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是腊八节,很多地方要吃腊八粥,但东沙这个地方不太兴这个,大多数熬点肉粥对付一顿,也就算了。
李成贤洪秀夫妻还是五点半左右便起床做饭了。
洪秀睡眠较浅,听得时钟报时五点,又稳了一会儿,便拉开电灯,穿衣起床。穿戴完毕,她关闭电灯,打着手电出了卧房,径直到杨林的卧房轻声把李成贤喊醒。夫妻二人先后来到灶房起火做饭。
孩子们现在都在城市里上班生活和上学,生活节奏和农村有太大的不同。回到父母家里,仿佛就消减了一切压力,割断了一切烦恼,只想踏踏实实地睡个大懒觉。
况且,孩子们久不归家,家中情况都生疏了,米、面、粮油、鸡蛋、调料等收藏在哪里,他们还真闹不明白。
因此,若无特殊情况,杨枝三姊妹回家的饭食都是李成贤夫妻一手操持的。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李成贤夫妻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什么时候穿衣起床,什么时候起火做饭,什么时候喂鸡喂猪,什么时候上坡下地,什么时候转路散步,什么时候赶场镇赶县城……一切的事情,事无巨细,他们要么有一个固定的章程,要么就提前安排好在某时某地做某事。
大凡会操持生计的老一辈的农村人,都会在这些具体事务上形成一套他们特有的程式。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这个既定的程式被打破,哪怕是更换一种更好的更方便的新程式,他们都会在觉得不习惯的同时,更有一种生活被打乱的凌乱感,甚至无措感。
举几个例子来说。
见母亲洗衣辛苦,杨林早早就给家里买了一台洗衣机,由于村上没有通自来水,这个洗衣机是半自动的。杨林李亮手把手地教洪秀如何使用洗衣机,洪秀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然而这个洗衣机她就用了几次便再也不用了,说“手洗也要提水,机洗还是要提水,都要提水还不如手洗”。
实际上,他们家早在二十年前便安装了抽水机,把水从马路外边干田底下的古井抽到灶房的大水缸里。用半自动洗衣机,舀水提水也很方便,比起手洗,还节省了大量的刷洗衣服和清洗衣服的时间,是方便很多的。
但是杨林跟母亲说不通。那台半自动的洗衣机现在早已成了摆设,唯一的用途是在给热水袋或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把热水袋和手机搁在上面。
夏天非常热,即便是乡下,温度也接近四十度。杨枝怕父亲在灶房烧火热着,专门给父母买了液化气和燃气灶,也是手把手把李成贤和洪秀教会了使用方法。
但是这个液化气,他们也只有实在忙不过来了,才会使用。平时依然是烧柴火,哪怕是光着膀子都热得汗流浃背的大热天。
冬天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实在太冷。李亮为了父母能睡个好觉,不用起来那么早,专门给他们买了电饭锅,心想可以预约煮饭了,父母就不用起那么早了。她还是手把手地教父母如何进行煮饭煲汤,如何进行预约煮饭。他们也学会了。
但是那个电饭锅除了被他们终于用来做干米饭以外,就再没有被他们用做其它用途,更不要说预约煮饭了。李亮问原因。洪秀回答说“我预约了一次,你老汉儿说电饭煲预约的稀饭就像沟子(屁股)坐了的一样,太烂了,吃起没劲”。弄得李亮相当无奈。
唉!妈老汉儿这一辈子都是辛苦劳碌的命!
后来他们三姊妹在交流的时候,形成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