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极为厌恶哲学家说的这句话——慈悲为怀的人在战场上存活的概率是最小的——完全就是宣扬暴力!真是愚蠢至极!这句话无异于公开鼓励暴力行为。大声嚷出“一派胡言!”四个字后科学家恨不得连珠炮似的说出种种反驳性意见,结果竟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憋急的嘴角肉打颤,最后只是加强性的再说句:“真是一派胡言!!”
最吃惊的当属医生了,原以为头昏乏力的科学家是没能力大喊大叫的,毕竟科学家许久没对他大声说过话了,以前科学家还生龙活虎时,医生在思想工作上稍有差错就会迎来科学家对他的大声评击,自从科学家头昏乏力以来,大声的批评像没有了,哪怕实在需要批评,也只是用沉重的语气,声音虽不大了,但每每如此,医生总感觉事态像变严重许多。
“一派胡言”后大家都等着科学家对哲学家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各自做好听的状态。
见科学家没话说的样子,作家就问哲学家:“你说穷苦士兵为坏人卖命去屠杀和镇压穷苦百姓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军令如山,第二点是陌生不重视意识影响,那第三点是什么?”
科学家的突然大声喊叫一度打乱了哲学家的思维,也有点生气科学家说他一派胡言,自认为在人性的认知上,自己对科学家有着压倒性优势。
作家的问话让哲学家恢复思绪道:“第三点是受思维难聚集定律影响,这个名字也是我首创的,但感觉这名字以后要改下,不过我暂未想到其它好名字,现在将就用下这个名字,思维难聚集定律,从字面理解就是思维很难聚集在一起,直白的说就是很难想到一块去,团结不起来,穷苦士兵为坏人卖命去镇压和屠杀穷苦百姓受这个定律影响很大,即便是坏蛋阵营,穷苦士兵也是占多数的,大多也是平民百姓家的娃,迫于各种原因在坏蛋阵营里当兵,既然穷苦士兵那么多,为什么他们还要听坏人指挥去镇压和屠杀平民百姓呢?他们为什么不拿起武器一起和穷苦百姓来推翻暴政呢?明明他们手里是拿着武器的,为什么就这么听话去镇压和屠杀穷苦百姓?除了前面说的军令和陌生不重视意识两点原因外,思维难聚集定律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太难使这些士兵的思想集中到一块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也就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想要每个人的思想聚拢到一块来造反,难度系数是最大的,这里就特别需要有天才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人出现来把士兵们的思想聚拢在一起,像扭麻绳那样扭在一起,只要思想聚拢了,那坏人阵营将会从内部彻底垮台。按道理来说,士兵们都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平民百姓受暴政压迫得受不了造反了士兵们理应是响应支持的,但事实并不这样,反而会替坏人卖命镇压和屠杀穷苦百姓。是不是矛盾得很,所以说,士兵们的思想其实是分散的,会受到利益、恐吓、私心的影响,导致思维上的分散。在已有的体系下,最容易组织的当然是现有体系的管理者,所以暴政者很快就能组织起来,士兵们便成了施暴的工具,期间也会有士兵违抗命令,拒绝屠杀和镇压穷苦百姓,但因为是零散的抵抗和不听命令,形不成规模,所以很快就被处决,枪毙了。这种恐怖手段又巩固了其管理,在没有特别的外部事件引发思想一致性时,想要去凝聚士兵们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各人的思想侧重点不同。哪怕你在坏蛋阵营里,面对穷苦士兵大喊:穷人不打穷人!——用处也是不大的,而且你最大的可能是被当场处决,即便你不大声鼓动士兵,小心翼翼的周旋在士兵中做策反的思想工作,也极有可能被某些为一己私利的士兵举报揭发,有可能是为酬劳奖赏,有可能是为加官进爵,有可能是担心被牵连,总之各人思想侧重点不一样,有太多的阻碍使你无法把士兵的思想聚拢一块,时刻受到着思维难聚集定律影响,只有当外部事物发生重大变化,直观且明显的利害特征可以造成士兵们思想拢在一块时,才不会受思维难聚集定律影响,比如说,当一个部队派去镇压和屠杀造反的穷苦百姓,在此过程中,指挥官暴躁贪婪,克扣钱粮军饷,以至于士兵们穷困潦倒饥饿难忍,外部条件如此,很容易使士兵们的思想拧成团,进而反抗甚至直接哗变杀死指挥官,因而,外部事件越直观明显的呈现利害分化,群体思维越容易聚拢,反之,则越难。天才的组织者和活动家能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发现了外部事件趋近两极分化的时候及时的加以利用,才得以事半功倍的使群体性思想聚拢起来,达成既定目标。”
商人若有所思道:“你刚才……你刚才说——”
“等等,让我先说完。我很快说完了,等我说完你再说不迟。”哲学家用手示意商人停下,“综上所述,不管是反君主暴政的战争还是军阀间的混战或是革命战争,总之一切战争,士兵的组成几乎都是穷苦百姓,而穷苦士兵甘愿为坏人卖命去镇压和屠杀跟自己类似的穷苦人的原因无非就这三点:第一点是军令如山;第二点是陌生不重视意识;第三点是思维难聚集定律。受这三点影响,导致了穷苦士兵间没能联合起来共同推翻压迫集团,反而跟着助纣为虐的原因。我的话说完了,你刚才要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商人道:“你刚才说到指挥官克扣钱粮军饷,士兵又穷又饿,导致思想聚拢在一块,去反抗甚至哗变直接杀死指挥官这事,我觉得这事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处境,农夫是指挥官,而我们是士兵,额……你们觉得类不类似?”
“一点也不类似!”科学家迅疾大声说道,“完全是两码事!大家散了吧,没什么好讨论的了,散了散了散了!”
冬天一日日过去,仍然是冬天,也许是吃不饱的原因,大家总感觉身子不暖和,面露菜色的,也渐渐出现了科学家那样头昏乏力的迹象,即便精壮如军事家,也常感到浑身无力,精神欠佳。与此同时,大家发现农夫又胖了些,脸也红润不少。老呆在卧房的美女,自然是最精致饱满的,但却不常见,颇让人遗憾。军事家看到脸变圆润的农夫总觉得一股怒气要冲上来,但偶尔看到变丰腴的美女,却并没有怒气,也不讨厌她贪吃,反而觉得赏心悦目,让其通体温热舒服。
“我们头昏乏力完全是营养缺乏造成的!”
商人在一次吃饭时大声说出这句话。
坐在旁边的军事家立马颤抖起来,科学家见状要起身安抚,不料刚起身就晕背过去,素面朝天倒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了。大家见怪不怪,因为他已多次这样,过一会自动会醒来。
政治家冷冷的看了眼失去知觉的科学家,转身笑着对军事家说:“军兄呀,实不相瞒,你瘦了很多,再瘦下去……哎……感觉农夫一只手都能把你拎起来跟崽子似的,你瞧农夫一天比一天壮的。”
“哐吱!”
正巧农夫这时推门进来,向大家宣布明日宰猪。
这让军事家失去发怒的动力,每次宰猪都意味着大口吃肉的,本来政治家的话几乎要使他暴动,现在他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看着农夫了。
猪的确杀了,当日除了农夫和美女,其他人都暴饮暴食。连一向克制的、认为突然暴食对胃不好的医生也忍不住吃撑以至于感觉要爆的程度,政治家也吃得动弹不得,那日,基本上所有人吃饱后都是长时间坐在餐桌前,靠在椅背上,打着饱嗝,抚摸着肚子的,脸上出现了许久未见的满足感,安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