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大婚(1)
书名: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作者:公子欢喜否 本章字数:3075字 发布时间:2022-08-17

年节过后。


筹备吴王婚礼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太极宫。


暖阁。


长孙无垢说道:“现在朝廷国库充盈,内帑也有些结余了,是不是风风光光地给恪儿办这个大婚典礼?”


闻言,李世民摇了摇头,握住妻子的手说道:“不行,我知道你觉得对那混球有亏欠,我又何尝不是呢?”


“可亏欠不能用这件事情来弥补,这只会让有心人提前察觉你我的布局。”


“这不是弥补他,反而是害了他。”


哎!


长孙无垢无奈地叹了口气:“可让他以庶出皇子,低于承乾和青雀的规格完婚,十一完婚,元宵就要离开,我总觉得亏欠这孩子太多了。”


“民间有句老话不是说吗,儿子就是讨债鬼转世,反正我们上辈子都欠着这混球了,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怕咬,欠着吧,下辈子还他。”李世民笑着说道。


长孙无垢听闻后,不由嗔怪瞪了眼丈夫,随即也莞尔笑了。


……


随后,吴王大婚一切从简,规格低于太子、魏王的口谕传到礼部,皇帝着礼部开始筹备。


而这个消息也不胫而走。


“哎,吴王什么都好,就是不会投胎。”


“可不是吗,丝路每年给朝廷创造百万贯财税,刚刚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就因为是庶出的皇子,规格就必须比太子和魏王低一等级。”


“这也更能体现吴王说的,朝廷是有强烈意愿为百姓谋福祉的,如果每个皇子大婚都从简,可以节省多少钱。”


……


百姓为李恪感到不值,又同时认为这是朝廷意愿的一种体现。


聚集在东宫的人则为此弹冠相庆。


崔知温拱手恭贺道:“太子,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在陛下和皇后心中,嫡庶始终是有分别的,当日陛下与皇后闭门不见,是有其他原因的。”


其实大家都更相信当日之事,正是崔知温口中的其他原因。


帝后不是针对太子。


冷漠、对峙是针对站在太子身后的关陇系。


不过当初关陇系多少还是有些怀疑的。


现在李恪大婚的规模,无疑让那很轻微的一丝怀疑解除了。


李承乾也一脸的得意,听闻这个消息,他在东宫无人处大笑三声。


父皇母后,始终都是他的父皇母后!


父爱母爱,诸多皇子中,无人能够跟他分享!


这是独属于他的!


“太子,您当初的大婚规格就已经太简单了,现在吴王的规格更低,这大婚可是寒酸的厉害,恐怕也就是一般士族人家的规格了。”有人笑着说道。


哈哈……


一时间,响起一片哄笑声。


似乎李恪寒酸的婚礼,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


笑过后,裴承先试探着询问道:“两位世叔,对待吴王大婚之事,我们关陇世家应该准备一份什么规格的贺礼呢?”


“不看僧面看佛面,崔家小妹毕竟是我们关陇系的才女,而且为关陇系付出这么多。”


虞世南瞥了眼裴承先,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有老伙计裴寂的老滑奸诈了。


他才不相信裴承先会好心好意给李恪祝贺。


其实不过是变相地询问他们对待李恪大婚,关陇系持什么态度罢了。


虞世南和窦威相互对视一眼。


李承乾期颐地看着虞世南和窦威,他想要两个人否决,可作为长兄,这种话他还不好明说。


笃笃笃……


窦威食指敲击着桌面,略作沉吟后,手指敲击的动作停下,斩钉截铁的说道:“经过此事,大家已经彻底的撕破脸皮了,就没有必要搞什么一团和气,和光同尘的样子了,正好也乘此机会,教一教吴王怎么做人!”


“让这冷冷清清的大婚告诉他一个道理,这天下缺什么人都可以,但是缺了我们士族,他这独角戏注定是要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承乾不由得微微皱眉,这话听得不知为何,总觉得很不舒服。


不过很快他就被窦威后面的话而吸引了注意力,感到高兴。


这就是他要的结果。


“听世叔的,让他感受感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世叔说得太好了,是时候让李恪知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受了!”


……


窦威的话,受到了在场许多人的附和。


裴承先笑着拱手道:“小侄很想留下来一看,可惜要马上返回益州了,可惜了。”


哈哈……


在场许多人又是一阵畅快大笑。


笑声落下,虞世南提醒道:“贤侄你要记住,接下来你的担子很重,你提前回益州的决定是对的,益州担负着围堵李恪的重要关卡。”


“他的才能全都在商贾之道,商贾在于流通,没有流通二字,他纵有点金之手,也只能自怜自叹,叹苍天不公!”


虞世南说着唇角微微上扬,泛起一丝冷笑:“所以你回去要做好准备,确保益州境内不会有人成为他的附庸。”


“他那些兄弟无所谓,他们改变不了围堵的局势,主要是那些益州本土派!”


裴承先起身,笑着十分自信地说道:“请世叔放心,承先一定不会让诸位同仁失望!”


他已经与益州本土派的士族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那些人都要仰仗他裴承先吃饭,他裴承先就是益州的土皇帝!


裴承先的自信让虞世南放心了不少,叮嘱道:“那就早先准备动身吧。”


“是,世叔!”


时间转瞬即逝。


正月十一。


李恪大婚当天。


早朝免了。


房玄龄、杜如晦依旧保持着习惯,天色未亮,就骑马不紧不慢地往皇城方向赶去。


一路上。


房玄龄打量四周,惊讶道:“今年长安的百姓元宵还没有来,就已经开始张灯结彩了?”


“未必。”杜如晦打量着四周,朱雀街沿街的店铺挂上了各色彩灯,周围一条条小巷中,家家户户门外也都一夜间挂起了彩色的灯笼。


上朝都不需要挑灯了。


杜如晦说道:“玄龄,你可别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我们的百姓还没有富裕到如此铺张。”


“去岁年节当天,元宵当天后,百姓就将灯笼收起来了,这对于百姓来说,是家中为数不多的值钱东西了。”


“公道自在人心。”房玄龄感叹一句,这些时日,吴王大婚临近,可长安城内,关中的士族没有任何一点动静,大家都能闻到味儿:“有些人自以为高高在上,都说百姓愚昧,可其实百姓才是最淳朴善良的,他们绝大多数心中都有一杆秤。”


“愚昧用吴王的话来讲,不过是因为百姓获取消息的困难,消息闭塞不对称造成的罢了。”杜如晦说道。


“说到底归结为一个原因,知识对于百姓来说太昂贵了。”到底是当朝宰辅,说着说着,两人的话题就不知不觉,由点及面,涉及到了教化问题:“不久前,我父亲都还问我,开科举,朝廷为什么不能普及教化。”


“有那种拼音的识字方式,普及教化就十分简单了。”


“我当时对家父说,哪有那么简单,且不说普及教化的支出都可以拖垮国家,就是其中的阻力恐怕也大得吓人。”


杜如晦则似乎充满了乐观,笑着说道:“说道教化的困难,我倒是十分乐观。”


“噢?”房玄龄不解地看着老伙计。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士族之所以牢不可破,其实说白了,就是士族利用知识的无价和昂贵,进行垄断罢了。


说白了,这种垄断和商贾上的垄断都一样。


涉及最核心的根本还是读书人嗤之以鼻的铜臭!


钱财被读书人百般唾弃。


可最终决定能不能学知识,接受圣人经义教化的,竟然还是钱财。


如房杜等看透了这其中逻辑和关系的人,对某些刻意杜撰出来,约束百姓,愚昧百姓的教条东西充满了嘲讽。


杜如晦乐观笑着说道:“我府中一年轻家丁,从小就不通文墨,可有一次,我无意间却发现这小子拿着一张恪报在看西游记。”


“这怎么可能,他不通文墨,如何能看得懂?”房玄龄诧异的不解道。


“我同样也好奇这个问题,我就问他,怎么能看得懂?”


“这家丁告诉我,他拿着恪报,一边听街边说书人反复说同一段故事,西游记写得太好了,那些说书人都是一个字都不变的讲述,那家丁一边听,一边对照上面的字看。”


“久而久之,他竟然勉强能够粗粗读西游记,虽然字还认不全,甚至只认识能读出来,却不会写。”


“可难道这不是一种好的变化吗?”


“说白了,制约学东西知识的因素,还是缺少一种能够让普罗大众都接触的媒介,如果没有恪报,那个家丁就不会有接触知识的机会。”


“也就不会有好奇心去研究。”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文字,是知识,传播知识、圣人经义不再单单依靠书籍。”


“彼时百姓将不再愚昧。”


房玄龄陷入了沉默,一则小事,杜如晦看到了其中门道,他当然也看清楚了。


隐约仿佛有一扇门出现在他们面前。


有一条门缝,透着光亮。


那就是他们这种人雄心壮志,心心念念追求的东西。


总有那么一些人,活着不是为了蝇营狗苟的私欲。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