀的控制太紧,太僵硬,并且这是一个存在很久的问题了。
这是我能听明白的,还有些个我听得迷糊的话,那些应该是叫专业术语吧。
“能找出来问题是好事,小小年纪就没了问题要解决,这样的人生是很乏味的,只有历经磨难才会有成功的体味。”
上面这句话,是我对儿子的教诲,也算是开导吧,可是儿子对教练的批评还是有些难以释怀。
我想来他还是没有走出舒适圈,心灵还太过脆弱,他很难接受不认可自己的声音存在。
作为家长,我该做点什么,不然这将是他进步路上的一道坎儿。尤其是他的家境还算好,这就天然少了一些走出舒适圈的机会。
但我于后又想,说是没有走出舒适圈,好像不十分恰当。于是我又仔细的想了想,一个人为什么不勇于接受批评?
李望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受了批评又是不愿意的,他是固步自封,不服管教吗,是认为自己没错吗?我看都不是。
我用更开阔的视野来探究这个问题,李望不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他是甘于尊敬师长的,教练也是认真负责。
据我了解,他们两个是没有矛盾的。这就排除了李望是因为讨厌教练,而讨厌教练所提出的问题。
那他是因为做得不好而悔恨自责吗?我看有这个因素,但所占比率不会过多。如果这真的是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问题,他也应该有所感知。不会被提出问题后才知道,但他之前不愉的状态是不显而易见的。
还有别的解释,就是他惧怕否定自己的声音存在,不是不接受,不是固步自封,不是目中无人,也不因和否定自己的人有矛盾,而是惧怕,他怕被否定。
反向理解,也就是他希望得到肯定。所以我分析的结果是,这是一桩因缺乏肯定而引起的惧怕否定自卑案。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看少有家长会猜到正确答案。面临孩子被批而情绪不好,不知道各位家长会将因由归结为什么,是否会误解,是否会以更加雷霆的情绪来压抑不好的情绪。
我在那天后,应是过了两天,在李望正从不好的情绪中脱离的时候,我和他细致的谈了谈,谈得很顺利,这将对我们日后的相处,对李望的健康成长都有益处。
“熊孩子”的诞生,首先必要有“熊父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前半句在限定条件下是正确的,而后半句不需要限定条件,没有人生下就是要做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