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村子,地盘儿其实是很大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大行政村,乡亲们多年来自己分成了上边村和下边村。
这里面,是有一定缘故的。
上边村,多为马姓。下边村,多为向姓。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划为一个村,但私底下,我们还是有自己的区分。俨然是楚河汉界,互不侵犯。当然,通婚是很频繁的。上下两边村,很多家都是姻亲关系。
费了十几分钟,我们到了阿秀姐家。
一进门,正好就看到阿秀提了一个猪食桶,从猪栏里出来。
“小风!”
显然,阿秀没料到我这时候会来。我之前倒是说过给她辅导功课,可那也是上学的时候,一周一次,这都放假了,她可能以为我进了县城,所以,这一声,叫得十分惊喜。
“嘻嘻!”
我调皮地一笑,两步跳到她面前。
“阿秀姐,你家喂了几头猪啊?”
听我这么一问,阿秀的脸上现出一丝骄傲之色。
“今年,整个村儿,就我家喂得最多,你猜猜?”
我只好试着破解谜题。
“三头?”
我是这么分析的,一头是标配,喂两头的,也才强一点点,她这么面有得色,应该在两头以上。可是,喂猪是要吃猪草和粮食的,可以说,需要有专人伺候着才行。所以,三头,我认为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这年代,大规模养殖还比较罕见。
“不对!”
哪知,阿秀果断地就否定了我。
“那,四头?”
我又加了一头。
“呵呵,不逗你了,还多一头,五头!这不,我还要打一桶猪食,去喂喂它们呢!”
“这么牛皮!”
我不禁伸出了大拇指。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把一件事或一个人很惊艳称为“牛皮”,不像后面二十一世纪,改成了“牛逼”或“牛X”。
“我爹说了,一年多喂几头猪,要给我们攒学费呢!你们先进屋坐,有火!”
阿秀一边欢快地说着,一边走进厨房去打猪食。
我们三母子便先进了堂屋,原来,舅舅和舅妈都不在,她弟弟更是不知到哪里野去了。
“真是个懂事的姑娘!”
我妈由衷地发出感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我点点头,顺便提了下当初劝舅舅让阿秀上学的事。不得不说,上了学的阿秀,比之前灵气多了。她插班上的二年级,虽然起步晚,年纪也大人一头,但很用功,在自己的努力和我的帮助下,在班上已经是前五名的存在了。所以,舅舅这心眼一活,觉得有了盼头,就想多种些五谷杂粮,多辛苦点,多喂几头猪,好好地供孩子上学。
今儿个不在家,我想他多半又是出去干活儿了。有他这样的精神,猪仙都会眷顾他的。我又想,等政策进一步放开,国家扶持的力度加大,或许,他有机会成为咱们村甚至咱们乡的养猪专业户。
不多时,阿秀喂完猪食,哼着歌儿进来了。看得出,她的心情很好。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个时代很多农村女孩儿的缩影,善良、纯朴、省心。
“兰姑,我爹和我妈都出去打猪草了,只是这天寒地冻的,猪草太少了!”
阿秀的脸上有一些担忧。确实,天冷了,百草尽枯,要找点猪草,难上加难。
“是啊,阿秀,兰姑今儿来,就是想找你爹买一头猪的!”
我妈赶紧也道明了来意。
“是吗?那太好了,我爹正为这事发愁呢!”
阿秀有些小激动地笑起来。
我想了想,拉了拉我妈的衣服。
“妈,我觉得可以问问崔阿姨家,看她们要不要?”
“这也行,反正,明天我们还得进县城一趟,跟你爹再交代一下,有些年货就让他带回来!”
我妈表示没意见,助人,为快乐之本嘛!
这下,阿秀可更高兴了。我简直就是她的福星,一来就解决了两头猪,她或许正盘算着怎么向舅舅邀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