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婶除了想在大树村里和自己和娘家人有个伴之外,也是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信得过林赵氏的为人,才会把自己的亲侄女张小青给介绍林左做媳妇的。
事实也证明了张大婶的确没看走眼,虽然儿媳妇张小青进门一年还没怀孕,并且还拖着娘家父母兄嫂,并且这娘家人还是那种不大勤快的人,但林赵氏也已是用足够的胸襟来包容和接纳他们。对于这一点,张大婶很是感激不尽的。
大风山另外不用参与建房会种各种农作物的庄稼老把式们,正在把这山坡上剩余的那70多亩的旱地,按照林凤娘的要求种上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因为这些农作物都有一定的耐旱性,日常养护时浇水不用过多。
林凤娘特别让人种玉米前,在土壤中施加了适量已经用茶树枯杀了虫的鸡、兔、猪粪等做为底肥,这样更容易农作物促进养分的吸收。
之后让负责暖房的小冬、小竹、小菊等人带着那八个男女娃子们,把提前育好的辣椒苗,严格以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栽种在地里。连续种了接近十多亩。
之后再让众下人把那些经过阳光晒了两三个时辰的玉米种子,用50度的温水浸种半时辰后,再泡了三四个时辰,然后用清水冲洗过2次后,就可以播种了。这也是夫人教给他们的,说用这样的方法,玉米发芽早,出苗率更高。
“你们听着,这些玉米的种子播在已定植的辣椒苗的中间,一株辣椒苗一颗玉米种子,使得玉米株数和辣椒苗大致相等。
“夫人,这玉米的行距也太宽了吧。”众下人担心这样会吃亏,白白的浪费了土地哩。”
林凤娘在一旁大声喊道:“你们不用管这些,就按照我说的做好了!不能自己擅做主张,谁敢要是不听,我一会捡查出来,会严厉处罚他。”这里的农作物之所以难有高产,很多原因都是因为他们都习惯密密麻麻的播种。
他们以为这样会能更高产量,殊不知道,正是因为这种举动,让所有长起来的农作物,都无法大力的舒展生长,不管是水稻、麦子、玉米等结的穗子,都是小小的、干瘪瘪的。浪费了种子不说,还低产得不得了。
所以林凤娘决心不让任何下人再走过去的老路,她这次之所以采取辣椒与玉米的套种,除了辣椒作为一种佐料卖得比粮食要贵上好几倍之外,他们的腊肠、酒楼里的酸汤鱼,各种配料都以辣椒用得最多,种了辣椒最大的程度上是方便了自己。
玉米套种辣椒除了上面的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种作物在一起有很多好处:一是病虫时害少,辣椒上的部分害虫与玉米上的害虫可以互为天敌。特别是蚜虫、烟青虫、夜蛾类都喜欢危害甜性作物,而玉米就是甜性作物,但那些害虫却是害怕辣椒的气味,就不利于虫害的发生。
二是用水节约,这两种作物共生时期需要水基本相同,按辣椒的需水量进行灌溉,就能同时满足玉米的需求,那怕以后遇上干旱天气也不怕。
三是营养需求互补,玉米和辣椒套种,只要按辣椒的需要施肥就可以满足玉米,一种农家肥就能满足两种农作物的生长。
四是降低日灼,玉米为高光效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光照射才能发育良好,但辣椒却是怕这种白日的强光,套种上玉米,玉米能充分受光,却又可以为辣椒遮荫,玉米改变了田间的温度湿度,使得环境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对辣椒特别的有好处。
所以林凤娘这个植物学的高材生认为玉米和辣椒套种,这种种植方法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缓解干旱和病虫频发问题。
“哈哈,幸好姐学的是植物学,在这里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林凤娘忍不住一阵压抑性的低笑。如果不是怕吓着了这些人,她都想高声长笑了。
而玉米套种大豆就更厉害了,连书中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俗语: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将这两种作物套种一起,将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采用这种方式,10年里可能有9年都会大丰收,最多只有一年收成差一些。玉米套种大豆:第一可以有效利用空间,玉米高,大豆低,两者生活空间层次不相同,搭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节约耕地资源。
第二,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大豆是很多农作物套种的首选植物,因为其拥有大量的根廇菌,可以固定和吸收空气中的氮素,从而让其转化为氮肥。并且大豆根系上的有益微生物还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状况。
第三,可以提高种植效益,通过玉米大豆套种,可以让耕地的实际种植效益高出一部分,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
林凤娘觉得这玉米还可以和红薯套种上也可以达到最大化,红薯是半旱地,水分过大对红薯产量影响极大,玉米苗为红薯遮挡阳光,让红薯成活率远高于单纯种植的红薯地。
而红薯藤长好后完全覆盖地面,可以压制杂草徒长,能省去不值得草的成本,又可以对土壤进行除温,达到补水的作用,充分的种用了土地,减少闲置浪费,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而最后一种她打算利用玉米套种花生,玉米植株高大,呼吸和光合作用强,生长需要大量的氮肥,花生则是植株矮小,需要更多的钾肥,这两种作物间可以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风良好,提高产量。
林凤娘一边给他们细细讲解这几种农作物和玉米套种在一起的好处,一边安排他们分组分区的行动。众下人和小冬、小竹、小菊她们,一路听着夫人讲解这各种不同作物和玉米一起种植的好处,就像听了天书一样,震惊得好久回不过神来。
特别是小冬、小竹、小菊她们,怪不得夫人早早就让她们在棚子里育这些红薯、辣椒、花生、大豆的种子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的娘啊,这也太神奇了吧!这要是都能像夫人所说那样,有这么好,不就是一份地好几份收入了吗?居然不但不影响生长,还会互相增产。这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等好事情啊!”那些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地老把式们狠不得明光倒退回几十年,好好把今天学到的本领用上,那就不用过那种饥不饱腹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