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李恪眼中的盛世
书名: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作者:公子欢喜否 本章字数:3140字 发布时间:2022-08-13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这个混球儿子这番话让他别开生面。


他还从未听过这样一番论述,朝廷有义务有责任引导绝大部分百姓,让他们不被抛弃在天下盛世的进步中。


只是如何做,李世民还没有思路。


毕竟这种理论事物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这会儿李恪停下不说了,让他一个当爹的追问?


李世民给身边的长孙无垢使了个眼色。


长孙无垢会意之余,有点忍不住了。


每次见李恪,丈夫都让她陪在身边,说白了就是想让她来做这个事情。


“那么恪儿,朝廷该如何引导,需要有什么具体的举措。”长孙无垢询问道。


李恪笑着说道:“首先朝廷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不敢闯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没有士族那些精英敢于试错。”


“那朝廷在制定引导决策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引导中要保证让百姓觉得他们现在的付出,失败的风险很小,或者说不会有失败的风险。”


“现阶段,最好做文章的就是土地,百姓对于在泥土里,用汗水和力气挣一个好日子,有着一种天然的相信,他们绝大部分人会相信,只要肯在泥土里用力气,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这是我们千百年农耕文明几乎在所有人脑海中养成的一种信仰。”


“什么士族、皇族、贵族,其实要我说,我们这个族群,真正的贵族就是泥土里挣日子的百姓。”


“泥土、汗水、双手才让中原这个族群千百年发展走到现在,刨开的是黄土、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米粒,没有什么比这更干净,更高贵的了。”


这番话让帝后二人相视一眼,面露动容之色。


李恪没有注意到,他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所以引导百姓在泥土中投入困难性最小,也能解决当下朝廷最大的吃饭问题。”


“儿臣在雍州发现,百姓耕地竟然是人拉犁,也只有那些士族才会有耕牛使用,对蓄力的使用太少了。”


“所以朝廷要引导推广蓄力,牛比较贵并且养好一头耕牛饲养方面消耗也很大,可是驴骡就不同了,丝路上许多的商旅都喜欢使用驴骡,这两种牲畜耐力好,温顺,最主要的是饲养成本小,基本草就可以满足,少许的精饲料就能养出好的农耕蓄力。”


“朝廷第一步就是推广驴骡蓄力,让百姓把手中的钱换成驴骡,深耕精细耕作……”


李恪把他蓄力使用的好处说了一遍,这些东西皇帝二人也是知道的。


所以他没有细说,紧接着他又说道:“而且牲畜还可以用作运输交通,农闲时节,百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牲畜,架上马车,给频繁活跃的商业行为提供助力,从中赚取酬劳,这也是商业对农业的一种反哺。”


“另外,父皇多了一百万贯的财赋收入,就可以给天下百姓进行减赋,汉朝的文景之治,赋税可是三十税一的。”


“而文皇帝晚期的时候,因为天下各大粮仓都满了,前朝直接免除天下州府所有的田赋。”


“这些举措可以刺激百姓种田的积极性,还可以减少百姓的负担,变相的缩小差距。”


“未来如果商赋能够满足朝廷支出,应该永久性地免除田赋,甚至俸役也应该取消,朝廷的各种农田水利官道建设就是花钱雇佣百姓来做。”


“一旦真的实现这一天,天下就再也没有黑户了,不需要朝廷打击,百姓就会纷纷脱离士族。”


“还有朝廷在粮食丰收年,国库宽裕的情况下,应该提高价格,保护粮食收购价格,收购粮食,充盈粮仓,保证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还有引导百姓养殖,充分让百姓利用土地产出的一切,创造更多的财富。”


……


“总之呢,一个合格的朝廷,想要开创一个盛世,儿臣说的是一个所有人都能享受的盛世,而不是一部分人,吹出来的虚假繁荣的盛世,朝廷就需要有意识的在走向盛世的过程中,引导百姓。”


“给百姓创造出多种多样,能让他们放心的选择,保证他们能从这些朝廷给他们选出的道路,能够得到回报,保证百姓和现有上一个阶层的差距不被拉大,并且能够逐步缩小。”


“这样的盛世,是千百年从未有过的,遍及各个层面的盛世,也才是真正的盛世!”


“没有了?”在李恪停下后,李世民沉声询问道。


李恪有些糊涂,不应该高兴吗?


他只能摇了摇头道:“暂时没有了,这都是一些凌乱的想法,还没有……”


“嗯,你去你母妃宫中休息吧,今天晚上就不要出宫了,回去后,把你今天说的话,整理成清晰的条例,写一份条陈。”


“那儿臣告退了。”


等李恪离开后,李世民忽然唇角微微上扬,笑了起来:“我被镇住了,没想到在这个混球的眼中,盛世竟然是这样的,这种盛世我从来没有想象过。”


“臣妾也没有。”


“那就放手让他做,就算我们看不到,只要他用心做,这盛世一定会在他手中实现的,他能创造这个盛世,他能立地成圣,在史书上的地位,可以超越孔孟。”


李世民说着又懊恼道:“这混球说得美,想得也美,可就是这个性子像条死狗,要是没有人鞭策,懒得让人抓狂,我唯一不放心的是,真让他接任,我们都不在了,没人能鞭策他了,他会不会变成醉生梦死的昏君。”


“放心吧,这孩子性子虽然散漫了些,可他有责任心,担子压在身上的时候,他是不会躲得。”


闻言,李世民不由轻松爽朗一笑:“观音婢,你算是把这个混球的性子给摸清楚了,就像他自己写的任他孙猴子再厉害,也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


哈哈……


就李恪在皇宫和皇帝老爷子对奏的时候。


东宫。


李承乾的心情十分的不好。


“王敬直,李泰那个混蛋一点儿消息都没有透露吗?”李承乾第三遍询问。


王敬直苦笑道:“启禀太子,魏王这一次守口如瓶,他只是说,具体的消息或许在明天,最迟在年关陛下一定会公布的,当时魏王说的十分笃定。”


啪!


李承乾有些恼怒,手重重拍在桌子上,扭头询问崔知温:“你堂妹崔莺莺呢?不是让你通知她,今天必须来吗!”


崔知温连忙说道:“太子请放心,莺莺一定会来的,或许被什么事情给耽搁了。”


就在此时,管事匆匆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太子,崔家小姐派人送来的。”


李承乾冷冷地看了眼崔知温,然后打开信件看了起来。


“崔知温你看看吧。”李承乾看过后,冷冷地将信扔给崔知温。


崔知温看了后愤怒说道:“太子,舍妹实在是太放肆了,没有打探到任何的消息,竟然还敢不来见太子,臣回去之后,一定去见祖父,让祖父教训她!”


咳咳……


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咳嗽几声,开口说道:“莺莺打探不到也是情有可原,这件事情李恪保密的本身就十分严密,这我们都知道。”


“她为了关陇系付出这么多,你们如此对待一个女子,就不怕被人嘲笑吗?何况她现在是吴王王妃,女子之身,不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窦威点了点头,看着崔知温等年轻一辈,吩咐道:“以后你们在崔家丫头面前恭恭敬敬的,只要事成,你们也必须按照当初对那丫头承诺的,她就是半个关陇系的领袖!”


李承乾也猛然意识到,现在崔莺莺的重要性,不能让崔莺莺心寒,反而他需要笼络崔莺莺。


关陇系注定要备受煎熬个把月。


年关临近,益州的裴承先也返回长安述职。


而长安那股谣传李恪嫉妒裴承先,不想让裴承先抢了风头的谣言,随着另一位当事人裴承先回来后,一下子更加热闹了。


小年当天,天下十八道刺史均都返回长安。


述职会议正式开始。


五更时分,李恪也不得不爬起来,迷迷糊糊的入宫参加早朝。


途中,李恪遇到了岑文本。


或者说岑文本刻意等着李恪更为恰当。


“岑大人,你的雍州刺史也不想当了是吧,恪党大头目的帽子不准备摘了?”李恪瞧着岑文本骑马凑过来笑着打趣道。


天色还一片漆黑,大家骑马坐车,挑着灯笼入宫。


火光映照下,岑文本也不在乎周围同样赶往皇城的人,故意大声说道:“臣就是恪党大头目呀。”


李恪不由翻了翻白眼。


“吴王,你恐怕不知道岑文本这酸儒的无耻。”身后有嚷嚷声传来,只见得几匹马驶来,程咬金、秦琼、李靖、牛进达等军方大员出现。


“文本兄,别搭理程咬金这块滚刀肉。”又有声音从侧面小巷传出来。


只见得长孙无忌、温彦博、裴承先等人跟在李承乾后面策马而来。


其他朝臣远远听到这边的动静,前面的人加快速度,后边的人下意识放慢速度,总之都要和这伙人拉开距离。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暗道一声:热闹了!


也意识到,此番天下十八道各州刺史述职的朝会,恐怕会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这些时日,长安城各种谣传言论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