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左宗棠大器晚成、杏花春长袖善舞
再说此刻宝庆的守将却是大器晚成的左宗棠。此人为湖南湘阴人,自号湘上农人,又自比诸葛亮。此人年轻时喜欢看杂书,到了二十几岁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还不如洪秀全。不过他的运气不错,道光十二年,他为自己花钱捐了个监生的资格去参加乡试,结果落选。无巧不成书,这年道光皇帝特意下旨,为了多给考生一个机会,主考官要重新批阅落选的“遗卷”以免人才遗漏。考官从五千份已被淘汰的试卷中挑出六份,其中之一就是左宗棠的卷子。于是左宗棠便幸运的捡到了一个举人的功名。
左宗棠到了婚嫁的年龄,却无钱操办婚礼,情急之下,干脆入赘湘潭周家当了一个上门女婿。
咸丰六年,太平军在广西打得热火朝天,年已39岁的“湘上农人”左宗棠却悠闲的在老家钓鱼,还在日记中写道:“秧苗初茁,田水錝铮。时鸟变声,草新土润。”
到了第二年太平军杀到长沙附近,左宗棠这条沉潜了近20年的“卧龙”。终于迎来了冲天高飞的机遇。据说当时林则徐路过湖南碰到左宗棠和他畅谈古今,林则徐认为左宗棠为不凡之材,今日湘江边仍立有左宗棠、林则徐舟中夜话的铜像。
但左宗棠苦无进士功名,比曾妖头还差一大截,曾妖头再不济还是个等进士出身,老左到了四十余岁仍是一个无功名的白身。他常失望的对亲友道:“非梦卜负式,殆无幸矣!”
咸丰四年太平军兵围长沙,当时林则徐旧部湖南巡抚张亮基到左宗棠老家湘乡县东乡柳庄请左宗棠出山相助。左宗棠效仿孔明故事,并不答应。
后又由江忠源出城亲赴左宗棠所住的白水洞相劝,左宗棠才肯出山。后来骆秉章当了湖南巡抚,左宗棠又看不上此人,竟躲在了家中。
骆秉章知道左宗棠有才,便施计把左宗棠的女婿抓了起来,引左宗棠来打官司。左宗棠无奈之下只得出来应付,又被骆秉章网罗到幕府之中当了一个狗头军师。
原来这种狗头军师一般都是绍兴师爷,这左宗棠山寨绍兴师爷,抢了绍兴师爷的饭碗,引得天下浙系文人对湘人十分不满。
到了后来光绪四年“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时,一些浙江文人官员联手去告湘军的状。慈禧便顺水推舟好好收拾了湘军一顿。
骆秉章十分信任左宗棠,竟然当了甩手掌柜,把公事一股脑儿前都扔给了左宗棠,连所有的奏折都是左宗棠写的。
左宗棠虽才华过人,但为人十分狂妄,说自己比岳飞还厉害。还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说曾国藩手下的将领都是些书呆子,还把曾国藩不重用的一些武夫委以重任,并公开宣称:“凡曾国藩不用的人,他都一律予以重用。”
这此石达开兵临宝庆城下,左宗棠便要表演一番。这宝庆位于湖南中部地势险要,民风剽悍,易守难攻,有铁打宝庆之称。此处古木连空,乱山无数,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刘坤一、江忠源等湘军名将均出于此。
左宗棠江湘中的精兵悍将齐聚宝亲城,城坚如铁,他还征集各地团练整训成军,又勒令返乡的原湘军士兵到长沙听令。乡土危急,省内壮丁纷纷报名参军。
再说那石达开大军号称二十万,连克桂阳、宜章、兴宁、衡阳、郴州、永州等地,各处的天地会乱党起义响应。
湘中一日数惊,吏命纷纷逃窜,骆秉章被石达开吓破了胆,全权让左宗棠去守宝庆。
在石达开眼中左宗棠只是以后文员老书生而已,并不放在眼里。石达开久经沙场用兵灵活多变,占有战略主动权。
不料左宗棠却是一个狂人,竟放言:“但借勇士五千人,书生何惧长毛十万。”
石达开听了哈哈大笑,对亲信谋士张遂谋道:“早知道这个老家伙如此大言不惭,本王要在宝庆把他的这群乌合之众全部消灭。”
张遂谋道:“翼王高明,左宗棠老书呆子手下都是一些新兵蛋子。我们手下这些百战余生的猛士足可以将他们一扫而光。属下有一计围城打援,我们围宝庆城而不打,坐待那些在省外的湘军来援救,然后以逸待劳设下埋伏将这些远道额头来的回援之湘军一一歼灭,生擒曾妖头。”、
石达开一听此计还真毒,又道:“计是好计,只怕那曾妖头上次在鄱阳湖被本王打怕了,借他一百个狗胆他也不敢来宝庆和本王对抗。”
张遂谋听了,笑道:“翼王神勇,倘若那曾妖头不回宝庆援救,湖南的父老乡亲就会骂曾国藩见死不救没良心,这样曾妖头失了民心自然也会败亡。”
石达开听了哈哈大笑,道:“看来这次本王围攻曾妖头老巢,攻其所必救,让曾妖头左右为难进退失据,这回也不好,不回也不好。让湖南的人民痛恨曾妖头,这样曾妖头手下的湘军就成鸟兽散了。”
张遂谋又道:“其实这些湘军都是傻蛋,我们太平军反的是满清,打的是八旗,又不是专门针对湘人,用得着他们如此卖力的为满清当炮灰吗?看来这曾妖头湘军只是咸丰的一枚棋子而已。”
石达开想了一下道:“看来这湘军还是有几分傻,不过据说湘军贪财,他们去省外打仗是想获取江南一带的财富。”
张遂谋道:“看来这些湘人是财迷心窍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打到江你鱼米之乡便成了刀下之鬼。”
二人定下围城打援的计划,便把手下的几十万大军环宝庆展开,石达开和张遂谋驻城南,赖裕新驻城系神渡滩,傅忠信驻城东泥湾,石镇吉驻城西,各据险要地形,构建营垒,挖掘壕沟,部置木栅、陷井,将宝庆城围得如铁桶一般,周围八十里均作长壕,比湘军围困九江还严密。石达开几十万人马,城外林深树密,比九江地险更险。
左宗棠坐困危城,一看石达开围城部队训练有素,营伍齐整,看来是想把自己人马都饿死在城中,这倒不是石达开以往作战的套路。
左宗棠心想:这石达开怎么山寨抄袭湘军结硬营、打呆仗的作战风格,这也不付版权费,真是无赖!不过城中粮草倒也充足,那咱们就慢慢耗吧!你石达开几十万大军每天要吃多少粮食,老子去断你的粮道。
于是忙命手下刘坤一率一支湘军精锐五千人,去打石达开的补给线,然后又让人将宝庆城外的民房建筑庙宇焚之一炬。使太平军不能用之作为进攻的屏障和掩护,暴露在清军城上的重炮威力之下。又命城外百姓全部撤入城中,所有粮草锱重,不能搬运入城中的全部烧毁,不以粮草资敌。
同时湘军严密控制宝庆城中,动员城中壮丁四处巡查,严防石达开派奸细混入城来。守城湘军又居民分队,由可靠的士绅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其人身自由,防止有天地会起义内应石达开。
左宗棠把守城新兵分数百小队,轮流上城当值,城中尚有湘军老卒七百人,以一个老卒管制新兵五十人,为督战队,不力战者尽屠之。
整个宝庆城处于左宗棠之铁腕之下,左宗棠还害怕石达开挖地道攻城,又挖通地下水道,使之相连,并筑蓄水池,随时准备引水淹石达开攻城地道。还派壮丁在城外挖掘深壕数道,藏精兵其中,各战壕间遍修工事、望塔,号兵往来其间,互通消息,将城防向外推进数里。
石达开却悠哉悠哉并不急于攻城,张开口袋坐等各路湘军援军前来送死。果然不多时湘军一部何绍彩人马来援,在洪桥被石达开打援人马团团围住。
这些湘军远道而来走的人困马乏,石达开大军以逸待劳。猛将石镇吉年方二十,手舞一对双锤率人马一个冲锋,将湘军援兵冲的七零八落,取得洪桥大捷,给湘军以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士气。
这石镇吉是石达开的远房族弟,从小精习武艺在十万大山中得异人传授,力大无穷。据说是喝虎奶长大的,手使一对重五百斤的大铁锤,所到之处清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清军皆称其为“石爷爷”。
万余湘军困于石达开的阵中,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艘独木船一般,很快就溃散而亡了。
石达开闻报大喜,封石镇吉为“协天燕”。消息传开,征战省外的湘军都陷入绝望之中,都来问曾国藩怎么办?
曾国藩也慌了手脚,竟然写信让在湖南老家的家人收拾金银细软往四川逃窜,引得世人一片嘲笑之声。
咸丰听说此事十分震怒,便来找兰儿商议。咸丰道:“近来石达开这家伙把曾老头防老巢给围了,曾老头看见石达开就像老鼠见了猫,死活不肯带兵回去救援,爱妃你看如何是好?”
兰儿想了一下道:“曾老头是个老书呆子,他害怕石达开骁勇也在情理之中。据说那石达开十二岁时就长得身材魁梧如成年壮汉,村中的人都称其为石相公,他每天坚持练习武艺,勤读兵书,是个文武全才,那像曾老头只会文不会武,连马都骑不好,更别说带队冲锋了,早尿了裤子。石达开手下诸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曾老头若去宝庆只怕是白白丢了性命。这湘军其实都是一群呆鸟木瓜,不会机动作战,只会围城硬攻。让湘军打运动战简直就是让老母猪爬树——一个字难啊?”
咸丰听了好笑,这兰儿怎么把湘军比作母猪,忍不住笑道:“爱妃好风趣,只是眼下湘军被石达开搞得首尾不能相顾,只怕会众叛亲离。现在绿营垮了,湘军再一垮,太平军再来个北伐什么的,岂不是很麻烦!”
兰儿听了,道:“皇上大可宽心,太平军都是南方人到了北方碰到八旗马队就玩不转了,成菜鸟了。那宝庆地势险要没有那么好打的。石达开几十万人马每日所耗粮草无数,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缺粮的,到时候几十万大军没有饭吃还打什么仗。据说石达开军中还有许多随军家眷,这些人也要开口吃饭,只要那左宗棠在宝庆城中坚持二个月,石达开必会粮尽而退,此围自解。”
咸丰听了点头同意,便下旨让左宗棠勿必在宝庆死守二个月,否则满门抄斩。左宗棠接旨之后,一看没了退路,便铁匠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死守宝庆,与宝庆城共存亡。
左宗棠又给部下打气道:“石达开手下人马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各地天地会跟着石达开混饭吃的,并无真心作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住城池,这些乱党便只能在城外伸长了脖子望着城中的财物望洋兴叹无所作为。若让石达开人马杀进城来,你们的妻儿财产统统将化为乌有。”
这些部下都生怕自己的妻儿财产遭秧,便纷纷下决心要死守到底,决不退步。好在石达开大军并没有组织大规模攻城,左宗棠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知道石达开的意图是要以逸待劳消灭回援的湘军援兵,把他左宗棠的宝庆当作一个钓鱼的鱼饵,让省外的湘军像飞蛾扑火一般长途跋涉回来乖乖送死。
左宗棠可不管那么多,他只要死守二个月成功便大功告成,可以加官进爵了。
再说那咸丰给左宗棠下完旨之后,又和诸妃来圆明园中西风秀色中的含韵斋玩乐。这西峰秀色位于园中“鱼跃鸢飞”之南,舍卫城之外,建于雍正年间为庐山风景之缩影。
西峰秀色的主体建筑位于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之上。正殿为含韵斋,周围曲折的回廊边种植有大量的玉兰树,每到春天,雪白清香的白玉兰花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有“方春花气袭人,寂入众香园里”之说。
这含韵斋的西面是一座临河敞厅,外檐悬雍正御笔“西峰秀色”四个行书大字。隔河相对的是小匡庐,中间有一个三仙洞,洞中可容纳二百人。乾隆称此处“轩楹洞达,面临翠山,西山爽气在我襟袖。”
咸丰拥着众妃在此处饮酒观景,这时四春之一的杏花春又来献舞助兴。只见她上身穿孔雀翠衣,下身穿淡彩色裙子,肩上披着霞披,头上戴着步摇冠,身上佩这许多珠翠饰物,显得十分华丽。
杏花春舞了一曲《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唐明皇所创的乐舞。开始时乐队以独舞、轮舞等手法,奏出节奏自由、悠扬动听的散序,接着慢拍子的中序引出舞者杏花春。
只见其飘然转旋如雪轻,舞姿如仙女下凡一般。然后乐曲进入“入破”阶段,节奏突然加快,急剧的舞蹈动作使杏花春身上的环佩缨络,不断的跳跃闪动。舞蹈在一断快节奏后突然收住,全舞在“长引一声”的慢节奏中徐徐结束。此舞从前最早为杨贵妃在木兰殿中表演,今日杏花春也学来邀宠,引得咸丰大声叫好。
咸丰又诗兴大发,吟诗一首道:“明园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翩如兰菬翠,婉如游龙举。慢态不能穷,舞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萝风。附耳时流盼,修裙欲溯空。唯恐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此诗形容杏花春之舞流畅的舞步婉如游龙,优美连绵的舞姿变幻无穷,低回处如破浪出水之莲花,急舞时如风中飞舞之雪花。修长的衣襟随风飘起,好像要乘风飞去,追逐天上那惊飞的鸿鸟。
杏花春一曲舞罢,咸丰觉得还不过瘾,便让她再跳一支。
杏花春便又跳了一支《柁枝舞》,此舞是从中亚传来的民间舞,伴奏以鼓为主,节奏鲜明,舞姿变化丰富,既刚健明快,又婀娜柔美。
舞者杏花春在鼓声中换装出场,其长袖时而应着鼓声飘起,时而低垂拂在华美的地毯上,既所谓“翘袖中繁鼓,长袖入花絪。”她那穿着锦靴的双脚随着快速复杂繁节拍踏舞,帽上的金铃随之发出清脆的响声。恰如前人诗中所云:“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衣摧。”
咸丰看了道好,观罢此舞后又赏了许多首饰给杏花春。这些首饰有金点缀嵌东珠菊花钿花、嵌珠翠花蝶耳挖钗、银点翠嵌珍珠蝙蝠簪、白玉嵌宝石扁方、银镀金点翠串珠流苏、金镶珠宝耳环,镶红绿宝石珍珠玳瑁手镯、镶珠翠耳坠、翠十八子手串、白金镶蓝宝石戒指、玳瑁嵌金宝石珍珠翡翠指甲套、和阗镂雕荷莲纹香囊、碧玺带翠葫芦纹佩、银镶珊瑚项圈、银镀金嵌宝石珠葵花纹结子、金镶珠宝帽顶、金镶珠石兰花蝈蝈簪、金镶珠九蝠挑头、伽南香碧玺扁方、红宝石点翠穿珠花、玳瑁镶珠石珊瑚松鼠葡萄纹扁方,翠雕桃子纹戒指、翠镂蝙蝠佛手石榴纹簪、金镶红黄碧玺花簪、银镀金嵌宝石串假珠凤纹簪、银镀金嵌翠万花瓶式头花、白玉凸雕雕枝花手镯、金錾牡丹纹嵌珠戒指、银镀金嵌珠梅蝶竹叶纹钳子、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金镶点翠蝙蝠耳挖、银镀金嵌珠宝瓶花、金镶红黄碧玺花簪。
这些首饰琳琅满目,看得其他妃子们眼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