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风山外的大树村,可就惨不忍睹了,全村的屋子至少倒了一半以上,全村三十多户人家就有十五户人家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当场被倒塌的房屋给压死的有两个,压伤的五六个,那真是叫一个惨。
整个村子乱了套,其他的村子也差不多。里正村长们都快急疯了,但去镇上的路全是接近半人高的积雪,路全被封了,根本无法联络镇上的衙差。
在没得到朝廷新的指示前,里正也只能让每条村子未受灾的村民集中帮助受灾的村民。优先安真置好受灾村民。
前天,好不容易联系到衙差了,却说还没收到上头的指示,加上受雪灾的面积比较大,朝廷边防还在打仗呢,现今国库空虚啊,也一下子难以顾及得过来,让各县、各镇、各村落先自行想办法安置,待朝廷情况好转,再调配资源过来安置,自行安置妥当的县、镇、村落为官者轮功行赏。
村长、里正一听傻眼了,这分明是要他们自己管自己,自生自灭啊。收税积极,现在遇灾了,朝廷却是如此推托和不作为。
没人管,也不能坐以待毙啊,这些灾民不安置好,会出人命的,不但灾民会饥饿冻死,就连富裕的村民、大户都会被打杀遭抢,这兔子急了都会咬人呢。更何况是快要饥饿死的人。这从古到今,从来都不缺少烧杀抢夺的难民。
“快,快,把村民都送到林家二房去,他们家建了大院子,安全得很。”幸好村长急中生智,把活的村民都送到林家二房和自己的家中,并发动村上房屋坚固的人家收容那些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村民们。
但这个时候,谁愿意啊?收留就意味着将自家的口粮分给别人。这个时候,口粮就意味着生命,有了口粮就意味着能活下去。
“村长,把人都全部送到我院子里,也不行吧,这村民太多了,我们家也安置不下这么多啊。”林赵氏的心里也是千般的不愿意,无奈,这些无家可归的村民,他们的男人都曾经有帮过林赵氏家盖房。
虽然林赵氏也付给了他们高额的工钱,但在一条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多少少总得顾虑一些情份,一条村子的人现在都知道现在就林赵氏家里房间多。
“林江家的,不用担心,村上不会白白让你们吃亏的,你就帮帮忙,救人一命,胜过七级浮屠,拜托了。”林赵氏又在村长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各种劝说下,无奈地让人住了进来。
她总也不能见死不救。但他们林家二房最多也只能安置八户人家,因为东西厢房民已经是被张大婶一家、媳妇张小青的娘家,也即是张大婶大哥大嫂们、还有林赵氏自个儿的娘家给住了。
因为张大婶家、张大婶、张小青的娘家、林赵氏的娘家都是泥坯房,并且那些泥坯土房屋已经建了很久,他们的房子已全部倒塌,幸好他们逃出得快,故没造成什么伤忙。
他们逃出后,无处可去,只能投奔林家二房,毕竟也只有林家有房屋收留他们了,因为林家二房最近盖了新房子,这新房子比这附近几条村子盖的房屋都大。所以现在林赵氏家里,目前仅有七个房间可以住人。
“村长,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家也只是有个房屋住而已,其他的都没有,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负责他们这么多人的吃食。”林赵氏可是要丑话说在前。
这村里特别是林家大房每天都在嘲笑林赵氏家就是个只有房屋的空壳子,连水田都没多两亩,这个事情村民、村长都是知道的。
“林江家的,你先别急,先吃那些村民们从家里抢出来的粮食,其他的慢慢再想办法。”那些从倒塌的房屋里面逃出来的村民们,从房屋里抢出来的粮食都不到五百斤,这么多的人,这么一丁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村长也明白也深知这一点,但他得先稳住林赵氏再说。
“弟妹,这样吧,我找这村子里有粮食的家庭去协调一下,看能否给调一点口粮到你这里。我也和村里的几们族老商量一下,不会让你们家白白的付出的,你们家不是没什么好的田地吗?
我们到时商量,看能否从村集体的山岭或宅基地里拿出一部分,补偿你们的损失。”村长也知道不能把这些难事强加给别人。总要给别人一些回报才是。
林赵氏一听这话,眼睛就有点发亮了,“好的,村长,我也只能信任您了,那就麻烦你帮我争取一些。”这就不一样了,虽然她家没买田地,但如果是村集体愿意给,那肯定是好的。
毕竟自家也提供了住处给这些无家可归的村民,得些报酬也是应该的。这样一想,林赵氏的心就没有之前那么喷喷不平了。
“村长,要是粮食,应该就是我大伯有了,你看看,能否向他们家借些粮食,让我们也好安心一些。”这村子里,目前粮食最多的当然就是林家大房啦,几乎全村乃至是外村都知道林家大房的外嫁女儿夫家给送了一千斤的粮食作为聘礼。
这个不用林赵氏讲,村长和族老都是知道的,他们肯定也要要商量借粮食的,首先肯定就是林家大房了。
现在林赵氏终于明白女儿女婿为什么总是那么早送粮食、猪肉回娘家了,自己家中同样也是藏有一千多斤粮食,但就是没人知道。因为几乎每次林凤娘回到娘家时,这村子都没几个人看见。故没有村民知道林赵氏家中有接近上千斤粮食。
林赵氏暗自庆幸自从闺女提醒后,和丈夫儿子挖了地窑,有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存放进了地窑中。一部分在林赵氏的房间,另外两百斤左右在厨房旁边的仓库里。
那些过来投靠林赵氏的亲戚们,也从倒塌的房屋中抢救了一些的粮食出来,都放在林家的厨房里。
“村长,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们林家大房是不可能给这些村民们借粮的。现今粮食多金贵啊,认识不知道啊,就是有银子都买不到。”村长找林家大房商量借粮食的事情当然是不会如愿,林海是愿意借的,但掌家的不是他,林刘氏那里愿意啊,不管村长和族老说破了嘴,林刘氏都不为所动,一斤粮食都不愿意借。
“村长,别再讲了,我娘家和我媳妇的娘家来了,我们也没借多少给他们。更别说是你们这些无亲无故的人了。这些粮食都是我闺女的聘礼,珍贵得很。”说她的娘家和她媳妇的娘家没粮食了,都要借给一些,根本没粮食再借给村民们。
村长和族老们碰了一鼻子灰,一口粮食都没讨到。“听说是村长和族老们亲自出马,这林家大房林刘氏也不肯借粮食。”这下大树村的村民们,都彻底地知道,林家大房林刘氏的心有多么狠了,根本不用指望能从她手中借出粮食来。
剩下另外的十多户房屋未倒塌的村民,他们的口粮也不充足,自家都未必能扛得过来。
村长和族老商量后决定:“这样吧,我们分散安置吧,那林家二房分配不下的村民就先安排在我们这几户人的家里吧。”
而稍微好点的村长家里也安置了三户村民,另个四户村民,各个族老家都安置了一户,他们的家里也有儿有女,也不富裕,故实在是没有办法再筹到多余的粮食。
村长和族老们也一筹莫展,这村子里一半的村民该怎么办呢?关键时候,村长想起了林赵氏的女婿,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林家二房的身上了。
村长正和族老们思索着怎么和林赵氏开口,他也觉得自己脸皮很厚。不管是村集体给地也好,给山也好,那都是有点画大饼的感觉。现在粮食就是命根子,有地有山,也得要有命活着留到明年才是真的。否则不管饼画得有多好,都是纸上谈兵啊。
最后村长和族老商量就拿村里的宅基地拿出四亩,占地五百亩的小青山和小青山脚下的那一段三百米左右长的河流,按收留村民们的数量比例分成。由愿意收留或愿意提供粮食的人家一起分这些地和山岭。
尽管是这样,村里也没人愿意提供粮食出来,村长只能硬着头皮和林赵氏商量。
“那个弟妹,你们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你看,能否找找你的闺女女婿们想想办法,村子里也不亏待你们。只要你们有办法帮助这些村民们,这村里的四亩宅基地、五百亩小青山和那三百多米河道,你们家拿大头,弟妹,你看行不?“村长厚着脸皮道。
“村长,族老,你们也不要为难我。我只能暂时供应他们,但我们家你是知道的,真的没有什么粮食,所以,你们还是赶紧想想别的办法。”林赵氏也是觉得压力太大,有点透不过气来。
如今,人已经住了进来,林赵氏也不好把人给赶出去,她考虑了一下,家里的粮食一千斤,加上还有两百多斤的山药和两百多斤的蕉芋,加上他们从倒塌房屋带出来的粮食,省着点吃,就算没有闺女女婿的帮助,应也能撑得到明年开春。
到时那小青山的野菠菜应也能有可以收摘,上次闺女带来的那一大麻袋,她让媳妇焯了水,切碎和面粉一起做了馒头。份额还挺多的,还是能吃的,口感也不错,全家人连吃了好几天,吃了后身体蛮有精神劲头的。
倒是像闺女说的,是可以当粮食吃的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