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别动,让这些强宗骁帅先发难。
“不错,咱们要沉得住气,先看看这位雄心勃勃的王爷如何平息强宗骁帅们的怒火。"
薛万彻靠近几名郡守坐着,他听到后面这几名郡守的议论,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
很显然,这些家伙是准备利用性子火爆的强宗-骁帅们达成目的。
就在他暗暗为李恪担忧的时候,李恪起身了。
这个动作惊动了所有人。
最外面篝火旁吃肉喝酒的山民部众都瞬间转头警惕戒备四周,手按在刀柄上。
很显然,谁都没有真正放松戒备。
"大哥。"魏叔玉连忙要阻拦李恪。
李恪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走向强宗骁帅一边。
“步荛,你是我的兄弟,这里的大部分人你应该都认识吧,给我介绍介绍。"李恪走到步荛面前说道。
步荛,一个自称步骘后人的汉子。散着的头发用一根麻绳系着,身上穿着独有的短腿裤,有点像后世的七分裤,不过要更加宽松,无袖衫。
听到李恪的要求,步荛当即起身,拍着胸脯说道:"殿下请跟我来。"
步莞介绍中,李恪勉强记住了四十几个强宗骁帅。
这些人都是有着数万部众的一方首领。
山民一旦打仗,都是男女借兵,一言之下,就可拉起至少两万人的势力。
而且还有其他小势力宗帅为其马首是瞻。
李恪看着这些人,单单是这些人,最低掌控着岭南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
而这些人口藏身山中,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恶劣。
对朝廷的粮赋一年交半年,甚至有些敢对武力抗税不交。
总之说白了,双方都凭借武力维护利益,到最后大家都有损失。
“各位,坐下来,不要担心,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举行宴会,而非城内,就是为了免除大家的顾虑,周围也没有什么伏兵。”
“谈不拢,大家天亮后自行离开,我绝不阻拦!”
说着李恪就席地而坐。
步荛已经熟悉李恪,并且对李恪有一定的信任,否则他也不会带着大部分宗部山民出山。
其他人彼此看看,在李恪周围坐下。曹富贵等一帮丝路来的商贾松了口气,接着就不在关注,低声的开始聊天。
只有五十四州郡守还紧盯着这边。李恪始终保持着笑容,扫视一圈周围的强宗骁帅们,询问道:“有什么疑虑,大家可以提出来,不要有任何的担心。”
沉默片刻,有一人瓮声怒道:“没什么好说的,吴王想要吞并我们,那也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实力?"
“什么叫吞并,是你想要割据一方,还是你不承认唐人的身份?无论是其中任何一种,本王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只要你说是,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说是,本王都会在你们回去之后,立刻发兵进攻!”
谁都没想到,刚才还满面笑容,谈话和气的吴王,转眼间就变脸了。
甚至直言要用兵征讨。
“传闻这位吴王心情乖张,果然如此。”
“嗨嗨,有好戏看了,竟然如此要挟这些强宗骁帅。”
....
薛万彻听着周围郡守小声嘀咕的话语,不由暗暗皱眉,不管怎么说,李恪都是大唐皇子。
同时他也十分奇怪,李恪刚刚才约束他,要他承诺,三年内不得用兵征讨,怎么转瞬就放出狠话了。
所有强宗骁帅的脸色都变了。
第一个发话的也不例外。
外面更是已经泛起阵阵的杀气。
李泰停下了和岭南士族探讨左传春秋,只觉得心惊肉跳。
"你们都不说,那本王说说。"李恪这个时候开口了:“是因为如果你们不接受唐人的身份,或者想要武装割据,你们都是想要分裂天下,这是绝不容许发生的事情。"
“唐人的身份是大唐天下,所有子民都必须接受的,你们是诸多唐人中,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族群,就好像北边接受大唐统治的突厥人一样。"
“这是关乎一个朝廷的问题,是绝对不容讨价还价的。”
“在往大了说,华夏这个族裔,根据华夏史书上的记载,大家都是华夏族裔。楚人、越人是商王朝占据中原后,夏王朝部分遗民向南迁徙发展形成的,只是后来大家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罢了。"
“放大到整个华夏族裔中,整个塞北草原,整个吐蕃高原、辽东半岛上的高句丽人,其实都是最早的部落先民们为了生存迁徙,到了当地后,根据当地的境,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习俗延续发展形成的。”
郡守们脸色大变。薛万彻同样如此。
士族、李泰均都是如此。野心!
最后这几句话,充分展露了李恪的野心。
李恪定义华夏族裔,充分展现了他的野心。
他为大唐攻略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
大家都是华夏族裔,战争只是为了大一统,而非国与国之间的掠夺!
薛万彻暗暗打量着李恪的背影,火光映照下,不知为何,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峥嵘。
“你们来说一说,大家承不承认唐人这一身份吧,谁不承认,现在就可以走,我李恪对天发誓,保其平安回去!大家战场上一较高下!”
“我们没有否认自己唐人的身份……”有人弱弱地说了一句。
“是,我们是唐人。"
“吴王误会了。"
……
大唐已经一统天下,大唐朝廷、军队的势力都已经进入岭南,并且都十几年了。
大唐的龙旗都在岭南飘了十几年了。各武装势力的宗帅早接受大唐的统治了,只是从来没有人提唐人、华夏族裔这个概念。
华夏族裔还有些云里雾里的。
可唐人的身份这是大家都不能反对的。
反对就成了割据一方,成了分裂。虽然大家都是半割据,可却也没有人明目张胆地承认割据一方,完全不受大唐律令的约束。
“既然大家都承认是唐人,有了这个共同认识,我们就有了继续谈下去的基础了。"李恪笑着说道。
“我们都是唐人,你们是岭南唐人,我是关中唐人,还有河北唐人,河南唐人……”
“大家彼此之间就是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罢了,我说的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就是采中原儒释道法等百家之精粹,融合你们各自特色的文化和习俗。”
“大家在一个唐律约束之下,在所有人平等的框架内生活。交流,形成我们岭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发展岭南的民生,推动岭南的繁荣。”
“为此,我推出了民宗裁决,有朝廷和你们共同组成一个裁决,一旦发生了矛盾,将会在唐律的框架下,结合双方的风俗习惯,增设一些地方性的律令来解决矛盾分析。”
“而不是将矛盾演化为大规模的刀兵之争,造成兄弟间的流血牺牲。"
“真的能做到平等?你们汉人……"开口说到你们汉人的时候停下,连忙改口:“朝廷能保证不欺负我们?”
李恪笑了笑,这名骁帅有这个自觉性,看来刚才那番狠话还是有些效果的。
他扭头看着步荛,说到:“步荛大哥,你给大家说说我们双方制定的民宗裁决条例。”
步荛点了点头,郑重其事说道:“民宗裁决,现在还不完善,殿下说了,主要是由于参与的宗部太少,还需要逐步完善细化。”
总的原则是。
“一、所有人唐律框架下一律平等。”
“二、充分尊重各方的习俗、文化。”
“三、为了能够帮助各宗部更好的融入朝廷,并且在朝廷中担任地方性官职,在尊重文化、语言的基础上,在各宗部同时教授中原文化和语言。”
“四、朝廷有义务帮助各宗部山民改善生活条件,从山中搬迁,规划群居地点,要充分考虑各宗部的意见,为免除各宗部担心,一律采取就近搬迁原则,为免除各宗部的后顾之忧,绝不会破坏各宗部原有的山间群居点。"
“各宗部可以主体留在山中,派遣部分青壮劳力先行出山在规划的群居点配合朝廷进行建设定居点、垦荒。"
“五、一旦全部搬迁完毕,各宗部山中田亩依旧归各宗部自行所有和分配,注:各宗部山外分配田亩,宗部骁帅头人不得抢占耗夺,不得私自转让售卖!山外田亩,百姓只向朝廷缴纳粮赋,各部宗帅不得征收,山中田亩不算,朝廷会帮助山民,合理地利用山中田亩。"
.....
步荛还在往下读,可他看着当第五条,尤其是后面备注的规定被说出来后,和他一样的强宗骁帅眼睛不由一亮,他就能猜测到这些人心中想什么了。
把山民全部搬迁出去,以宗帅的身份,独霸整个山中的田亩!
至少也要霸占绝大多数!
他是步骘的后人,虽然为强宗骁帅可中原的各种经义没少看过。
他很清楚,身边这位吴王就是给所有强宗骁帅埋下了一个歹毒的诱饵。
只要咬了,今后就别想得到麾下山民的拥戴了。
可真要说李恪是故意的,还没有一丝一毫的把柄。
这阴谋只有对贪婪短视的人才有用。而只要体恤麾下山民的人,能忍得住这份诱惑的人自然没事。
大家拥有了山外平原,水利设施完善的良田,还能保存山中的田亩,就近安置,如果朝廷不守信诺,大家完全可以随时回到山中。
吴王李恪可以说为大家想的十分周道,连退路都给想好了,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又怎么能说李恪暗中埋下了毒诱饵呢?
贪婪而被山民部众抛弃,只能说是活该!
到时候部众彻底倒向朝廷,吴王正义的刀就会落在贪婪者的脑袋上,斩少数贪婪者,而彻底得到大多数人的心。
“吴王你真的容许我们保证山内山外同时拥有两块地盘?"有人在步荛刚说完就迫不及待询问道。
山外的平原谁不眼馋。
只是大家不敢距历代的朝廷太近罢了。
当然也有眼前这位宗部骁帅们引导,除了山,他们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而李恪允许保留山中的田亩,并且还容许自由分配,还帮助提供发展山中田亩,操作得到,比他们当个骁帅收入更多。
久居深山当个土皇帝,未必有到外面当个士族富翁好。
他们很羡慕那些士族人的。
“当然!这份承诺,本王会以本王的名义,以及五府经略使得名义签订,并且会联合五十四州郡守做出承诺!”
“当然说实话,本王现在还没有说服五十四州的郡守们,与你们谈完后,本王还要去那边谈。"李恪大大方方的承认,指了指身后的郡守们。
他又对曹富贵等人招了招手。"王爷。"
"王爷,是不是需要我们,您说有什么需要,只要你差遣一声即可。"
……
曹富贵等人跑过来,拍着胸脯说道。李恪压了压手,让众人坐下,然后笑着说道:“你们冲着我来了岭南,我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不是吗?"
“我就用老曹老刘举个例子,老曹是做染布生意的,老刘是做茶叶生意的,你们两个的生意现在也做大了,可据我所知,你们在布匹和茶叶的来源都不是特别稳定,就拿老刘说,送了我一座茶山,还是你临阵抱佛脚卖的对吧?"
刘有德讪讪一笑。
李恪笑着说道:“眼前这些骁帅们的宗部从山中搬出,山中会空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虽然比不上外面有农田水利的平原良田,可这么多年的开垦维护,也算是难得的热土,种植桑树、种植优良品种的茶树,无论是环境和气候是不是也不错。”
“你们还可以把吐谷浑种植的棉花拿到这边来种植。”
“还有各种香料等等,总之岭南绝对是一块宝地。"
“你们与各个宗部进行合作,他们有土地,你们有钱,你们不要觉得山民好骗就做奸商,山民也不要用武力逼迫,公平交易的原则下,我是大力支持的。’
“山民们从山中走出来,有了自己的田地,富裕起来是很快的。"
“整个岭南人口虽然不是特别多,山民一百五十万,各州府百姓差不多也有百万多,这就是两百万人口,你们想一想,是不是有很多机会呢?”
“各位宗帅,舍弃了山外土地你们要收取的供奉,我给你们指出的这条出路是不是更有利呢?你们的部众是不是更能从其中获利?”
“本朝的国策就是为实现天下大同的盛世,为百姓谋福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如此!"
崔莺莺坐在篝火旁边,听着夫君侃侃而谈,再看看此刻就连士族都探着脑袋倾听,火光映照下,她的脸上露出好看的笑容。
财帛动人心。
......
丈夫给曹富贵等人指的出路,同样吊足了岭南士族的胃口。
丈夫故意先跟强宗骁帅谈,就是要给岭南士族一个警告。
不是躲着不出来吗?
不久后要你们求着拜见!
她的夫君做任何事情,从不以命令的方式来执行,纵使能够用利益引导了实现。
一百五十万山民从山中走出,融入大唐。
在岭南的平原地带农耕渔牧,整个岭南瞬间就会活跃。
"吴王这是完全不给我们插手其中的机会吗?"
“他是要用这群外来户的走卒贩继承山民搬迁出来的庞大利益?"
"不行,不能让这块肥肉全被这群外来户一口吞了。"
……
薛万彻听着身后郡守们转变风向的讨论不由傻眼了。
随后李恪起身,留给曹富贵一群人足够的空间自己去和强宗骁帅们讨论。
窦诞在旁边确保彼此的讨论交易公平即可,
他走向郡守一边。
李泰身边的士族急得抓耳挠腮张望,生怕代表他们那些人,按照原计划,给吴王李恪下马威。
“王爷。”
“拜见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