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监国(1)
书名: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作者:公子欢喜否 本章字数:3720字 发布时间:2022-08-20

李恪的返京队伍三月中旬才抵达长安。


长安城门外。


长孙无忌、王珪、杜如晦领着朝中大臣迎接。


百姓好奇的议论着。


“吴王回来了。”


“这回是吴王监国,这么多大人物都亲自出来迎接吴王了。”


“陛下都让吴王监国,吴王有没有可能将来继承大统?”


……


百姓的议论声,若有若无地传到长孙无忌等人的耳中。


这些大人们一脸平静,仿佛根本不为百姓的话起任何的波澜。


“报!监国已抵城外十里!”


斥候汇报的声音响起时,长孙无忌笑着对杜如晦二人说道:“陛下已经御驾亲征离开三天了,吴王可算是回来了,有监国坐镇中枢,我们三人就不需要提心吊胆了。”


“如晦兄,依你之见,监国回来,哪些重要的事情是监国刻不容缓需要处理的呢?”


杜如晦哪里不知道,长孙无忌其实是不想让李恪摄政监国。


想要以中书省的名义架空李恪这个监国。


“以我看,吴王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国事,还是让吴王先熟悉为主吧,暂时没有太大的事情需要吴王处理。”王珪委婉说道。


杜如晦不由皱眉。


他发现王珪和长孙无忌似乎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默契。


“益州情势虽然稳定了,可益州刺史尚未有人选,益州现在这个时候,需要一位刺史主持大局。”吏部尚书唐俭忽然开口说道。


“那就让吴王先来定夺益州刺史的人选吧。”长孙无忌笑着顺势说道。


杜如晦现在彻底明白了。


朝中许多人都盯上益州刺史这个位置了。


长孙无忌的确不想让李恪插手政务,可他做得很狡猾,和并州系给李恪出了一道益州刺史的难题。


如果李恪处理不好,势必会让朝臣对他监国能力产生质疑。


长孙无忌等人就能够名正言顺地以李恪不熟悉政务为由架空李恪。


这是阳谋,杜如晦也无法阻止,这场考验必须由李恪自己来通过。


“来了!”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议论、思索之际,后面的百姓中有人大喊一声。


只见黑骑骑兵出现。


片刻后,黑骑向北边老兵工坊的方向离开,李恪带着少数的吴王府家眷出现在朝臣前面。


“臣等恭迎监国!”


三位宰辅带头,所有人作揖拜见。


“免了,有劳诸位大人了,本王一路上舟车劳顿实在是疲乏得很,各位大人各司其职,都回去吧。”


所有人站直后,看着李恪,沉默以对。


“监国,益州刺史变故还没有彻底稳定,朝中所有人都十分担心益州局势会再出变故,所以一致认为,应该尽快定夺益州刺史人选,吴王可否再辛苦一点,今天就把益州刺史的人选定下来。”


“免得国内不稳,影响陛下亲征。”


长孙无忌笑着开口,立刻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附和。


“是啊吴王。”


“吴王,国事为大。”


“陛下让吴王监国,吴王岂能懈怠!”


……


“那好吧,王府家眷先回吴王府,大家随本王入宫。”李恪吩咐道。


入城的路上,窦诞随李恪同行,提醒道:“吴王,切记,在这件事上,少说多看,让各方先争,千万不要将自己卷进去,一州刺史,各方都眼馋,而且大家会争得很激烈,给你下马威。”


“多谢皇姑父。”李恪低声感谢。


窦诞看着李恪的侧脸,心中还是十分担忧,他跟在这位身边也有两个年头了,最是了解这位的一些脾性了。


他最不喜欢扯皮浪费时间了。


可这件事情最好的处理方式,在他看来,就是让下面各方去扯皮,最后任命赢了的一方为益州刺史。


历朝历代的君主第一次亲征,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不能在第一次处理政事上出错,被臣子压倒。


否则今后想要搬回局势就太难了。


臣权与君权之间一直就存在较量。


何况李恪这个监国,本就让许多人不舒服。


……


“回来了?”


都尉驸马府邸门口,高祖之女,李恪的姑姑襄阳公主带着家眷等着窦诞。


窦诞将马缰交给下人,握住妻子的手,歉疚道:“这两年苦了你了。”


窦诞十分清楚,他离经叛道的举动,会使妻子在长安城多么难做人。


襄阳公主向皇宫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夫妻二人同行入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毕竟是公主,没有人太敢对我过分的,最多只是被人孤立罢了,倒是你,家翁那边已经放话整个长安城。”


“你我死后不得入窦氏祖坟,不得认祖归宗,跟着我这个侄子,真的值吗?”


“值!”窦诞笑着十分肯定说道:“你看看,现在我不就风风光光地随着监国回来了吗?将来可能更风光。”


“既然看到了大势所趋,尽管会有巨大的损失,但也要痛下决心,痛定思痛地做出改变,现在改变最多是不能入祖坟,如果不改,将来大势席卷,祖坟都要被挖,甚至还会在青史上被鞭尸。”


襄阳公主错愕道:“你就这么肯定,我那个侄子,真的能走到这一步?他的身份可不一般。”


“无论他什么身份,对陛下而言都是李氏血脉,有什么不同,杜荷在朝堂上大骂崔知温的话你也听说了吧。”


“你更不要小瞧了咱们这位殿下,这种人,与生俱来就能让人折服,就说这次益州的事情,我都十分佩服。”


“看来你是死心塌地的打定主意要辅佐他了。”


……


慈恩寺山上。


“姐姐,恪儿回来了。”


萧后望着长安城方向出神之际,萧禹悄悄来到其身后说道。


哎!


萧后叹了口气,脸上充满了担忧之色,自言自语道:“李世民夫妇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们把恪儿拉入这趟浑水中,他们是在害他!”


萧后一心希望所剩不多的几个血亲孩子能够荣华富贵平平安安。


自从知道李恪被推为监国。


在这慈恩寺孤居颐养天年的萧后就隐约看到内中一些更隐晦的东西。


表面看,李恪似乎因为能力被朝臣推举出来的,可她却嗅到,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这对夫妻的意思。


“希望长孙无忌掌控中枢,这一次让恪儿吃点苦头,表现得差一点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让恪儿显得平庸点更好些。”萧禹不由得苦笑道。


别人盼着念着希望自家孩子更加优秀。


唯独他们希望李恪平庸一点。


可偏偏这个外甥太出色了。


……


老兵工坊楼上,正对着长安城的窗户。


程处默、魏叔玉、秦怀玉三人站在窗口。


三人手拿酒杯,满脸乐呵傻笑。


“大哥终于有机会走上那个高处真正的指点江山了,尽管这只是一个开始!”程处默举着酒杯对着长安城伸出去。


秦怀玉也把酒杯高高举起:“只要过了今天这一关,大哥就算是坐稳监国的位置了。”


“你们说我们在背后这么‘幸灾乐祸’大哥知道了,会不会想要跟我们打一架?”魏叔玉笑着说道:“我可知道,大哥对这个监国根本不怎么在意,甚至觉得累人。”


三人不由高兴一笑。


“祝大哥旗开得胜!”


“一定的!”


三人说着,举杯一饮而尽。


全长安城的人都好奇的将目光落在皇城。


李恪本来就名声在外。


现在监国,大家都很好奇。


长孙无忌等人各怀心思的簇拥着李恪来到太极殿的时候,不由微微一愣。


因为皇后长孙无垢站在太极殿宫门外。


魏王李泰站在身边等候着。


李恪苦笑一下,加快脚步登上石阶,来到长孙无垢面前:“儿臣拜见母后。”


“不要拘礼了,你父皇离开前,叮嘱我,让我亲自领你上去。”长孙无垢笑着说道。


紧跟上来的朝臣们一直打量着这位皇后的神色,可一如其以往给外人的印象,平和公允,并不能从其面部看出任何喜怒情绪。


众人不由有些失望。


大家还想从皇后对李恪监国的态度,寻找一丝端倪线索呢。


“拜见皇后。”众人连忙参拜。


长孙无垢微微抬手,说道:“礼数就免了,陛下临行前吩咐,吴王第一次监国,怕有不懂之处,让本宫领他上去,诸位爱卿,入内吧。”


“是!”


长孙无垢拉着李恪的手入内,行之皇位台阶下方,李恪苦笑道:“母后,我还是就在下面和诸位臣工商讨国事吧,那个上面太高太远了,听不清下面人说话,不舒服。”


“位置都给你准备好了,历来监国都是如此,走吧。”


李恪无奈只能跟着沿台阶往上走。


李泰站在后面瞧着母后带着皇兄李恪逐渐靠近皇位,心中不由有些酸溜溜的。


大臣们一时间有些恍惚。


让人有种未来或许就会上演这样一幕的错觉。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许是因为李恪太优秀了。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暗暗自嘲:年纪大了,难道胆子都变小了吗?当初敢缔造大唐,成为其中一份子,难道现在竟然为一个后生晚辈被吓到?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可能是妹妹亲自扶李恪上位!


就在朝臣各自心有所思之际,长孙无垢已经带着李恪来到御案前摆放的胡椅旁边。


“坐下让群臣朝拜。”长孙无垢看着李恪说道。


李恪居高临下看着下面的人。


就是这些人掌控着大唐江山。


身为九五至尊,也必须依赖这些人才能治理国家。


李恪点了点头,缓缓坐下。


“拜见监国!”


群臣作揖参拜,太极殿的特殊设计,让大堂内的声音瞬间集中在李恪所在的高处。


李恪着实被吓了一跳。


他还是第一次坐在这里,听群臣参拜的声音。


他耳朵有些发麻。


也不由的有些愣神。


一恍惚,他真的感觉,自己仿佛这个世界的主宰,万物生灵的生死都在他一念之间。


李恪一个激灵从这种自我的迷失中警醒。


他忽然感觉屁股下面叠着柔软蒲团的胡椅十分的不舒服。


他左右挣扎扭动一下,开口说道:“免礼。”


“谢监国。”


“那个,诸位大人,接下来一年内,大家一起开口说话的时候,就不要这么大声了,我耳朵都有些不舒服。”


谁都没想到李恪监国,第一件事竟然说这个。


长孙无垢心中莞尔一笑,然后开口说道:“好了,接下来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恭送皇后。”


李恪也连忙起身。


长孙无垢从高处走到太极殿后门,不再忍着了,抬头掩嘴,微微笑着摇了摇头。


门口处,侍女已经摆好了一张椅子。


长孙无垢坐下后,静静听着前面的对奏。


李恪可不知道长孙无垢没走,他坐下后开口说道:“城门处大家都言益州刺史的急迫性,不知诸位有哪些人选,报上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吧。”


“臣举荐褚遂良,褚遂良先后在吐谷浑、陇右政绩突出,有熟悉监国治理地方的方法和手段。”


“而益州说到底,也是殿下一手规划的,只是中间出了些岔子,褚遂良更熟悉殿下治理地方的方式方法,也能尽快将益州带入正轨!”一名李恪叫不出名字的五品官员站出来举荐褚遂良。


“臣附议。”


“臣附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