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宋伟这小子,嘚瑟地从家里把一台崭新的燕舞收录机带到了班上。
说到这个燕舞,我想,很多五六七八零后或许都会有印象。当时在电视上的广告,那是一个劲爆了得。我估摸着,全国十万万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记得那几句。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好像这词儿是重复唱了两遍,情绪上很欢喜,呈递进式的表达。当时是由内地知名演员苗海忠来担纲主角,此人,也因此得了个“燕舞小子”的称号。这个广告,应该是双赢的,燕舞收录机火遍全中国,苗海忠也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宋伟骄傲地站在讲台上,“咔”的一声按下去,熟练地将何雅的专辑放进去,再又“咔”的一声按下放音键,随着“咝咝”的磁带转动声响起,一场精彩的简易的音乐会开始了。
我坐在课桌上,看着他得意的表演,嘴角一撇,不屑一顾。
这都是我前世玩剩的东西,也就能在这世稀罕一下你了。再说,什么叫视听享受,你们懂吗?
不过,这也够了。
收录机现在还没走进千家万户。八十年代结婚,最初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谁家备得上,那是倍儿有面子。而且,依我看,这三大件,各有各的作用。自行车,能代步,有面子;手表,显得有文化,也有面子;缝纫机弱点,但它实用,在服装市场还处于低级阶段时,很多人都得自己缝制衣服,再说,那时候,穿补丁衣服者满大街都是,有台缝纫机,补丁都打得漂亮些。这目前来说,还是一个以朴素、勤俭为美的年代。
而收录机呢,这玩意儿,真是纯属娱乐。既价格不菲,又没什么实用价值。要听音乐,有广播啊!一拉线儿,就能听得到,还免费呢!不得不说,在这年代,它算得上高科技,却不会是寻常百姓家的标配。
我就记得,我前世第一部录音机,都到了1997之后,工作毕业了,好不容易才挤出95块钱,到当时汽车站附近的一个专卖卡带的店里买的。那时候,学歌的那个劲儿哟!有个夏天,我一下班就是听歌,哪儿都不去。还有一回,为找一首王杰的新歌,我走遍了县城所有音像店,才终于找到。
可正是这样的精神,其实才在音乐上成就了重生的我。这么想来,前世的那些付出,倒还真是值了。
“啪,啪……”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让我从恍惚之中清醒过来。只见一个个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色彩,看向宋伟时,是无尽的羡慕之意。
“再放一首,再放一首!”
向军趁机起了哄,确实,才听一首,怎么过瘾?
宋伟咧嘴一笑,比了一个OK的手势。
音乐,再次响起,是那首能让灵魂跳动的《SuperStar》。
宋伟在台上也显得很沉醉,竟闭上眼扭动起他实在不怎么有美感的腰身来。
“哇噻!”
其他同学也开始在起哄,为宋伟这般骚操作,连我都忍不住笑了。
这气氛,带得确实可以哦。
只是,乐极生悲,总是人间至理。
才听到一半,有个高大的身影,已经到了宋伟的背后。全班同学赶紧乖乖地勾下了头,拿出课本在装模作样。
可怜的宋伟同学,实在是已到了忘我之境,竟然毫没察觉。
“啪!”
终于,在一声脆响中,某人张惶了,屁股也回归原位。
“放学后抄课文十遍,不抄完,不许回家!”
怒不可遏的张老师,瞪大了虎眼,狠狠地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