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
裴承先书房中。
“别驾,苎麻长势喜人,今年即便不能超过丝路那边,益州也可以在年终大议述职中排名第二了。”许敬宗从外面进来,一脸高兴地恭喜道。
不过他发现,裴承先俯身桌案专注写信,根本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
他凑近了才发现,裴承先是在给长孙无忌和温彦博写信。
片刻后,裴承先放下笔,苦笑征询道:“许前辈,我想写信提醒长孙世叔、温世叔等人,放弃让吴王李恪去并州,并州系的反应太激烈了,这么做得不偿失。”
“不如将吴王调出河西,让他来岭南道,这样我们可以就近盯着他,也可以封堵他。”
许敬宗知道,裴承先这么做,心心念念就一个原因,他想要在关陇系内部以遏制李恪来表现自身。
即能报去年年关述职丢脸的仇,还能在关陇系内部立功。
这是个和他一样聪明的人。
而裴承先时时敬他为前辈,也让许敬宗十分受用。
“裴别驾你这样写痕迹太重,长孙大人那些人早练就出了一颗火眼金睛了,最好是可以分析岭南道和云梦泽双方的优劣,而不是单单提岭南道,应该把决定权交给长孙大人等一众关陇系的领袖。”
裴承先猛然醒悟。
他的信的确太多痕迹了,功利心太重,或许会引起那些领袖们的不快。
裴承先当即起身,恭敬作揖一拜:“请许前辈教我。”
“别驾太客气了。”许敬宗连忙扶起裴承先。
随后许敬宗亲自执笔,为裴承先润色扶正书信。
同时许敬宗诡异笑着提醒道:“别驾,一旦吴王入岭南道,益州他那些兄弟们一定会忍不住帮忙的,这其中还有很多可操作的东西,别驾不是早不爽这些人反对你吗?到时候就可以乘机找些由头把他们踢出去。”
“益州就可以完完全全由别驾你来打造,超越丝路经济带,指日可待!”
裴承先听闻后,不由泛起笑意,心情更是好了许多。
围绕着李恪去留、去哪里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用各式手段,想要达成各自的目的。
李泰领着王崇基等一行人抵达武威郡之际。
李世民的案牍上也堆满了各种关于李恪去留问题的谏言折子。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狠狠地把其中一份折子扔在地面上:“朝廷应警惕吴王李恪权势日隆,生出野心!朕倒是巴不得他有些野心!”
长孙无垢走了进来,把地上的折子捡起来,重新摆放回案牍上,说道:“他们呐,就是想要你对恪儿生出猜忌之心,这自古以来,帝王只要猜忌心起,那把无形杀人的刀就始终悬着了。”
“多少皇室父子如此。”
“他们的用心的确险恶了些,并州系一边大张旗鼓地去借鉴雍州经验,一方面也跟着上这种折子,可见恪儿现在多遭人恨。”
“要是有一天,我们都对他起了猜忌心,他可真的就是遗世独立,天下无他容身之处了。”
“我知道观音婢你的担心,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李世民郑重说道:“朕做不了汉武帝,也不会做汉武帝晚年自废武功的事情!”
“长安令携长安府同僚拜见吴王。”
前往武威郡府的路上,李泰入雍州的队伍追上李恪,王崇基带着长安府衙的各级主官给李恪行礼。
“免了。”
李恪坐在马上说道:“上马吧,有什么事情,我们路上边走边谈。”
“谢王爷。”
王崇基等人重新翻身上马。
李恪、李泰、王崇基、魏叔玉、程处默走在前面。
“皇兄……”李泰往后面看了眼,转头讪笑着开口。
“你闭嘴!”不等李泰把话说下去,李恪就喝止,李泰缩了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王崇基看到这一幕,不由暗暗感叹一句。
吴王李恪,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在诸皇子皇女中树立起了威严。
是一种兄长的威严。
正所谓长兄如父,这种威严是让人心悦诚服,愿意听从的。
至少他了解魏王李泰,同样是兄长,太子李承乾就无法让魏王李泰心悦诚服地听话。
这种威严来自于对兄弟手足的关爱。
也来源于自身能力让下面的弟弟妹妹崇拜。
王崇基打量李恪的时候,李恪也看向他:“王崇基,说说吧,这一次你是真的想要在长安全面推行落实服务型官府,还是像之前那样做做样子,达到你们的政治诉求和目的?”
“如果是后者,本王就不浪费时间,你们自己转一转就回去,如果是后者,本王倒是可以跟你们好好谈谈。”
“说白了,这是你们并州系的诉求,不是他李泰的诉求,所以别让他打着兄弟情谊的幌子来糊弄本王!”
王崇基感受到深深地压力。
李恪很严肃,可一旦严肃地画下规矩后,就不容别人忤逆。
这种人亲和而不失威严,仿佛就是天生的领袖。
王崇基在土门关的时候,已经充分认识到李恪了,在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再把魏王李泰牵扯进来,否则得不偿失。
“说说你们这一次的诉求和目的吧。”李恪再度开口。
王崇基满嘴苦涩,只能被李恪牵着鼻子走,通过此前的几句话,李恪已经掌握了谈话的主导权。
他说道:“不满殿下说,我们并州系已经决定推荐陈政得出任并州别驾,现在有人想要把殿下调出河西地区,运作到并州,与我们目前的计划有些冲突。”
不过是借口,彼此都明白,并州系不想让李恪前往并州,祸祸并州才是真的。
只是这种话肯定是不能宣之于口。
彼此明白就好。
否则一个并州系推荐的别驾官职,怎么可能挡了李恪的路呢。
李恪即便是去并州,也是要取代现任的并州刺史。
李恪却从王崇基的话中听出一点味道了:“陈政得,是不是老宰辅陈叔达,南朝陈氏皇族那位的儿子?你们并州系和江南士族建立了联系?”
“江南士族会支持他?”李恪用马鞭指了指李泰。
王崇基不由苦笑,李恪的话真的是太刁钻了。
江南士族怎么可能贸然支持李泰呢。
这不过是并州系和江南系士族的交换罢了。
别驾、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朝廷采取的是异地为官的制度。
郡守及以下则被地方本土派占据。
这也是历朝历代中枢和地方博弈的一种妥协结果。
而别驾、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想要在异地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得到本土派的支持。
这只是双方派系之间的一种利益和资源的互换。
陈政得去了并州会得到并州系的支持,而并州系也会去江南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
只有这样,做出政绩,才能有资格角逐中书省的那几个位置。
并州系也是没有办法,才会和江南士族合作。
北方的河北、河南、河东和关陇士族走得太近了,并州系想要在北方充任封疆大吏,实在很难得到本地士族的支持。
“行了,你不用说了,本王已经知道答案了。”李恪摆了摆手中的马鞭说道。
王崇基看李恪不语,心中不安,连忙说道:“殿下如果离开河西地区,去云梦泽的话,我们可以帮忙运作,云梦泽现在虽然人口稀疏,可是有广汉平原,发展农业有着先天的有利条件。”
“你们好像都认定本王一定要走?”李恪似笑非笑地说道。
王崇基郑重拱手说道:“殿下,非我们认定,其实我们希望殿下留在河西地区,和殿下合作,我们更放心,殿下走了之后,河西地区换个人,我们真的很不放心,这丝路经济带,我们也是受益者,也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
“殿下可知,如今士族中有一句评价殿下的话?”
“噢?怎么评价我大哥的?”魏叔玉笑而询问道。
王崇基犹豫一下说道:“防火防贼防吴王!”
哈哈……
就在魏叔玉和程处默一脸愤怒之际,李恪却仰头大笑起来,这话李恪听得实在是太耳熟了。
笑过之后,李恪点头评价道:“没想到本王竟然让你们这么忌惮!”
可不是嘛!
王崇基心中腹诽一句,却笑着说道:“我们对恪殿下没有任何的敌意,我们……”
“好听话就别说了。”李恪打断王崇基的话,直截了当地说道:“想要本王不去并州也可以,这一次你推进落实服务型官府全都要照着雍州这边来做,必须落实下去,否则本王一定要去并州逛一逛!”
“不要怀疑我说的话,关陇系在积极努力,本王如果愿意,完全可以顺水推舟!”
王崇基凛然,这可不是说说的。
据他所知,中书省被贬了一个恪党大头目,又多了一个发神经的杜如晦,如今也是毫不遮掩的倾向吴王。
关陇系本来就有长孙无忌和温彦博,如果杜如晦再配合李恪,六个宰辅就占据了三个。
房杜一体,房玄龄投下赞同的可能性也就无限变大。
“一定一定!崇基此番带着长安府各级同僚,抱着一颗虔诚请教之心来的。”王崇基连忙保证道。
李泰看着正事解决完了,好奇提议道:“皇兄,这雍州地区的服务型官府有没有真的进入正轨,我想看点真实的东西,我们这么大张旗鼓的,恐怕看不到真实的一面。”
“对,恪殿下,此番我们想要看最真实的一面。”王崇基也请求道。
他这次名为学习,同样也报着刺探实情来的。
大家都知道雍州推进服务型官府。
可是大家对本土士族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更准确点说,并州系想知道李恪这套理论对这种坐地士族系的蛊惑性大不不大!
如果大,大家对防火防贼防吴王的警戒度就要再提高几个级别了。
“刚好,本王也想去看看,我们几人骑马先行赶往武威府,武威郡府那边知道本王还需要有三天才能抵达,他们现在不会有准备的。”李恪一路上也在询问。
向沿途的百姓打听一些情况。
至少目前来说是好的。
他想看的更真实一些,至于会不会在王崇基这位并州系面前丢脸,李恪并不在意。
一种新事物的推行和发展,本身就会出现各种不可预估的事情。
“一切听从王爷安排。”
旋即,李恪简单交代后,几人脱离队伍,快马加鞭先行赶往武威郡。
苏婵儿望着李恪离开,拧眉说道:“看来王爷即便最终要离开河西,也去不成并州了。”
“并州未必就好,去并州就要提前和并州系交恶了。”崔莺莺笑着说道:“而且这一次王崇基这些人深入的看了雍州的一切,恐怕并州系对王爷的防范会更加严。”
“崔姐姐,王爷接下来去哪里好呢?”武媚娘好奇询问道。
“最好是去云梦泽,江汉平原只要解决了人口问题,江汉扼守南北之间,是南北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打造一个繁华的江汉经济区,对王爷来说更容易一些。”
“不过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王爷的心思我可猜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