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书名:圆周上的人 作者:林文兮 本章字数:3683字 发布时间:2022-08-13


“闭嘴!”哲学家很生气,“别打乱我思维!你觉得不可能、不相信也没用,因为我都说了,一切遵循物动定律,思想随物质而动,或延迟或加快,最终由物质决定,也就是由事物状态决定,不以人的意愿和思想为转移。打个比方,一个人的头被砍了,哪怕他多么的不想死多么不情愿死也没办法,再坚定的思想和意志也没有用,不是说你凭思想的意志力就能战胜死亡的,这里的事物状态是头被砍了,这个事物状态导致的结果是思维消失,因此在人头即将落地前,你当然可以坚定的告诉自己思维一定不要消失,一定不要死去,然后用最顽强意志力保持着最清醒的状态,可是,当头真被砍断滚落在地时,你强大的意志力和思维都将消失和停止,也不可能控制自己的头飞来飞去咬人,成了没有生命体征的物体,也就不具备任何思考能力了。所以思想最终由物质决定,或提前或延迟,也许意志力坚定的人人头落地后思维还存在较长时间,这就是所说的延迟,意志力不坚定的也许人头一落地就懒得思考了,这就是所说的提前,但无论思想坚不坚定,随着人头落地,最后思维都将消失死去。因为事物状态即人头落地已经注定了思维消失。额……不好意思,感觉我说的有点残酷了,好了,不要有压力,不要害怕,我不打那么残酷的比方了,思想随物质而动,最终由物质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量的反战书籍反战演讲后还是会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不会因为听了你的反战演讲读了你的反战书籍就厌恶打仗的,也不会因为听了你的好战演讲读了你的好战书籍就想打仗的,即便当时对胃口也只是暂时性的情绪和暂时性的思维冲动,真正决定他行为和思想变化的只能是已发生的事物状态,当事物状态已经构成到必须通过战争才能解决时,那么无论再多的反战演讲和反战书籍也将无法阻止战争的到来,此前讨厌战争的人也会随着事物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旧有观念变得好战求战,这种改变开始时是因事物状态变化而被动的慢慢触发的,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最后会主动形成。同理,当事物状态不足以构成战争时,那么无论再多的好战演讲和好战书籍也导致不了战争的发生,此前喜好战争的人也会随着事物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旧有观念变得不愿战争不想战争,这种改变开始时是因为事物状态变化而被动的慢慢触发的,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最后会主动形成。——好像说得有点笼统了,你们理解可能还是有难度,干脆我举一些现实的例子吧,对大部分人来说举例子是最容易说通的,但其实我们哲学家不太喜欢举例子来论证自己的道理,毕竟任何的例子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现在为了使你们更清楚我的物动定律,我只好举案例了,希望你们不要有以偏概全的想法,我以偏概全正是为了不让你们偏听偏信。举例前我还是重新强调一下我的物动定律吧:思想随物质而动,或提前或延迟,最终由物质决定,这里的‘物质’是指事物状态。好了,正式开始举例子,18世纪的欧洲普鲁士出现了一个国王腓特烈大帝,老是打仗,用尽阴谋诡计,把欧洲搅得鸡犬不宁,但腓特烈年轻时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他年青时是个文艺青年,非常讨厌阴谋诡计,还写了一本《反马基雅维利》的书,书中痛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他却成了当年自己所最厌恶的那种人,而且成为得很彻底。很多人想不通他的这种转变,但只要用上我的物动定律,一切就再清楚不过了,年少时的腓特烈在所处的事物状态里用不着阴谋诡计和暴力杀戮也能生存,一切有他爹扛着,当他爹死后继任为国王的腓特烈就不一样了,亲身经历着所有事情,所处的事物状态也不一样了,这些事物状态迫使他不得不用阴谋诡计和暴力杀戮,刚开始用阴谋诡计和暴力杀戮的手段时可能他的内心会有点抵抗,后来因事物状态导致他不得不用这些手段来取得更好的生存状态时,就会慢慢开始违背内心,抵抗渐渐削弱,最后变成了主动使用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段,这些都是他所处的事物状态决定的,所处的事物状态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思想,即便中途有行为和思想上的抵抗,最终也会服从于事物状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所处的新事物状态中更好的存活。思维由物质决定,也就是由事物状态决定,这就是文艺青年腓特烈变成专暴大帝腓特烈的终极原因,他的行为不是由他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按年少时的思想他肯定能成为和善友好的君主,但事物状态决定着一切,不是他想要和善就能和善想要友好就能友好想要开明就能开明想不用计谋就能不用计谋的!他无法选择,是事物状态迫使他选择,不适应则淘汰,由更适应的人顶替。还不明白的话我继续举例子,中国唐末五代时期,有个能征善战的叫李存勖的人建立了后唐,但我要说的不是李存勖这个人,毕竟他王位没坐多久就被一个叫李嗣源的人取代了,李嗣源原本是李存勖麾下的一员猛将,也是李存勖创立后唐的最大功臣,起初他根本没想过要造李存勖的反,心甘情愿的为李存勖效劳,觉得做个开国大将也满足了,但最后为什么造李存勖的反自己当了皇帝呢?思想变化也太大了吧,其实还是物动定律在起作用,思想随物质而动,也就是随事物状态而动,当事物状态——即荣登大位的李存勖变得越来越昏庸猜忌滥杀功臣时,李嗣源本人的思想状态必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他所能控制的,是目之所见的种种事故造成的改变,起初甘愿效劳满足于做个大将的思想会随事物状态慢慢变化着,忠心也会悄然动摇。思想的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随事物状态的变动浅浅改变的,当事物状态发展到必须使李嗣源做出生存或毁灭抉择的时候,就是物动定律达到顶峰的标志,结果就有了李嗣源取而代之自己登宝座的行为,这和他当初甘愿效忠的想法是天壤之别的,但没有办法,根据物动定律,他只有这么做才能保全自己。明白没有,还不明白的话我继续举例子,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当初也是没有想过要反皇帝刘邦的,满足于做个诸侯王就行了,觉得是刘邦的提拔器用才有他的一切,内心挺感激的,没有过取刘邦而代之的想法,曾经有个下属建议他争天下,被他果断拒绝,可见他那时安于做个诸侯王的思想是很坚定的。但是,根据物动定律,思维随物质而动,或延迟,或加快,最终由物质决定,也就是由事物状态决定,后来事物状态开始发生改变,皇帝刘邦开始对功臣猜忌生疑,加上韩信健康年轻又会打仗,一时半会死不了的样子,非常担心自己死后儿孙辈们控制不了他,葬送辛苦打下的江山。哪怕韩信这个时候从来没有和他争天下的想法、没有任何的异心反心,但都没有用,在刘邦老两口看来,留着始终不保险的,因而事物状态就发展到韩信被缉拿到宫中软禁,软禁时的所见所想必然使韩信早前的思想发生改变,面临的事物状态让他产生思想斗争,早前没有异心反心的想法会由于近距离体验到刘邦老两口子对他的态度,就会渐渐发生改变,面对日益危险的个人处境,他必定开始后悔当初不听蒯通言,后悔当初没反刘邦,随着个人安危的逼近,韩信的思想转变将更加强烈更加彻底,最终为了活命在条件极不利的情况下谋反,失败后被杀的那一瞬间是物动定律达到顶峰的标志,也就是韩信从没有反心到最大反心的标志,可惜没有用了,他违背了物动定律的延迟一项,延迟得太久了。虽然思想跟上了事物状态,但事物状态已经发展到不允许他的躯体行动跟上的程度。就韩信的思想转变来说,是完全可以用物动定力解释的,思想随物质而动,或延迟,或加快,最终由物质决定,韩信致命就致命在思想太延迟了,到死的时候思想才跟上事物状态,那时行动方面已经不允许。这些思想变化都是遵循物动定律的,不是个人的意识和意愿所能控制的,就像在玄武门弑兄杀弟的李世明,哪怕当初或年少时曾和兄弟们有过嘻笑玩耍亲密无间的日子,觉得兄弟间能和和好好下去,连想都不敢想以后会相互残杀的,可是,随着事物状态的改变兄弟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改变,以前美好回忆的作用是有限的,兄弟之间开始时会因些小摩擦心生嫌隙,期间也会有相互谅解的过程,但最后还是随着事物状态——王位争夺的升级——导致摩擦越来越大,最终关系破裂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到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这也是物动定律达到顶峰的标志,此刻,当初年少时那种亲密友好的感情和想法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消灭对方保存自己的意图。这些想法的变化都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事物状态迫使李世明这样想,这种迫使会因个体的不同造成接受时间和接受程度的不同,接受程度和接受时间弱的,也就是物动定律中的延迟现象,便可能导致延迟个体出局,思想随物质而动,越更快的接近于事物状态的思想个体优胜的可能越大。物动定律中的延迟与加快跟个体或群体的文明程度、身体素质程度、智商程度、情感积结程度和心理强度有重要关系,但无论提前或延迟,总会遵循物动定律:思想随物质而动,或延迟,或加快,最终由物质状态决定。现在你们懂了吗?不懂的话我继续举例子吧,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在商场打拼十来年也会变得精于计算一样,就像两个好朋友同吃同住久了也会变得意见多起来一样,就像一个孝子长期照顾残障母亲最后也会厌倦一样,就像——”


“够了!!”


“够了!”


科学家和医生两人先后喊出了这两个字,科学先喊的,医生紧接着喊,医生后面的喊是一种下意识的跟随喊,是因为以前在做众人思想工作时随声附和科学家多了养成的习惯,由于不是自发的,所以显得比较无力,后面少了一个感叹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圆周上的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