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石达开神游南国 、李秀成马踏清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那石达开率大军离了湖南一路往老家广西而行。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石达开大军空空荡荡来到广西,想会一会家乡父老。他又命亲信石遇吉为先锋,以及石镇仑、石凤奎、石祥贞等本家兄弟,率八千精兵前去攻打桂林。
桂林当时是广西的首府,守将广西布政使姜益瀆听说石达开大军来了,便从悟州运来三千斤重的大炮,凭借桂林城四周用青石垒成的坚固城墙死守桂林。
石镇吉率部来到城下,城中大炮一齐开火,还有火箭、喷筒等一齐向太平军打来。太平军连续六次攻城,都没有攻下。石镇吉一看桂林城高池深,防守严密,便又往庆远府而来。
这庆远为广西的西北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伺机入川发展,还可以进入云南,为兵家必争之地。庆远附近的柳州为大成起义军占领,龙江上游弋着许多大成水师的战船。大成起义军是天地会领导是农民起义,首领陈开自称镇南王,有部众十万余人,先后攻占过悟州、浔州、平乐、南宁等七府及三十座州县城池。
石达开闻报取了庆远,便率大军在此休整,补充粮草,操练新兵,准备养精蓄锐再杀往湖南找湘军玩命。
一日石达开听当地人讲城北部龙江边有一名胜风景唤作白龙洞。此洞幽深曲折,寒气逼人,钟乳下垂,型状瑰异,洞没还有下垂巨型钟乳石,宛如蛟龙探海一般。石达开便有了兴致率部下几个亲信来游览此处。
他们来到城北郊只见此处山势巍峨险峻,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气势不俗。登上山中,远眺山下龙江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全城,俗称“铁链锁孤船。”幽见城中景物星罗棋布,一览无遗。山中古木森森,路边一簇簇金樱花和映山红交相辉映,林中不时传来布谷鸟的欢叫声,生机活现。
石达开等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山道徐徐而行,来到白龙洞前,只见此洞洞口高敞,洞壁布满了摩崖石刻,皆是前人所题之诗文。
石达开也效仿前人和手下诸将在此吟诗饮酒。石达开先作诗一首云:“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神游赏龙江,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览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照日虹。”
众人听了皆言好,随行的石达开手下谋士张遂某也作诗一首云:“春深花影谷,雨满鸟腾空。电扫龙吟雨,云飞虎啸风。看山双眼大,报国一心雄。碑各留千古,勾画映晴虹。”
大将石镇吉也作诗一首云:“古洞龙飞去,凭崖一望空。名山多妙景,隐幽有高风。地本因人驻,王真命世雄。从知游览处,掷剑化飞虹。”
大将石蔡亲也吟诗一首道:“灵境何年凿,幽深万象空。余闻发豪兴,欲往临清风。龙卧今应醒,人奇句亦雄。大呼拔长剑,天外断飞虹。”
大将朱衣点也作诗一首道:“侍驾游仙境,梯云蹑半空。岭头欣就日,洞口喜迎风。观山题诗雅,从龙国土雄。满言归途险,绝壑驾长虹。”
众人作罢诗,石达开又命人找来工匠将这些诗都镌刻在石壁之上以为传世。石达开游览的高兴,回到城中,又将庆远府更名为龙兴府,天天在城中整顿人马。另派出探马去打探天京太平军的动向。
再说此时太平军李秀成人马正在二打杭州。这次李秀成兵强马壮不同于上次的偷袭而是光明正大的以重兵集团层层推进打阵地战。
杭州的外围很快被肃清,新任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官位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要遭灭顶之灾。这杭州自古为繁华富饶之地,五代时便有吴越国,南宋时建都为临安,又被后人称为天城,后来马可波罗游历中国还称杭州为梦幻之城。
王有龄此人为福建人,早年贫困,全凭好友胡雪岩救济才到京中混了个官职,后来投靠两江总督何桂清。何桂清视其为亲信,让他去管后勤工作。王有龄倒是善于理财,把军饷军粮之类的杂事办的较为妥贴。
王有龄却没有打过什么仗,他怎料这次太平军人多势众决非上次那样来打秋风,而是下定决心打下浙江全省,用浙将的钱饷去和湘军死磕。
王有龄见太平军围城了,便和幕僚胡雪岩商议。胡雪岩是个生意人,对打仗却知之甚少,他便建议道:“大人不如去向曾国藩求援。”
王有龄却苦笑道:“那曾国藩素来和我不和,他巴不得咱们统统被太平军消灭。怎么可能来援呢?再说我上次起用了被曾国藩封杀的湘军将领李元度,曾国藩恨死我了。我虽然有皇上赏加头品顶戴,但支撑浙江危局,艰难丛丛,最棘手的还是军饷。”
胡雪岩听了道:“现在只有死马当活马医,如曾国藩见死不救,皇上必会责罚于他的。”
于是王有龄给曾国藩发鸡毛信求救,曾国藩却袖手旁观,还指示左宗棠也不要去救。曾国藩给左宗棠写信道:“如果你赶去也不见得能救得了杭州,到时侯肯定要挨骂。”左宗棠是个聪明人,闻言又觉得不去不好,落人话柄,便在路上慢吞吞的走,在浙赣边界仿佛迷了路,转悠了一个多月,就是死活不肯踏进浙江半步,坐等王有龄灭亡。
再说杭州城经过上次李秀成的攻占后,大小衙门通通烧光,无钱无粮,城墙也破坏了许多。而浙江境内的金华、衢州、严州、德清尽是太平军的天下,连绍兴、宁波也被太平军所取。王有龄每日在杭州城中眼巴巴的盼着援军来救,却不见一兵一卒的援兵,他那里知道援兵都在浙江省外看戏。他一看自己快完了,又上书奏请以左宗棠督办全浙军务,全省提督以下,统归左节制。他还在奏折中对左宗棠推崇备至,说他“体用兼优,才识洞达,韬略素裕,统兵纪律严明,所部尽为劲卒。并还愿交出浙江军务指挥全权,只要左宗棠一到,他就拱手让贤,俯首听命。”
王有龄还双管齐下,又让胡雪岩去上海采购粮草稳定军心。
李秀成此时却对杭州采取了攻心之战,分化满汉两派,结果城中的满人将军瑞昌竟然和王有龄产生的矛盾。后来胡雪岩押运粮草来了,瑞昌却认为可能会有太平军奸细一齐混入城来,死活不开城门。结果王有龄只能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胡雪岩的粮船,虽然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涯。杭州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苦苦支撑了46天之后,太平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用人海战术强行攻入城中,瑞昌等人在巷战中被太平军用乱刀砍死,王有龄一看大势已去,为自己准备了一杯毒酒,外加一根白绫,步其前任后尘去西防极乐世界报到了。
杭州失守,却乐坏了湘军和曾国藩,他们比太平军还高兴。湘军借太平军之手将浙江的满人八旗和绿营势力一扫而光,然后左宗棠人马大张旗鼓的开进浙江,下山摘桃子。
左宗棠上次和石达开太平军大战一场,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次来到浙江要大展身手,发挥平生所长。他先取衢州和李秀成的弟弟李世贤人马在衢州城下打了半年的拉锯战,最终拿下了衢州。接着又取了金华,然后又和英法列强联手进攻宁波。英法海上舰队强大的火力向宁波城中的太平军袭来,一时间左宗棠似乎成了太平军的克星。这个大器晚成的家伙几乎成了常胜将军。
再说李秀成一看左宗棠人马来势汹汹,不可力敌,又发现曾国藩猫在离浙江很近的安徽祁门坐壁上观,十分逍遥悠闲,还不买门票看白戏。心想:这曾国藩躲在祁门势必胆怯,不如先去取他的狗命。于是李秀成大军二十万,以辅王杨辅清为先锋杀向祁门,很快取了宁国,之后李秀成兵分三路,一路取羊栈岭,一路取德兴,一路攻建德,很快太平军完成了对祁门的三面包围之势。
祁门据说是个风水宝地,祁门旁边艳遇条可通航的祁水,由此可通往江西的军事重镇景德镇。祁门东面的不远处,是皖南山区的战略要地——徽州。曾国藩认为只要有一员大将固守住了徽州,自己就稳如泰山了。
其实祁门是一个兵家所云的绝地,此地居万山之中,地型如在锅底是个四面受敌的地方。曾国藩是个书呆子,他十分固执偏偏在此安下大营。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曾出来劝阻道:“老师,此处乃是一个危殆的险地,还是另觅一处易守难攻的大本营。”
曾国藩却狂妄的笑道:“想那太平军主力都在浙江富饶的地方打转,怎么会来光顾这边安徽穷山沟,保证高枕无忧。”
李鸿章无奈只得随曾国藩在此建立大营。不想李秀成大军三路来攻,曾国藩惶惶不可终日,便自卜一卦问江北是否会有救兵来?卜得一个《坎》之《观》。此卦即《坎》卦的变卦《观》卦,变卦通常以本卦卦辞为准。《坎》卦卦辞云:“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意思是说已经进入了陷井,但只要心诚,必能通,行事也会顺当。曾国藩以为无事,不料太平军很快就破了徽州,李秀成得意洋洋的立马徽州,把清营中的大旗踩在脚下,又挥师逼近祁门门户大洪岭和大赤岭。
曾国藩深感自己朝不保夕,既吟了一遍古文《哀江南赋》,然后写了一份遗书给自己的儿子道:“一无所成,不无耿耿。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诒万世口实。”
曾国藩担心自己死后身败名裂,被后人骂为满清走狗、民族败类。要知曾国藩能否保住狗命,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