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好几天的腊肠制作,养殖场的那一百多头可以出栏的猪还剩下三十头不到了。这些天李龙、李虎、陈叔他们带人每天猎到的野猪也在减少,从之前的每次十头,到现在的每次只有四、五头,估计再过了阵子,三、四头都不一定能有了。
这就说明这山上的野猪将越来越少了,本来这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林凤娘本身是不大同意的,但一想到,忙完春耕后,到时忙着盖房当然也就没时间去打猎了,如果此是不把那野猪狠狠打击一大批,那到时田里的农作物都不知会被那破坏办大的野猪给糟蹋成什么样。
野猪的破坏力非同小可,一头野猪一天拱地的劲头能比得上一台拖拉机,半天就能把一亩地的的农作物给啃个精干,也能把那些田里的泥土给拱起,到时就算是不吃那些庄稼,光是平地都费不少人力。
林凤娘只要一想到这些,就头皮发麻,她也就乐得让陈叔他们把那些畜生把抓个精光。反正这野猪的繁殖能力十分强,一头野母猪一年能生两三窝小猪崽,每窝至少都有五六只,多的有十二三只。到时陈叔、周叔、龙虎兄弟家盖房,至少都要两三个月。而不出三个月那些野猪畜生们的数量便又恢复到平时的六七成了。
所以也根本不会有什么破坏生态环境之说了,周婶、吴妈、吕家娘子、徐家婆媳她们这次赶制了两万五千斤腊肠。
林凤娘发现这周婶真是干细致活儿的一把好手,不管是鱼肉还是猪肉,到了她的手里,做出来的活儿特别的精细,经周婶做出来的鱼丸、腊肠比林凤娘做的还要漂亮和大小非常的均匀。
既然大小均匀,味道自然也是顶好的,林凤娘特别挑了几根周婶做的腊肠让人炒了尝鲜,连宋天都说比前几次做的口感更为滑嫩,受热也很均匀,没有丝毫的凹凸不平。这下林凤娘就放心的把这腊肠的工作交给周婶、吴妈、吕家娘子、徐家婆媳她们几个负责了。
宋天则带着龙虎兄弟又把这新做的腊肠和一些新抓的野公猪送往江高酒楼。林凤娘估计这一批货够他们酒楼供应好一阵子了。而鲜鱼则有了那卖渔网忠厚老实的老爹几父子供应,宋天就让朱三他们不急着抓鱼的事情了。
朱三带着人跟着林凤娘身边干活,经过那么多天,这接近十亩田的田字方格的木屋搭得差不多了。林凤娘检查后,觉得差不多了,便让人引水到田,把那些去年翻过的田都全部灌溉水,待泥土给泡软后,再用牛拉耙整理成秧田。
已经是三月上旬末了,林凤娘已经让负责暖棚的宋小冬、宋小竹、宋小菊她们用温暖稀释的红糖水作为生根剂,把那些经过几次挑选的饱满的稻谷种子、小麦种子泡发了一天一夜。
再经过两天的催芽,宋天夫妻二人让人把这些已经发芽的种子,全部给下到早已经烧了炭火保持好温度的秧床里。那秧床里的水都是小冬、小竹她们用火炉加热到四五十度的。
每两亩秧田一个棚子,一共有五个棚子,小冬、小竹、小菊几个带着那新买回的那八个男娃女娃们,教他们学着做加炭暖棚的保温工作。林凤娘把这秧田保温育苗的工作交给了他们,并且很郑重地告诉他们,这里就是大风山里所有的人的口粮了。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年代,就是头里有银子没有户籍根据都买不了粮食,故他们大风山上这么多人,小冬、小竹、小菊特别的紧张,三人分三班轮流带队,务必确保这秧棚里的温度。
她们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水稻种植方洗,她们小时候都是看到村民直接把这稻谷种子直接撒在田里,还真是从没听说过还要移栽这样的事。但小冬、小竹、小菊她们也不敢违抗夫人的命令。
毕竟夫人平时的新鲜点子就没少过,像庄子的那些韭黄、蒜黄、蘑菇、金线莲、铁皮石斛、腊肠、鱼丸、肉丸等,都是她们闻所未闻的。
小冬、小竹、小菊他们知道夫人想出的那些点子做出的东西都可受欢迎了,就是在城里都卖得可厉害了。从每一次送货后的赏银及加班费用等就可看出来,这一次还有首饰等玩意义呢。故小冬、小竹、小菊每人都战战兢兢地领着那八个比她们小一两岁的男娃女娃们巡逻干活。
白天还好,偶尔有温暖的阳光照进秧棚,可以少烧一些炭,夜晚就得要加大炭炉里的炭火,以确保秧棚里的温度,让秧苗能安全的成长。
水稻秧苗一般是在20天至25天可以移植,但在阳光及温度不够时可适当再缓多二十天,在秧苗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移植。这里的光照和温度都明显不大够,幸好暖棚里的炭火使温度得到一定的保持,但林凤娘觉得这十多亩秧苗也得要四十天左右的时间,这即是大苗才能移栽。
大风山的秧棚里的种子已经全部着床,江高秧棚当然也是和大风山一样的方式,只是因为江高田庄的秧棚比大风山的秧棚要大上三四倍。中间因为用来做保暖作用,透光不透风的粗麻布不够,还追加了几次。
原本林凤娘还想到人伢行再买十多二十个人回来帮忙,但因田庄上的房间被上次买的那批人全部住满,故只能作罢,唯有等日后再加建多几排房间方能再买人。幸好是去年烧的那些炭火非常充足,足够供应这一个月秧苗暖棚的使用。
忙碌了一段日子,江高城边的那两个田庄里的秧棚里的种子,也已经全部着秧床,虽然这样的种植方法那些庄头、庄户们都同样和小冬、小竹、小菊她们一样闻所未闻,但摄于宋天的权威和林凤娘的坚定,大家都战战兢兢的听从命令,按部就班的按新东家的吩咐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