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宋天、林凤娘吃过晚饭,去摘完药草打完猎后,两人带了五十斤的碎米和五十斤玉米去周叔周婶家。最近米价上长,白花花的大米会增加周叔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觉得金贵反而不敢食用,故宋天选择了碎米和玉米。
这些比大米和白面的价格要便宜一倍多。林凤娘暗暗敬佩自家相公的为人,连送礼都为别人处身设地的着想,真是难为他了。
果不其然,周叔周婶一看到是碎米和玉米,并且听宋天讲是粮食还没升价之前买的,周婶他们没有过多的推拒就收下了,周叔周婶再三感谢,表示要用周大、周小兄弟俩得的猎物折抵粮食。
宋天婉拒了,现在周家比较困难,林凤娘干脆告知周家,自己家过一段时间准备要开荒种植一些农作物,到时再找周叔一家帮忙,周叔他们这才放下心来。周家人经过这次事件,也想着到时学着种一些农作物,因此正中下怀。
去完周叔家,两人赶回石洞再背起一百斤的碎米,一百斤玉米去陈叔陈婶家。陈叔他们住在龙虎兄弟的不远处,两家各据一小山头,陈叔这边的山头偏小一点,也是一小土坯房。
陈叔陈婶的长子陈土15岁,闺女陈沙12岁,一家人靠着打猎为生,自从上次宋天和两家讲了周叔家的难处后,现在陈叔负责带着自家的长子陈土和周家的小儿子周小上山打猎。两个小娃一起有伴,打起猎来也称心如意,每天猎物收入倒也不错。
只是陈家人也是和龙虎兄弟遇到了一样的难题,本来每次分周小的一些野鸡野兔,平时是够买上一袋半袋粮食的,但自从这粮食价格突然上升后,分的猎物根本就不够买几斤粗粮。
陈叔一来觉得很为难,二来倍感压力,本想多给周家一些帮助,但自家儿子也是年龄撑撑直长。这山里人讨房媳妇不容易,陈叔也是年过二十,才从很远的外镇一户农户人家那里花了大价钱娶到的陈婶过日子。
陈叔对妻子很是疼爱,又会打猎,日子过得比普通的农户要好很多,故陈婶也就死心塌地跟着他过日子了。而这大风山距离陈婶娘家太远,出入不方便,所以陈叔陈婶一家也就没回过娘家。
陈叔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日娶上媳妇,所以就算是日子本来可以过得好一点的,但为了能节省出多些银子,早日娶上媳妇,家里也是过得尽可能的节省。
李家和陈家两家帮带周大、周小打猎的主意是宋天提出来的,当年,宋天的父亲也曾经给予过山里这些猎户们帮助,这些年来,山里就这几户人家,一家有难大家帮。
所以宋天这个时候送来的碎米和玉米,及时减轻了陈叔的焦虑和不安。宋天为减少陈叔他们的顾虑,告知他们这些粮食都是升价之前买回的,他和凤娘两人也吃不了这么多。
“大侄子,你给婶这送这么多粮食来,你自己家怎么办?”陈婶很开心,不再担心两家的粮食问题,陈叔这段时间就可以安心地带着两个孩子上山打猎,不用再困扰粮食升价的事情了。
宋天云淡风清:“婶子,你就放心好了,我们的这些粮食是在粮食没长价之前买的,买得可多了,我两又吃不了这么多。你们家人多可用得上。”
林凤娘也从宋天处理送粮食的这个事情学到了山里邻居的为人处事技巧,不得不说生活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要学的东西多着呢。
两人处理好这些事后,身心灵皆放松。晚上一盆热水澡,泡得两个人舒舒服服,夫妻俩亲热一番后过后,便一觉睡到天亮。
清早,用完早饭后,宋天二人去工地上检查了一下,两间屋子的瓦片差不多快盖好,林凤娘吩咐众人忙完盖瓦,下午再帮助木匠把做好的床柜搬进两间屋子。
叮嘱完众人后,夫妻俩收拾了两大箩筐晒干草药,这段时间没空转悠,每天挖的草药只有石上连、石耳、岩黄草、回心草、石橄榄等,估计也有六七十斤,两人背起箩筐匆匆往江高城赶。
卫掌柜知道林凤娘他们送药过来,连忙走了进来,林凤娘向掌柜打听了一下城里最近的情况,知道除了物价有些不升外,都还算稳定,并且粮食的价格只是比之前贵了一倍后,也没有大幅度长,只是买的人少了一些。
石上连、石耳、岩黄草、回心草、石橄榄等半干的药材都过完秤后,有六十五斤。这些药材也是晒了几天,水分没有晒得足够干,于是林凤娘还是让卫掌柜按干药材的一半价格计算,这次一共得了三百三拾两银子。
卫掌柜很感动,这种不贪财的夫妻真的很难得,每次这种半干的药材都只要了干药材一半的银子。这样一来,每次都是药店占了林凤娘的便宜,卫掌柜因为这事也被东家大嘉称赞和赏识,得了不少赏金,所以卫掌柜打心底里感谢宋天和林凤娘夫妻。
石上连、石耳、岩黄草、回心草、石橄榄等药材虽然不算特别的名贵,但因生长环境特殊,采集困难,特别是石上连号称“软肝草”需求量大,供应商也很少能供货,故是每个药店都需要的。
“噢,客官,你们又来了啊,欢迎!欢迎!”伢行老板这段时间烦恼极了,这粮食价格最近猛长,他都快养不起这些人了,最近差点让人啃吃米糠了。一见到宋天他们,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知道这是爽快的主,上次一会功夫就买三家人。
“老板,这回我想买十个八个能盖房子又会种田的稼汉子,可以接受他们拖家带口一起。”宋天、林凤娘简单说明来意。
老板一听要买十个八个,整个腰都挺直了,这桩生意要是能成,他不但能挣上一笔银子,还能省上十个八个人的粮食,现在这粮食这么贵,省了粮食就是省了银子。
“老板,这里不缺会种田的汉子,只是这盖房子的,我倒是要好好问一问。“老板很认真,不敢怠慢,怕得罪了大客户失了生意。现在那家伢行都巴不得能多卖出点人,省粮食。
经过老板精挑细选,终于挑出了五个会盖房子会种田的汉子,另外三个是曾经跟着村子里的人去做过盖房子的,另个两个是个头大,有力气,会种田,但没盖过房屋的汉子。其中有三个汉子是单独一人,其他七个汉子都有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