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几个人诳了布铺,买了不少适合酒楼厨子、伙计及付掌柜穿的料子,当然也有林凤娘和宋天穿的,贾妈还给两人专门买了适合在城里穿的雪缎、锦缎、和云锦,林凤娘都让贾妈爽快地付了银票,跟着后面的酒楼伙计大富、大贵二人,赶紧把布料给送回了新宅院里。他们今天的活儿就是全天跟着东家跑,这是付掌柜交给他们的任务。
接着,又进了首饰店,林凤娘直接吩咐:“贾妈,帮我和老爷、大小姐、付叔及你自己都挑一些合适我们带的发簪和首饰吧。”贾妈一听,很是惶恐“夫人,使不得,使不得,挑选老爷、夫人和付掌柜的就行,老奴的就不用了。
宋天在一旁:“就按夫人说的办。”这一下子,贾妈可不敢说话了,老爷平时很少说话,故大家都特别惧怕老爷,这贾妈也不例外。
林凤娘已经在一旁细细的看开了,这个适合小妹和大嫂,那个适合娘和舅妈,还有那一个适合大哥和小弟。她顺便给舅舅家的两个表哥和新媳妇也买上两条发带及两副耳环。再过一头半个月,他们都会来大风山帮她插秧苗呢,到时就当是给他们的谢礼。
林凤娘知道就算是给了工钱,因为他们都还没分家,是不能藏私的,故那些做工的银子也都会到公公、婆婆的手里,作为媳妇手里是没有银子的。
就像她爹娘当初未分家之时,拼命干活得了银子的田地还不都是老太爷和老太婆作主。他们爹娘最落力,却也是分到最不公平的,只分到了那些专门长野草的旱地。
这样一想,林凤娘也不敢挑得太好的,对于农娘来说,你给她们好的东西,有时说不定还会害了别人,她专门挑些价银在一两银子左右的耳环、手镯、簪子、簪花等东西。
多挑点放着,像吕家娘子、徐家的媳妇还有那些没来过江高城的妇女们,丫头们,林凤娘决定也给她们一份。宋天一看就知道是娘子送给别人的,旁边的伙计一看,都合不拢嘴巴,我的天哪,这小娘子挑起首饰来,就像是挑萝卜白菜似的。
掌柜也看到了这边的动静,眼睛都惊得瞪大了,照这个速度下去,这店里的大部分首饰都被这小娘子给扫光。林凤娘也意识到了大家似乎在关注她了,她才不想成为别人的焦点。
于是宋天走到掌柜跟前“老板,你这店里还有没有像我娘子挑的那些价格的首饰,有的就全给我装好。”林凤娘听到,走过来,“掌柜的,价格要给我算实惠些。”“夫人,就算你不说,我都会的,放心吧。”掌柜赶紧点头。
最后,贾妈也挑好,不得不说,见过大场面的贾妈的眼光还真的很出挑,她挑的簪子和首饰,连宋天也很满意。特别是挑给林凤娘的那支镂缠枝花,玲珑剔透,还有那几副耳坠、下面坠以流苏,单针簪,双针钗,特别是藕荷色、丁香紫和那海堂紫的手镯、簪子、簪花,特别的适合,不管是林凤娘带着出入农门还是去大富之家,都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很是适合她的身份。
给付掌柜那两支烟灰色及软烟灰的男子发簪也是合适,宋天的是雾灰、薄墨灰发簪也是既出挑又不张扬,大小姐宋兰的是一支大胆的“二花捻珠”的簪花和同色系的耳坠子,林凤娘一看倒也蛮适合宋兰那种敢爱敢恨的气质。
贾妈给自己挑的侧是墨绿簪子,倒也合她的年纪,今天带这贾妈来还真是来对了。最后结帐时,花了九百多两银子。掌柜已经打了个八八折,那些一两左右的首饰就有三百多个,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而他们四个人的六支簪子、四支钗、四朵簪花、四副耳坠就花了六百两银子,不算贵也不算便宜。贾妈真是个人精,连这个价格都考虑得甚是周到。不给主人家有丝毫的难堪,真是难为她了。
贾妈看到夫人点头,连忙掏出一张千两的银票上前结帐。掌柜笑眯了眼,这真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贵人。一点也没有旁边那几条渔村子里的妇人那样买个小件,要看大半天,把人都累得不行。
也不像江高城里的贵妇人那样,买点好东西就扯高扬气,差点没敲锣打鼓了。而眼前的这主仆三人,不声不响地挑选,又很快速地结帐,不像那些拿着银票说个半天才舍得递过来。
掌柜做那样的生意,觉得心脏都跳得特别的厉害,就怕最后客户又不要了,一颗心悬在半空,点头哈腰的还要小心的赔着笑脸。
“几位客官,谢谢你们的惠顾!欢迎下次光临!!”掌柜让伙计帮着送出门口,他是真心实意的感谢和开心,这样的爽快的客户,多给他来几打该有多好。
宋天和贾妈都拎着几个大礼盒子,林凤娘也拿着两个,全是金银首饰,幸好没强盗。那送布料回新宅的大富、大贵刚好又来到了。宋天让他继续把这些给搬上车,送回到新宅院的主人房里。
大富、大贵领命而去,他们三人就转身朝着人伢行走去。不单是贾妈,就是宋天和林凤娘都好久都没来了。
门口的大门紧闭着,宋天敲了许久,才有人前来开门。林凤娘很是奇怪:“伙计,你们老板不开门做生意吗?”伙计苦笑着说:“客官,这天寒地冻的,上个月,我们这都冻死了好几个卖身的穷人。哪里有客人来啊,我们都快一个多月没做过生意了。”
正说着,“客官,欢迎,欢迎!!”老板走了过来,大声让伙计去别处干活,显然这老板是不想伙计泄露太多他这里的事情。免得客户听了趁机压价。
不过他想得太多了,在这种地方,宋天和林凤娘很少去压别人价格。他们夫妻是真心地希望这些做了生意,赚了银子的老板能多给碗吃的那些卖身的人们。
贾妈也是从这里出去的,但显然老板已经认不出她了,也是的,从这里进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老板又怎么可能会记得这么多人。加上现在的贾妈吃得好,穿得好,住的好睡得也好,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虽然大家都叫她贾妈,但她的真实年纪也才四十多岁左右,之前在人伢行时的那段时间,又饥饿又累,还睡不好,穿不暖,天天吃那野菜叶子,有时野菜叶子都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