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玄宗召见张果老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587字 发布时间:2020-07-07

“今日午时三刻,东市狗脊岭处决犯人!”金吾卫边鸣锣边高声叫道。

未到午时,狗脊岭早已人头攒动,长安城中百姓竟前赴后继争往视之,好比观百戏般热闹非常。

午时三刻已到,刀斧手除去犯人头罩,当案孔目高声读罢犯由牌。“犯人为何是当今圣上?”早有百姓叫道,众皆哗然。

“胡说!当今圣上亲下的圣旨,要将进宫刺杀皇上的贼人当街凌迟处死,犯人怎会是当今圣上!”另一名书生打扮的百姓说道。

“圣上常于千秋节与民同乐。每岁千秋节,圣人多御长庆楼,吾前年(开元二十三年)才往瞻拜,记得陛下容貌,与这犯人丝毫无差,怎会胡言?”此前认出犯人的百姓极力争辩道。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八月初五,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于皇宫内勤政楼设千秋宴,群臣共饮,以贺玄宗五十大寿,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北衙四军陈仗,列旗帜,被金甲。金吾及四军兵士陈仗而立;太常设乐;教坊大陈山车、旱船、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马隆饰入场为戏。

是日傍晚,玄宗于勤政楼下赐宴设酺,大会群臣。武惠妃侍坐于侧,身着蜀锦明黄海棠绮云裙,高高梳起的瑶台髻上,簪着三件步摇,此时三十有六,容貌秀丽,性情乖巧,深得玄宗宠幸。

高力士柔声细语地对玄宗俯耳:“启奏陛下,中书舍人徐峤携张果老于宫门外求见。”玄宗喜道:“快传!”

张果老,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老”字乃对其之尊称。玄宗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后,愈发迷恋丹道长生之术,自打听说张果老隐居中条山之后,多次派人相请,张果老皆不肯来见。此次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至中条山请张果老,终于肯来谒见。

张果老进宫,唐玄宗问:“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齿发衰朽如此?”张果老答:“贫道乃齿落发稀时得的道,只好这副样子。今陛下见问,不如把齿发尽去了更好。”说罢,将自己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又将牙齿敲掉。

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柱香功夫,张果老又走将出来,面貌大变,青鬓皓齿,愈于壮年,唐玄宗遂奇之,授其“银青光禄大夫”。

唐玄宗朝座下纵眼望去,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脸上,公主已三十三岁还未婚配,他这妹妹又甚喜修道,便欲将玉真公主赐婚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固辞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毕大笑不止,而后自怀中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

玉真公主名唤李持盈,是修道的女道士,诗仙李白曾写《玉真仙人词》赞叹玉真公主曰:“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此时王维也在筵席之上,王维看着张果老骑驴远去的背影,长舒了一口气。当初王维进京赶考,结果落了榜,只好出入各个王府中弹琵琶唱歌卖艺,以求功名。

正是妙年的王维怀抱琵琶,如歌姬般在公主府中为玉真公主自弹自唱了一曲《郁轮袍》,真可谓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撩人的嗓音和行云流水般的琵琶声交织在一起,听得玉真公主如痴如醉。玉真公主喜爱王维的才华,王维也仰慕玉真公主的美貌。

次年,玉真公主帮王维求了个太乐丞的官职,此职虽小,却可自由出入皇宫内苑,两人常在宫中私会。

王维才华横溢、仪表堂堂、玉树临风,玉真公主与王维两情相悦,欲助王维求取功名,于是再次为王维多方奔走,对主考官裴明复等人上下打点,帮王维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新科状元。

王维自知状元得来不光彩,心中矛盾。王维暗忖:“倘若科举全凭真本事,以吾之才华与学识,未必就落榜,然考生多半都上下打点考官,或倚仗家族威势。自己倘不寻靠山,即便满腹经纶,亦多半再度名落孙山,以此番科考视之,宰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与我同年科考,官 场上谁不想巴结当朝宰相,倘非玉真公主出面说情,今岁新科状元非张九皋莫属。既以玉真公主之故考取状元,倒不如勉力为之,做个好官,造福百姓,也好名实相符。”

王维为官确实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得到宰相张九龄赞许,这年王维被拔擢为右拾遗。王维和玉真公主卿卿我我之时,又觉得愧对糟糠之妻,曾做诗道其与妻不忘旧爱,其诗曰:“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话说李白与王维乃同岁,这年他二人皆为三十四岁,李白为人狂放不羁,见到玉真公主后便写出那首《玉真仙人词》,将玉真公主描绘得如九天玄女般,李白和玉真公主都喜修道,因此两人亦情投意合,玉真公主还将李白安置于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中。

对于玉真公主的移情别恋,王维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写下一篇《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送与玉真公主:“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李白嗜酒如命,常在玉真公主别馆里喝得烂醉如泥,跟李白相处久了,玉真公主觉得李白不如和她花间弹曲、镜前写真、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王维好,又渐渐疏远了李白。

被冷落的李白有一日在别馆里呆坐着,张垍来找李白喝酒,李白这日又喝得烂醉如泥,于是和张垍发了一通牢骚,写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云:“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说到千秋节,两年后的八月初五玄宗照例宴请群臣,天下却不似这般太平,吐蕃国常滋扰边境。这年的千秋节李隆基有些闷闷不乐。

中书令李林甫早已窥知圣意,拱手对玄宗道:“启奏陛下,今日乃千秋节,大唐江山千秋万代,万国来朝,彼吐蕃小邦,不足为惧,臣今日便发中书省制书至凉州,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勤加操练,以防吐蕃。”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军中有一名都尉,姓陈名刚,约莫五十多岁,负责镇守凉州。中书省制书抵达凉州后,陈刚召集众将士商议操练兵马之事。陈刚先是令军中一众长史、参军草拟讨吐蕃檄文,命长史、参军仿效三国陈琳所作讨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撰写。

长史、参军一干人等几易其稿,写了五六日方写完,呈与陈刚审阅,陈刚大发雷霆,拍桌子打板凳地痛骂了一众参军、长史,斥责:“汝等所作檄文与陈琳之讨贼檄文差距甚远,汝等给老子重写!”

赵邕----军中的千牛卫长史抬眼看了看陈刚发红的手掌,心道:“直娘贼!陈都尉手掌是拍桌子拍红了?还是肝火太旺导致掌心发红。”

长史、参军每改一次呈与陈刚,陈刚皆不满意,要么觉得文辞无气势,要么认为檄文之语句不优美,陈刚气得火冒三丈,好几次踢翻座前案台,甚至差点拔刀砍了长史、参军的脑袋,吓得众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到不知要如何修改才是。

讨吐蕃檄文折腾了将近三月,陈刚尚不满意,陈刚都尉一脸怒气地说:“姑且放着吧,等正式讨伐吐蕃前再行修改,本将军昨日收到制书,朝廷不日将派宦官到凉州视察我军,如今尔等竟连檄文都写不好!传我命令下去,令八品以上武官皆来本将军帐中议事。”

俄顷,八品以上武官均已到陈都尉帐中站定,陈刚道:“朝廷不日将遣中使至凉州视察我军,本将军已命副都尉草拟兵马操练之策,众将士都需好生配合副都尉,操练之策务书之详具,尤其是操练之策的开头,务必要将皇上和李中书对西凉军之期望,以及我军谨依皇上、李中书诰命苦练之状书写详具写。第二桩事,朝廷遣中使者来视察,此事非同小可,火头军要安排好中使在我军期间的膳食,驿馆也要尽心准备,切莫怠慢了朝廷特使。”

千牛卫长史赵邕敢怒不敢言,暗忖:“我等是来打仗的,可不是来写文章的。陈刚真他娘的混蛋,又是写讨贼檄文,又是写操练之策,从不操练兵马,吐蕃要是对大唐用兵,大家一块儿完蛋!”

众将士都等着操练兵马,可过了半月有余,陈刚还在让副都尉不断地改兵马操练之策,要么怪将士未好好配合副都尉,所供之各部操练策略不详具,要么嫌武官文笔太差语句不通,众武官和驿馆的驿丞常被陈刚骂得狗血淋头,甚至有被陈刚鞭棍相加的。

这一日,千牛卫长史赵邕刚被陈都尉训斥完,郁郁寡欢地回到帐中,与身边的参军报怨:“陈都尉斥责本将文笔差、语句不通。本将乃一介武夫,能开二百斤弓,能写出几个字便不错了,还要甚文笔,直娘贼!俺又不去考状元,况且每日在此写操练策略有个屁的鸟用,如若再不开始操练,吐蕃都要兵临城下了。”

参军答道:“长史休恼,小的曾听军中士卒说过,我军中有一录事参军,名叫杨牧之,金陵人士,乃进士及第。其父亦是金陵才子,宰相宋璟极赞赏此人父亲之策论,曾向睿宗和当时还只是太子的当今皇上呈览过杨牧之父亲的策论,宋相据此策论选用忠正贤良之士,朝廷内外无不心悦诚服。长史何不去寻杨牧之来代写操练策略?”

赵邕喜道:“此人何在?”参军答道:“小的也只道听途说,与此人素未蒙面,不知此人现在何处。”赵邕道:“俺亲自去寻罢!”欲知赵邕是否寻得杨牧之,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