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城内一酒肆。
房遗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郁闷道:“裴承先疯了吗!大哥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展商业,大哥说过,河西走廊的农业所需的环境条件太差,不适合发展农业,所以他才借助河西走廊经济区丝路的特殊性,大规模的发展商业。”
“即便如此,大哥在发展商贾之事中,也严厉规定了不准商贾行为毁坏、侵占优良的农田。”
“还有大哥说过,现阶段朝廷的主要问题还是吃饭的问题。”
“事实证明大哥说的没有错,一个灾荒,益州、关中、并州差点都乱了,这就最好的证明吃饭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地解决掉。”
“大哥现阶段即便发展商贾,也是商业反哺农业,让百姓能够从商业活动中,大量的财富流转中赚到一部分钱。”
“然后购买驴骡牛这些牲畜,实现用畜力代替人力,使人力的效力能够达到最大化,粮食产量实现最大化。”
“遗直别说了。”长孙冲叹了口气,无奈制止住房遗直:“裴承先现在已经完全听不进别人的话。”
“他被麻袋赚取的财富给迷失了双眼,他想着把益州打造成另外一个泛河西走廊经济区,他想要跟大哥一较长短呢,我们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的。”
他们经常跟在大哥李恪身边,自然能听一些大哥的观点。
比如商业反哺农业。
提倡商业,在现阶段只是为了加速财富的流通性,培养一个新兴阶层的同时,让百姓从中受益。
吐谷浑大哥的封地正在培养繁殖驴骡。
这种耐力好,性子温和,饲养简单的蓄力,就是为百姓准备的。
畜力大规模的代替人力。
实现蓄力化后,人均能够耕作的土地面积就会增加,深耕精细耕作就会更加容易。
牲畜粪便会成为养分。
实现粮食人均的增加。
而蓄力的使用可以释放出部分的人力,这部分人力可以参与商业行为活动中。
商、农、工在大哥的设计中会形成一个流通稳定的框架。
而农业则是重中之重的部分。
商业从一开始发展,就是用来反哺农户。
别人都觉得大哥重商,甚至当初还有人用这一条攻歼大哥违背了天意,旱灾是大哥招惹来的,上天的惩罚。
其实只有他们知道,从一开始,大哥就说过,吃饭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长孙冲说道:“裴承先身边现在围着一群益州本土派商贾和士族,这些人都在这次赚到了甜头,裴承先想要跟大哥一较长短,这些人在背后鼓动,我们根本阻止不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按照大哥说的,管不了太多,但也要做好一县一地的事情!”
“跟大哥较劲儿,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程处亮语气不善地讥讽道。
“……”
其他兄弟们纷纷开口表达了对裴承先的不屑。
……
雍州。
秋收已经结束。
天气也渐渐变凉。
“大哥。”李恪在书房别院练剑的时候,魏叔玉匆匆地走进来。
他注意到崔莺莺端着一杯茶,拿着毛巾从书房出来,也早见怪不怪了。
这位未来嫂子倒也不怕外人说闲话,现在两人就差没有睡在一起了。
平日里大哥的生活起居,渐渐由秘书处转移到了这位未来嫂子身上。
魏叔玉直接说道:“大哥,益州兄弟们来信了,裴承先疯了,竟然要大规模的种植苎麻,我估计是丝路麻袋需求量增加,让他觉得有利可图。”
李恪不由皱了皱眉头:“咱们当初不是在发展苎麻这种作物的时候规定,苎麻只能在山地发展,开垦山中荒地种植,不准占用良田吗?”
“大哥,这样不是见效慢嘛!”魏叔玉毫不避讳地在崔莺莺面前嘲讽着裴承先:“开垦,山地贫瘠,苎麻从种植到收获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苎麻并不是只有益州才有,江南的山川里野生的苎麻也有很多,现在丝路有一部分麻袋就是从江南购买的。”
崔莺莺站在一边,接过李恪擦汗后递来的毛巾,插口说道:“裴承先应该是想要效仿殿下你在河西地区做的事情,暗暗跟你较劲儿。”
李恪皱了皱眉头:“他这是胡闹,叔玉以我的名义给朝廷写一份折子,现阶段吃饱的问题才是朝廷主要问题,涉及吃饭粮食才是重中之重。”
魏叔玉动了动嘴唇,想要劝说,却被李恪摆手制止。
他看向崔莺莺。
崔莺莺假装没有看到。
她这个未来丈夫是注定要成为瀚海之月的人,或许暂时会被朝廷的人误会。
可终究时间会证明,她这个未来丈夫才是对的。
那时效果更好。
而且她不认为自己能够说服李恪。
“小公爷,殿下是个心怀天下,胸有四海的人,他不在乎别人误会不误会,他这种人做事,只求是否有利于更多人,何况一时的误会算什么,时间总会证明谁对谁错的。”
魏叔玉听的嘴角抽搐不由得想笑,不过却也打消了劝说大哥的打算。
李恪翻了翻白眼,转身往书房走去,说道:“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大方,叔玉我们自己组织的入塞北草原商队组织得如何?”
“从今天开始,我们以高于塞北各部族商队三成的价格在草原收购羊毛,突利和塞北诸部敢耍我,我就让他们知道得罪我的后果,记住,商队让黑骑护送,给我大张旗鼓的去做!”
“是!”
塞北忽然取消邀请,这事本来就让魏叔玉也十分愤怒。
当初是塞北黄金家族阿史那氏的公主赖在雍州不走,非要亲自邀请的,现在跟关陇系走近了,就忽然终止。
真当他们是泥捏的呀!
李恪坐下后,抓住悬在旁边的一根红线拽了拽,隔壁院子秘书处苏婵儿很快出现。
李恪笑着对崔莺莺说道:“你刚才那么夸我,我知道你是想知道我到底为什么要急于推进落实服务型官府,算是奖赏吧,婵儿给未来王妃那一份资料,告诉她原因。”
苏婵儿似乎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递给崔莺莺。
其实是为了保密。
这份折子一直都是由她随身携带的。
而这份折子中记载的东西,现在除了李恪、魏叔玉、程处默,也只有苏婵儿全知道。
其他人最多只是知道一小部分而已。
“这!”
崔莺莺打开折子,当她看到里面的金额统计,惊得面色都变了。
她抬头看着李恪:“殿下这都是真的吗?”
“嫂子千真万确,而且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天气也开始变冷了,我们囤积的毛衣马上就要开始面市。”
“这会是一大笔巨额收入,而且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东西贸易只要不下雪,还会继续,数字只有增加不会有减少。”
崔莺莺现在明白这个未来丈夫为什么要急于推进了。
这数字实在是太吓人了。
恐怕益州的裴承先听了之后会更加疯狂地发展益州的商业。
长安那边的人听了后,也会发疯的!
“殿下,你之前要上折子提醒朝中的大人们,吃饭问题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不是也是为了这件事情做铺垫?”崔莺莺猛然意识到,李恪是一石二鸟。
这份折子被人看了后,恐怕会对商贾产生无与伦比的热情。
而提醒朝廷大员们重视农业,提醒他们吃饭问题才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提前降温。
“聪明!”李恪笑着夸赞一句,崔莺莺俏面不由得微微发红。
李恪吩咐道:“叔玉,毛衣的成品要在下雪之前迅速起运,北方是大头,南边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今年我们主攻北边,南边可以适当性尝试。”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去办。”
崔莺莺不知如何从李恪的书房走出来。
反正她到现在,满脑子还都是折子中的那些信息。
清凉的冷风一吹,她才渐渐冷静下来。
他告诉我,恐怕也有要试探我的目的吧?
崔莺莺心中暗暗琢磨道。
已经接近年底,而服务型政府的推进也已经铺开,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不再那么重要了。
所以李恪告诉了她。
尽管她从一开始就直言不讳告诉李恪,她是关陇系的卧底。
而李恪也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今后会对她进行考验。
都是聪明人,谁都没有瞒着谁。
崔莺莺倒也不生气,不够慎重,就凭李恪的所作所为,有九条命恐怕也没有了。
她觉得李恪对她的考验也快要结束了。
那时她才是吴王的王妃,夫妻一体同心。
想到这里,崔莺莺停下脚步,又往李恪书房方向返回……
她仰慕这个人,也迫切希望真正地得到李恪的信任,就如同李恪信任魏叔玉、苏婵儿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