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一下,假期便也近了。
一周后,寒假开始了。因为计划在乡下过年,我妈也带着妹妹回家了,县城里,只有我老爹还要上班。估计,要到腊月二十四之后才能回来。
妹妹还才生下几个月,天天得被我妈抱着,导致我妈做的家务事,至少减了一半。为了过好这个年,我反倒成了一家之主。
今年的除夕,日历上,排足到了腊月三十。所以,我有半个月时间做准备。这看起来时间挺长,但据我前世的经验,实际上还是要舞上几手的。
第一件事,我得寻一头大猪来。今年,我妈进了城,我一个小孩子,自然养不好猪。所以啊,我跟我妈,抱着我妹妹,到村里一家家地问。
一般来说,大部分乡亲,家里都只喂着一头猪,从年头到年尾。喂得好的,能杀三四百斤,正常的,也有二百来斤左右。在前世里,我家喂猪最不景气。这也不是说我妈她不勤快,不去打猪草,也不是说我家就舍不得好东西给猪吃,而是这事,就似乎进了一个怪圈,我妈是用尽法子,也从未将猪喂到过两百斤。后来,信了村里大太爷的话,我妈才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大太爷,其名不详,反正姓马,辈份高,寡人一个。他那时约有八十多岁了,一辈子神神道道的。那天来到我家猪圈后,他点了一张黄色的符纸,嘴里振振有词,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但反正,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他问过猪仙了,我们全家跟猪的八字都不太对付,所以,再怎么喂,它也不肯长。
我那时心想,猪还讲八字?可看我妈一脸虔诚的信徒样,也不由地有些信了。毕竟,前世的我,确实感觉这大太爷是个神人。不过,他已经在前年死了,那座无名的坟包,就在村后的山坡上。
我们三母子从村东头走起,问了好几家,都说没有多的猪。不过,我妈进城这么些时日了,和乡亲们好久不见,虽然暂时没找到猪,却也正好趁此机会和乡亲们拉拉交情。基本上,每一家都对我们的到访感到高兴,体现出了足够的热情。有家里年货备得早的,大大方方地就摆出了吃货。当然,也简单,不像后面有什么高级糖果,就是些瓜子、花生、水果糖、米花糖之类的东西。
这年头,商品是真不丰富,但即是如此,那种暖暖的乡情,那种浓浓的年味儿,却胜过后面奔了小康的时代。
总算,走到四阿婆家时,我们有了收获。
“哎呀,是秀兰来了!”
四阿婆的腿,一直深一脚,浅一脚,可她的笑容,还是那么温暖,那么纯粹。
把我们仨请进屋,忠厚的四阿公马上拉来凳子,让我们坐到火塘边。
“这大冷天的,秀兰,你还抱着个孩子跑出来啊?”
四阿婆等我们坐定后,问了起来。
我妈笑了笑,答道:“没办法啊,四婶,今年没喂猪,这过年,总得要备点腊肉不?这不,我就和小风来看看,哪家的猪喂得有多的?给我们匀一头嘛!”
四阿公在一边听到了,杵了杵水烟袋,想了想。
“秀兰,据我的了解,我们上边村应该是没有,今年粮食减产,能喂好一头猪都不错了,我倒是听说,下边村你娘家那边有人喂了好几头呢!”
四阿公这一提下边村,我一下子想到了阿秀姐。
“妈,四阿公这么说,我想,咱们可以到阿秀姐家问问去!”
我妈一听,有道理,四阿公对村里的情况,比我们熟悉,他说的,多半靠谱。
“那么,四叔,那我就去下边村看看!谢谢啊!”
说着,我妈迅速地起了身,我也跟着站起来。
四阿婆正拿下火塘上烧开的炊壶,见我们这才讲两句话就要走,赶忙要留客。
“秀兰,风伢儿,不急,不急,先坐会儿,喝口茶再走嘛!”
我妈感激地一笑,摆了摆手。
“四婶,您客气了,下回,下回吧!”
说完,我头前推开门,三母子朝下边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