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粮食倒也没用很多,虽然增加了十四个人,但和之前用的粮食没有太大差别。并且,林凤娘想,他们这里有四个大家庭,必要时还可以借用他们的户籍所配的额度去购买一些粮食。
只是此事太过敏感,怕邻居们心里别的想法,没到逼不得已,就不用这个办法。以山庄目前的情况,粮食应是可以供应到明年的六七月份的。
对了,林凤娘突然眼前一亮,可以抓鱼啊。现在捕猎不方便,海鱼的口感略为粗糙,时间一长,大家容易吃腻。但河鱼口感细腻啊,他们人数众多,每天都可以使用用大量的海鱼和河鱼一起搭配着吃啊。
这样可省粮食了,这么大积雪,河面应该都结冰了吧,可以在冰面打洞掉鱼、网鱼。
“相公,我想到能节省粮食的法子了。”林凤娘眉飞色舞。
“哦,娘子,赶紧说来听听。”宋天很明显也对此事上心,突然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心里肯定也是有些担心的。
“相公,那小河的河水怎么样,有没有结冰,我们可以在冰上打洞捕鱼。你想那鱼儿在冰下多闷啊,突然有个大洞,肯定会集中过来呼吸新鲜空气吧,我们可以趁那个时候捕抓它们。”说到兴奋处,林凤娘像个孩子似咯咯傻笑。
“对啊,娘子,我就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娘子最聪明。“宋天一拍大腿,半真半假。其实他心里着实佩服娘子,这方法着实可行,他去周叔家里,那小河已经结冰了。
“相公,少来了,那我们要制造一些捕鱼的工具才行。“林凤娘才不想和他贫嘴。
“捕鱼工具,怎么做?“这个宋天还真是不大懂,他以为弄几个竹叉,看到鱼就刺就行了,他肯定能百刺百中。
“相公,你想,我们可以用鱼饵把它们给钓上来啊。“这个方法行,宋天记得小时曾经看过有人是这样抓到鱼的。
“还可以用网把鱼给网上来啊,还有也可用药把鱼给毒晕给抓上来。“林凤娘继地说,她记得上次她割那辣蓼草做酒曲时,还剩下很多没用。那辣蓼草可是捕鱼的最佳神器,捣碎撒上一把鱼儿就给醉晕过去了。
“毒晕,娘子,那可是有毒的啊。”宋天能接受用网捕鱼,但用毒,这也可怕了点吧,那可是吃进肚子里的啊,总得要保证安全吧。
“相公,我说的毒不是真的毒,而是醉得晕过去的意思,那药效力过后,那鱼还是会醒来的,就像人醉酒一样。你放心,人能吃,吃了没有毒的。”林凤娘只能这样解释了。
“好,那我们现在准备试试。”宋天是行动派的,现在没法打猎,他还真是困在家里有点厌烦了,在这大风山,打猎成了他唯一的兴趣。
于是林凤娘用画了个图,简单地解释了做网兜经过,那是人工的手捞网,用圆铁或软木弯成一个圆,之后用那布把绕着圆缝一长布袋子,之后把那圆铁或软木固定在一根软木头上,看到鱼直接就用手拿着去网起来。
宋天一听,方法可行,这个太有意思了。
钓鱼,林凤娘觉得只有一个钩实在是太少了,一根线上至少得弄五六个钩才行,这样一钓就能钓一串了,效率要提高才行。
宋天一看,这个方法也可行,都蛮有意思的。
制作网兜、钓鱼钩的事情宋天就给包了,至于用药的事情宋天就无能为力了,这个当然是林凤娘负责。
林凤娘找到了上次用剩的辣蓼草,不错,还挺多的,够这次抓鱼用了。“小菊,你来帮帮我。”她让小菊用那手摇式粉碎机给直接捣碎成粉状,这下子药力就更猛了,这个手摇机子太好用了,得让马叔继续多做一点才行。
林凤娘去药房问范大夫是否还有别的药可以醉鱼的,毕竟这个营生得长期做,得多准备一下才行,她还真是后悔当初割辣蓼草时没多割点。
去了药房时,范大夫不在,去看周叔了。可是童三童四一听夫人想要找有没毒鱼的草药时,例如辣蓼草之类的。两人对望一下,马上扛出了几大捆已经晒干的醉鱼草、辣蓼草出来。
醉鱼草又称闭鱼花、鱼尾草、毒鱼草,它的花和叶根供药用,有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功效,全枝还能作农药,杀小麦的虫子。
它的全株都有毒性,这些毒素溶解到水里会对鱼类产生麻痹的作用,被麻痹的鱼就会自动的翻肚皮浮起来,但它不会将鱼毒死,只是像喝醉酒一样,过一段时间药力过后,鱼又重新恢复生机,所以叫醉鱼草。
当初他们在山谷下拔了不少这玩意义,但听说夫人只带走了那些值银子的药草,这一大堆不值钱的醉鱼草、辣蓼草差点丢到了药房仓库底了。
为这事,他俩没少被童一童二给取笑。现在没想到,夫人倒寻起这些药草来了,真是打个翻身仗了,看那童一童二回来还敢嘲笑他们俩不。
林凤娘没想到他们还有这故事,她忍着没笑喷,真是太高兴了,“哈哈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看来,连老天爷都在帮助她,这一大堆的醉鱼草、辣蓼草至少能有两百多斤。
“童三,童四,你俩立了大功,我会让人给记下来的,现在,赶紧帮我把这些草药给捣碎,我要用来抓鱼。”林凤娘安慰完他们,又赶紧派发新的任务。
“是,夫人!”童三童四一听,可欢喜了,赶紧忙起来,那马叔做的手摇式粉碎机他们药铺也分得了一台。
平时大家有事没事都喜欢抢着用这机子,范大夫可稀罕得不得了,叮嘱众人可要小心使用。这下子他们俩可就能光明正大的使用这机子了,真爽。
宋天那边在铁匠木匠的帮助下,也准备得差不多了,鱼网做了二三十张,鱼钩更是做了接近上百多个。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天气稍好一些,雪稍小一些就可行动了。真好,这院子里宋兰、李龙、李虎、叶尝、陈叔陈婶一家、周叔一家,都慢慢地习惯住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