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一个到乡镇企业的大学生
书名:草根的仕途之大潮奔涌 作者:山山得酒 本章字数:2038字 发布时间:2022-08-17

 吃过中饭,陈小东又到徐雪家去转了一下,还是没人。


 他垂头丧气的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溜达。 


 路上,有个人看了他一眼。


 他觉得那人有点眼熟。是谁呢?一时又想不起来。再仔细打量一下,蓦的,他想起一个人。


 “你是黄辉黄主任?”他为能在加海遇到黄辉而兴奋。

 

 “小陈?陈小东?”黄辉愣了愣,终于也想起来。“走走,上我那去坐坐。”


 陈小东跟着他来到市司法局。


 中午时分,单位的人都在休息,司法局整幢楼静悄悄的。


 进了办公室,黄辉给他倒了杯水,“小陈,你的事我后来听说了。我感到很难过,觉得对不住你。”


 黄辉调走后,县府办副主任李平原升任办公室主任。


 黄辉和李平原一起进县政府办,也一年里提了副主任,但在后来的主任竞争中,黄辉获胜,为此李平原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比黄辉差,很是不服气。


 这次黄辉调市司法局任副局长,进入了副处级干部行列,尽管自己升任主任,但黄辉比他高了一个级别,心里的气还是不顺。


 对于前期已决定的分配进2个大学毕业生的事,他全盘推翻,把人选全部退回人事局。又另外安排了2个跟他走了关系的大学毕业生。


 人事局的人一看,县府办不要的人,估计不怎么样。正好有政策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这个“好事”就落到陈小东头上了。


 还有一个是分到了海川电视机厂。


“黄局长,这不是你的错,和你无关。”陈小东说。


“我们有些同志,不是为事业,为工作着想,而是老是记着如何用手中的权力挟私报复,为个人谋私利。定下来的事轻易变化,唉。”黄辉叹气道。


“不说这个了。木已成舟。分到造纸厂,现在干得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混呗。”陈小东的心情已从刚遇见黄辉的兴奋中平静下来,很复杂酸涩。尤其是现在,知道了被别人“狸猫换太子”之后。


他为黄辉能赏识他而感激,也有隐隐的怨恨和无奈。


要不是因为黄辉来招人,他也不会想到回海川,兴许此刻正在加海特产公司干着呢。


他和徐雪或许也不会分开。


在造纸厂的后勤科里干,管个食堂和仓库,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他觉得,只是比没有工作的人好一点,看不清前方的路在哪里。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混字从陈小东口里出来,让黄辉觉得吃惊。他端详着陈小东,发现比在学校时似乎成熟了许多,但这种成熟是属于催熟的那种,有点老气横秋的那种。


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失落和颓废。


“具体做些什么工作?”


“后勤科,没什么事。有力无处使,呵呵,有点混吃混喝的味道。”


黄辉很不满意陈小东的精神状态,一个刚毕业的青年人,稍微受点挫折怎么能这样?


他的神情严肃起来。“小陈,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知道吗?你是海川县第一个,是加海市第一批分配到乡镇企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对于你,还是对于海川,对于加海,都是具有意义的。”


你要记住,做第一总是有非凡的意义的。这是你和别人相比最大的优势。”


黄辉的话使陈小东原本松垮的臀部肌肉不由紧了紧,坐姿也发生变化了。


“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黄辉发现自己过于严肃了,缓和了下口气,“小陈,抛开刚才的那个第一不说。我跟你说说乡镇工作的意义吧。”


“乡镇是我们行政体系的末端。乡是一个古老的概念,镇则比较现代。”


“战国时期,就设乡、里,乡有啬夫,里有三老。三老不是行政系列的官员,是地方族群中地位比较高,年纪比较长,所谓德高望重的人。”


“而在边地、要地及交通枢纽的乡一级地方,设亭长,刘邦就是最著名的亭长。”


“一个亭长,能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这样的情况属于特例,其实是说明一个人从平凡、从基层通过努力也能够获取成功。”


见陈小东端正了坐姿,一副恭听的神情,黄辉停顿了一下,又说。


“郡县治,天下安。有人认为县一级最能代表国情,我认为不是,是乡镇一级。目前的国情,说到底还是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而乡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镇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含义,作为与乡对应的概念,它要现代的多,专指比较小的城市聚落。”


“镇的划分是国外进口的,最早是国际统计学会在1887年定的,提出任何一个居民点,人口规模超过2000人以上的,就可以作为城市的居民区或集镇;不足2000人的为乡村。”


“由于各国情况千差万别,这一标准没被普遍采用。”


 “我国在1984年对乡镇划分时,参照了这一标准。民政部规定:总人口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可以设镇,2万人以上的乡,人口的10%在乡政府所在地居住的,也可以设镇。”


“实际上,我们的镇,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达到这一标准的,很少,这主要是下面在执行时结合了当地的实际。”


“我们的乡镇,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的乡镇工作人口,连乡镇企业工作的人算在内,应该能达到2000人,但由于工作人群大多是农民,到了晚上,大多都回去居住了。所以估计都是按照工作人口来算,而不是按照住在那的标准算的。”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唐宋以来就正式设置了。自古到今,乡镇一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取决于两方面的作用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中央的政策和农村农民的自发选择,比如包产到户,比如乡镇企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