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准备创业
书名:四十不惑 作者:安和 本章字数:4277字 发布时间:2020-07-07

1、

张明哲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完全是出于对创业的憧憬。

早在他高中的时候,他对于创业这个名词就有一种莫名的向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创业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而在大学里做工作室的经历,也让他有了更加自信的本钱。


2007年的时候能自己做网站,就已经是一个草根要创业的最低切入点,就像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己做一个APP就能坐起一个项目是一个道理。

张明哲回到上海后继续他之前的工作,工资也升到了转正后的2500块。


这个时候再和陈磊挤在一个房子里吃白食就显得有些不合适,正好周杭被外派到了南京做三个月的新员工培训,因此张明哲决定和吴柯一起出去租房子住。

尽管那时上海的房租还不是太高,不过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张明哲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开支。最后他还是一咬牙,和吴柯在徐汇区一个叫做兴荣苑的小区,租了一间两室一厅。房租一个月2500,他和吴柯平摊。

 

就在他和吴柯把房子租下来没多久,周杭就从南京培训归来,再加上陈磊的房子到期,所以他们两也就顺理成章的搬进了张明哲的新家。

张明哲让陈磊们住过来也有另外一个想法:以后反正肯定会一起创业,住在一起可以多商量商量,找到机会出来做事会方便很多。

 

不过张明哲也明白,在创业之前自己必须先有所积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两年的目标:用两年的时间积累人脉、阅历,提升工作能力以及发掘机会。

有了这个目标,张明哲在工作上就更加显得有的放矢。他并不在乎薪水的多少,两年时间里他整整换了四个工作。每个工作的职位都不一样,从一开始的网站编辑到网站设计工程师,到网络游戏运营,再到电子商务运营,每一个工作都会面对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的挑战,张明哲还都做得得心应手。

工作的同时,他也在看着不同的创业机会。和陈磊一起住的日子里,他们就先后尝试过几套不同的创业方案,有一些甚至已经把网站都做了出来,不过遗憾的是,这些尝试最后都无疾而终。

 

没有结果的原因,一个的确是没有找到好的项目,另一个原因,还是大家经验不足,并且都没有资金。

他们真正的第一次创业,还是磨到了两年后的夏天。

 

2、

这个创业的机会,源自于赵风的一个电话。

张明哲的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般只有三种去处。要么是就在安徽选择就业,省会城市合肥成为了他们主要的聚集地;要么就和张明哲们一样来到沿海的城市,上海南京或者杭州,寻求自己的大城市梦想。

选择第三种去处的大部分是外地学生:他们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考取公务员,利用自己在家乡的既有人脉,就地深耕。

 

而赵风的选择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毕业后他带上了自己大学里的女朋友,来到了浙江义乌。

义乌,在国内算是比较特别的城市。它既不是省会,也不是所谓的经济中心,甚至算不上一个地级市。


它是金华下属的一个县级市,相对于默默无名的金华来说,义乌的名气在2009年是远远超过这个老大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

这里是全中国最重要的小商品加工基地,在2009年,义乌市场的商品已经出口到了全球215个国家,对于一个小小的县级市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赵风来到义乌,一个原因是家里有亲戚在义乌做生意,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在义乌尝试自己创业。

也就是说对于创业这件事情,赵风早在张明哲们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付诸了行动。

 

赵风在电话里,给张明哲大致讲了讲义乌的情况,张明哲听完很感兴趣。

他现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B2C的电子商务公司。那个时候的国内电商环境还在处于初始期,除了淘宝的C2C模式已经开始有一家独大的趋势之外,B2C的电商企业才刚刚兴起。

张明哲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拼命的吸收着新兴行业带来的养分。

 

除了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他还主导了公司内部的Callcenter环境的搭建,甚至还一手主导了ERP软件的开发对接。另外,除了这些技术平台的搭建,他还接触了互联网广告,这个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域。


从最开始自学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是那个年代性价比最高的营销方式),再熟悉当时流行的各种互联网广告模式。短短一年内,张明哲把自己这张白纸贴满了无数的标签,为自己下一步的创业做好的了准备。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赵风的电话让他认真考虑:现在是不是可以选择创业了?他决定自己到义乌市场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要创业就必须要有团队,一个好汉三个帮,张明哲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杭。

“我觉得没问题,可以搞。”周杭听完之后也很兴奋,他在上海百度做HR快一年的时间,工作顺风顺水,还顺便利用职务之便,前前后后在百度前台这个位置上发掘出了三任女朋友。

“那我来订票,这两天我们一起去义乌看看,考察下。”张明哲顿了一下:“那要是定了,你女朋友咋弄?”

周杭斜着看了他一眼,很坚定的吐出几个字:“这不重要。”

张明哲顿时释然,要是真要做事情,周杭一起去自然是最好的,上阵亲兄弟嘛。

 

“不过。就我们两个怕是有点单薄。"

“那还有谁?”张明哲点了根烟:“老子也想多拉点人一起干啊。”

陈磊这个时候因为工作已经离开了上海回到合肥,吴柯也因为同样原因离开,去了南京。

周杭想了想:“我们得想办法拉上李康。”

 

李康是周杭的高中同学,也是他最好的兄弟之一。

在张明哲和周杭到了上海之前,李康已经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张明哲对他也很熟悉,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住过两个月。


“李康可以是可以。”张明哲有点犹豫:“可这个二货还在上班啊,拉他下水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李康这个时候在上海的谷歌(那个时候的谷歌还没推出中国市场)。

“没问题,等我们考察回来我来搞定他。”周杭很有自信。

于是张明哲和周杭请了几天假,踏上了前往义乌的火车。

 

3、

在义乌短短的几天时间,这个城市就带给了张明哲巨大的震撼。作为一个县级市,城市建设自然是不能和上海相提并论,但是城市的豪车密度却是远远超过了上海。随处可见的玛莎拉蒂、保时捷、兰博基尼、法拉利,让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黯然失色。

同样超越上海的还有外国人的密度,在义乌光是常驻的国外人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这对于任何一个中国的县级城市,都是很难想像的。


同时,义乌还是一个生意人的天堂,这是一个天然的生意场。

在这里对于男女的称呼,不像其他城市一样喊“帅哥美女”,而是拥有极具城市特点的“老板、老板娘”。

就算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便利店,里面的售货员除了日常工作外,手上也从来不闲着,人手几串珠子时刻不停的串着。要是你和她多聊几句,她就会推荐一些自己亲戚的饰品店铺,让你去看看。可谓是人人皆商。

而让张明哲对于这个城市的商贩有进一步认识的是源于一件小事。

 

那天他和周杭刚吃完中饭,准备在酒店门口闲逛下。走着走着,张明哲看到对面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店铺,店面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尾货销售”。

尾货?张明哲很感兴趣,就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铺子,里面很乱,杂七杂八的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品。

有运动帽、运动裤、衣服拖鞋,甚至还有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活生生一个杂货店的既视感。


“老板,有什么需要吗?”一个在店里打毛衣的中年女子淡淡问了一句。

张明哲随手拿起旁边一定遮阳帽:“这个多少钱?”

“老板,你要全清的话,两块五。”中年女人淡淡的回答。

两块五?这么便宜?张明哲暗暗想到。

“全清你有多少货?”全清的意思就是买光他所有的库存。张明哲也是到了义乌,才知道了这个名词。

而中年女人的回答则彻底震撼了他:“200万。”同样的淡淡的回答。

张明哲迅速算了一下,这个店面随便一个帽子就有200万的库存,那。。

他看着整个店里的杂七杂八的品类,苦笑了一下,光这个15平米左右的店,估计全清完,都有一个亿的价值了。

周杭也明显震惊了,但是他还是隐藏住了自己的情绪,也是淡淡的口吻:“行,我们再看看。”

“好的,老板,有空再来、”中年女人冲他们笑了笑,手上的活丝毫没有停下来。

他们两个人就怀着沉重但雀跃的心情,走出了这家小店。

 

4、

义乌整体浓厚的商业氛围深深的吸引了张明哲,而让他最终做决定来到这里创业的理由,还是源自于赵风告诉他的一个信息。

赵风告诉他,义乌现在还处在传统的商贸模式里,绝大部分交易都是线下买卖。而在上海这种沿海城市早已开始的电子商务线上交易,义乌还离的比较远。

偶尔出现一两家义乌的电商店铺,也是一些富二代从国外回到家乡后,继承自己家族企业之余做的些许尝试。

 

这给了张明哲很大的鼓励,也让他看到了机遇:如果趁着这个机会在义乌做一家线上的电商店铺,把线下的货拿到线上做C端的全国销售,再加上这里天然的渠道优势,肯定会很有市场。

张明哲很心动,接近两年的一线城市电商平台的运营经验,让他自信满满。

于是,回到上海之后,张明哲和周杭就开始着手准备一起去义乌创业的事情。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李康,不过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周杭只用了三个小时,就成功说服李康一起创业。根据周杭之后的自述,在说服的过程中他甚至用到了乔布斯的名言:

“你是想打一辈子的工,还是和我们一起去改变世界。”

李康估计不知道这个典故,当场就被说服的同时,事后还找到张明哲:“看不出来啊,周杭这狗逼居然能讲出这种话来。”

张明哲也只能暗笑不言语。


而张明哲要搞定的问题,则要困难的多。

要去创业必须得有资金。就他和周杭的生活状态,工作了两年不要说是存款,没有欠债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于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人就成了张明哲最重要的工作。

而他已经早有了目标。

 

5、

张明哲的目标,就是他目前电商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孔彤。

孔彤是一个30岁的云南女人,大学毕业后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红火,客栈生意非常好,几乎每天都人满为患,她趁着这个时机,又一鼓作气在丽江开了一家酒吧。

所以孔彤在很早时候就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曾经跟张明哲讲过:在丽江的生活很规律,中午起床遛狗,遛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打麻将,然后晚上去酒吧消遣。


这样的生活过了足足三年,她终于开始厌倦,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她想趁着还年轻出去走一走。于是便把客栈交给了别人打理,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打拼。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张明哲相信孔彤肯定也有自己做公司的想法,再加上国内的电商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费用越来越高,公司的业绩也开始走了下坡路。对于说服孔彤,张明哲已经有了七成的把握。

 

果不其然,就在张明哲找孔彤详谈的三天之后,她就明确了一起去义乌的想法。同时明确的,还有她第一期投入的30万启动资金。

于是,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辞职(孔彤、张明哲、周杭、李康先后辞职)之后,四个人就这样踏上了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创业之旅。

这次创业的决定,彻底的改变了张明哲的人生。

两年后的张明哲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表达过他的创业动机: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在死前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自己不会后悔。

 

而四十岁的张明哲,再次看到这段采访的时候,却只能暗叹15年前的自己多么年轻。

人生的艰难,生活的恶意,远远超出了当时25岁的张明哲的想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十不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