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走了过来,“娘子的话就是我的话,我们在山里距离这些村子太远,也不方便管理,就按娘子的话办好了。”“好。”村长也同意了。这下子,大家都没话了,人家一锤定音,村长和族老们更是替林赵氏他们高兴,白白捡了个好女婿,看来这林家二房要发达了,林赵氏他们是有福的。
林凤娘突然想起:“对了,村长,那些药大夫都按一人份、二人份、五人份、十人份包了分量,你到时让他们严格按照那些份量服用就可。”
村长和族老大喜:“太好了,凤侄女,你们想得太周到了,这样子就更省事了。我们还愁着不知道放多少份量药草呢。”村长和族老们把药草给背走了。
因为林凤娘的草药没有加价,故村长和族老们都觉得应留下一半药草在大树村,以防万一。之前是二十斤草药一亩水田,这一亩水田可换五十亩山岭,那一百斤药草就可用二百五十亩山岭就可。
村里的集体山岭还有一些,大家一商量,决定把整个小青山八百亩地全部给林家二房,族老和村长的份额再从另外的山岭分配,这样一来也比较方便林家二房他们管理。
林赵氏当然更是欢喜,一整个山头都是属于他们家,那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不用再参考太多人的意见。村长让人通知大柳村和桂花村的村长过来取药,听说价格和之前的不变,这两个村长也很高兴和意外。
别人并没有趁他们病,取他们命,看来这世上还是有好心人的。两个村长他们村子的地和山岭也由林赵氏挑,林赵氏考虑了一下,为了方便管理,也就挑了宅基地,每一村子他们林家二房都拥有了八亩的宅基地。
这些地林赵氏打算拿来种蕉芋和野山药,方便赵家两位舅舅和张小青娘家帮忙管理。林凤娘也是开心,现在她娘家的田产已经几个村子都有了。这些地以后如果觉得不适合,是可以卖掉的,现在有田有地比银子重要得多。
处理好大树村的事,林凤娘和宋天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大风山。宋天经常往返的大树村和大风山之间,他的滑冰技巧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凤娘。林凤娘觉得现在的宋天就是参加滑冰花样比赛,也是能获得得滑冰冠军的。
真是个妥妥的学霸级人马,学什么就会什么。林凤娘回到白风山,“老爷、夫人,先喝碗姜汤驱寒。”贾妈赶紧端来了两大碗姜汤给两人驱寒。
喝完姜汤后,林凤娘到分别到两个厨房检查了一下鱼丸、肉丸的速度和数量,又去看了一下暖棚里的蔬菜等。发现没什么异常,便回房补眠去了。宋天当然还是组织该抓鱼的抓鱼,该打猎的打猎,之后分别给江高城酒楼和大树村给送过去。
大风山的工作每天都按部就班,有紊不乱地进行中。一晃,元宵节过后,又过了十多天,二月份就过完了,这期间就除了三五天阴天外,天上都是断断续续下小雪花,故积雪都没融化,山路依然是难以行走。
林家大房的粮食被窃依然还没得到解决。由于天气前所未有的严寒,天天都要烧火取暖,很多村民家中的柴火准备得不够充份,村长和族老家也是如此。
林家二房幸好是因为盖房子需要梁木,故砍伐了不少树木,当初林赵氏又在林凤娘的提醒下,让人把那些付了银子的木材、树枝全部给收了回来。故虽然林家二房住的人多,但柴火却是不缺。
但村长、村民、族老家的柴火却是明显不足,再过几天,那些用树木搭的鸡棚、鸭棚、牛棚都要拆了当柴火用了。“要不,这样吧,把村民们之前倒塌下来的屋子的那些横梁给清理出来,可当柴火烧,抵挡一些日子,现在距离村子最近的小青山已经给了林家二房,大雪封山的,去远的山砍柴火不实际,也不安全。”
村长考虑后提议,几个族老都觉得目前为止,只能如此。清理了几间住在村长和族老家的村民们倒塌的房屋,其中也翻出一些粮食,可惜都已经腐烂不能吃了,只能翻出一些锅碗盆勺和一些旧被单、旧衣服等,但这也让村民们开心了,毕竟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有用的。
衣服虽然湿了,清洗好晾干还是能穿的。清理了七户人家的房屋,整理出旧梁木十多堆,村长看了一下,让人搬回各家去,这些梁木当柴火烧,应当能让他们渡过这个冬天了。
虽然很多人冒着严寒干活感冒了,幸好村长族老们早有准备,把那些从林家二房女婿处买来的感冒药草和姜水煮了一喝,再烤上火,那些感冒人的症状便都缓解了。
“这个冬天也就只有我们这村子没什么人冻死。”村长从里正处得知附近好多村子都冻死了不少人。族老们也认同:“嗯,多亏了林家二房盖的大房子,也多亏了他们家有个好女婿,帮助了大伙度过难关。”
虽然小青山给了林家二房,村民们要砍柴火都要去更远的山去,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还有什么能比保住人的命更重的呢。故此,他们这些族老村长及那些倒塌房屋的村民们中,是没什么人有意见的。
只有林家大房、三房及另外几户房屋没倒塌的人心里不爽,特别是林家大房、三房林刘氏、林张氏,心里恨得牙痒痒的。
但他们也分到了不少的感冒药草,要知道现在药草金贵得很,有银子也买不到。故他们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林赵氏看到村长和族老们组织了那些借住在他们家中的村民清理房屋,清理出那么多能烧的柴火,觉得也不失一个办法。林家二房家虽然不缺柴火,但却是缺少粮食。
现在有十户村民们住在林家二房,连原本用来养鸡鸭的鸡舍鸭舍都住了人,共有接近七十多人左右住在他们家,这每天光是渴粥最省都要二十斤粮食。
一个月至少都要六百斤粮食。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林赵氏之前估计的数量。这天,林凤娘和宋天又给家里送鱼送肉过来了。
林赵氏和闺女商量:“闺女啊,这家里人多,他们带来的几百斤粗粮又快吃得差不多了。村长前几天组织人去整理倒塌的房屋,清出不少能烧的柴火。
我们有柴火,但这样下去,虽然有鱼,但粮食才能管饱,要不,娘也让住在家里的这些村民们去那分给家里的小青山去看看,能否找到些吃的。”
林凤娘想了一下:“娘,要不,这样吧,我们俩和相公先去小青山处,看看有什么,心里有点底,如果真的发现有可吃的,再安排他们跟我们一起去收集回来。”毕竟这么冷的雪水天气,把人叫了出去,也是很容易着凉的。
林赵氏穿戴好,多亏了闺女之前给的棉花,家里每个人都做了厚厚实实的大棉袄,棉花塞得可足了。快要出门时,林凤娘叫道:“娘,把那汤婆子灌好热水,路上冷着呢。”
“对啊,我差点忘记了,还有这个好东西呢。”林赵氏很少出门,加上家里人口多,怕人多嘴杂,那汤婆子就一直没怎么用上,都放房里和地窑处藏得严严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