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镇地处益杨县最南边的丘陵坡地的交错地带,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场镇。
东沙市曾经是巴蜀省的特困市,益杨县又曾是东沙市特困县,而小童镇又历来是益杨县最不起眼的场镇。
然而,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曾经发生了一桩催人泪下的凄绝故事。
大约是明朝后期,具体年月现已不可考,相传这一代出现了一个十分厉害的“草口”,专门吃生育了儿女的青年夫妻。
所谓草口。据老一辈人说,就是福薄命寡之家的人死以后,穿了过分鲜艳的衣服下葬,又被子孙埋在了形胜过分之地,导致活人之福德,阴人之荫庇反而受风水宝地所制,家族便因此会有大劫难。同时棺中的死人阴气被大阳所冲,反而越发凝而不散,这人便经久不腐,血流不停,指甲疯长,继而破棺而出,形成厉鬼!这便是草口了。
据说这个草口是生在一处被称为“金线吊葫芦”的风水宝穴。
当时的益杨望族是被称为本地蛮子的杨家。杨家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时人深恨之。杨家人也知道自己败完了祖上之德,耗尽了先人之荫,一直千方百计想要续上这份福荫。
后来来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瞎子道人,指点杨家人说某地有一处风水宝地。那里北倚峭壁,南面青谷,东衔远山,西吞长河。一湾溪水自西边长河分出,流经这片区域,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倒葫芦地形。从北面的峭壁之上望去,一股金色之气倒悬其上。正是传说中的“金线吊葫芦”的绝佳宝地。埋长者于此,后人必定兴旺辉煌。
杨家人得知此事,心花怒放,不知这是要灭他全族之计,家主死后便被急吼吼埋进了这“金线吊葫芦”的宝地。
这不但直接导致后来杨家的大劫难,几乎被张匪灭了全族,而且直接催生出一个为祸甚烈的草口。
由杨家家主所变的这个草口十分厉害,到处吃青年夫妻,四处来的和尚道士端公(人死以后请来做法的神棍)均束手无策。导致这一带尽是失独的老人,孤苦的小童。
无数的小童失去了父母,可怜不尽,因此时常聚在河边的青石桥上追思父母,嘶声痛哭,同时彼此交换好容易劳动得来的一些红苕地瓜等吃食。
时逢天下大旱,河水也干了,庄稼也死了,小童们连红苕地瓜这些吃食也得不到了,便相约在时常交换物品的青石桥上,意欲以死殉天!
这一天,天气十分特异,天空呈现出一种怪异之极的深黄色,天际又空又亮,像漂浮着一层薄薄的清油。衰败的青山,腐朽的马路,以及那光秃秃一望无际的田野悉数被映照得一片黄亮。老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只是这一天,黄亮亮的天际却丝毫没有下雨的势头。
眼看便要发生千古惨剧!
这时,一个疯疯癫癫,穿得破破烂烂的瞎子道人,不知来所,走上了青石桥,嘴里吊着声调唱道:“饿死人啦,饿死人啦。”
小童们都转头看他,只见这烂老道左肩搭着一把蒜,右键搭着一串鲜红的海椒,嘴里一个劲儿唱“饿死人啦,饿死人啦”。
有小童问他:“你为什么不吃蒜?”
烂老道说道:“蒜蒜蒜,光串串!”
又问他:“为什么不吃海椒?”
烂老道说:“海椒那么红,把把却不红!大路两旁无人走,千里人家无火烟;老年人死在屋团转,年轻死在路旁边!”
小童们一时惊呆了,不知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又想再问时,那烂老道却已不见了踪影。
小童们恍然惊觉,只觉失去了父母,人生悲苦,尽皆嚎啕大哭。哭声越来越大,泪水越来越多,逐渐汇聚成河!泪尽之后更泣出血来!
当他们的血泪流干之时,青石桥下的大河就又开始奔腾流淌了。
因此,为了纪念这些伤心凄绝的小童,这条血泪之河被人们称为小童河,称小童们交易过的地方为小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