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连续数日计议,李渊连颁数诏:
一、褒扬太原举义元勋,诏约秦王李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与民部尚书刘文静为首义一等功臣,除“大逆”之外可特赦死罪二次;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殷开山、刘政会、唐俭、武士彟、刘世龙等十四人为首义二等功臣,可特赦死罪一次。
二、抚慰先朝旧臣,为隋时遭炀帝枉杀诸臣平反昭雪,诏曰:“隋太常卿高颎、上柱国贺若弼,并抗节不阿,矫枉无挠;司隶大夫薛道衡、刑部尚书宇文弼、左翊卫将军董纯,并怀忠抱义,以陷极刑。宜从褒饰,以慰泉壤。颎可赠上柱国、郯国公,弼赠上柱国、杞国公,各令有司加谥;道衡赠上开府、临河县公,弼赠上开府、平昌县公,纯赠柱国、狄道县公。”又诏曰:“隋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李浑)、左光禄大夫李敏,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屠杀,朝野称冤。然李氏将兴,天祚有应,冥契深隐,妄肆诛夷。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善,无忘寤寐。金才可赠上柱国、申国公,敏可赠柱国、观国公。又前代酷滥,子孙被流者,并放还乡里。”
又派人四处发送文告宣称:原旧朝官吏兵将,无论现今身仕何处,跟随何人,只要家口在大唐境内,大唐必善加保护,其田宅物产仍归旧主。家眷失业,无以给养者,由朝廷发给救济米粮。
三、初步颁行均田及租庸调新法。均田法规定:凡成年男子十八岁以上者授田一顷,以二十亩为永业田,身后可传之子孙;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交还官府,另行分配。为限制富户纳蓄姬妾数目,女子一般不授田。六十岁以上老男及残疾者给田四十亩,寡妇给田三十亩,以上诸人若为户主,另加授永业田二十亩。永业田除迁徙他乡或遇丧事无力丧葬者外,一律不得买卖。
另又规定论官职爵位授亲贵功臣永业田,并严命诸职官功臣勋贵不得越限占田。
租庸调法规定:租,每年每丁纳粟二石;庸,每年每丁服役二十天,闰年多加二日,若不服役,可按每日纳绢三尺为代;调,每年每丁随所居地出产,桑田则纳绫或绢二丈,棉二两;麻田则纳布二丈五,麻三斤。国家有事,需加役者,加五日免调,加三十日租调俱免。
四、颁行新格(法律)五十三条,严惩贪官污吏,其余法度较隋时宽简。
以上朝策宣示之后,大唐境内暂时安定下来,各方面情况逐步好转。
而“邢国公”李密,亲见薛仁果被杀,也忧心忡忡,担心李渊早晚不容于他。
一日,李渊又在宫中大宴群臣。看那唐家父子,豪情万丈,神采飞扬,憧憬统一远景,畅谈治国方略,一帮唐臣,逢迎拍马,歌功颂德,好不热闹!李密身为光禄卿,忙里忙外,安排酒食。想一个曾提刀雄视天下之枭雄,如今这般光景,李密倍感窝囊!
散席后,李密终于忍不住,对王伯当发牢骚说:“想当初唐主进军关中,我等虽未与其并肩作战,却在东边阻截东都之兵,隔断隋军西上增援之路,使唐家轻易夺得长安。今我等又奉山东之地归唐,功比窦融,唐主却像养条狗一般地对待。不如离去,另谋良策。”
王伯当正在此待得不自在,于是附和说:“天下大势,尽在主公胸中。今东海公徐世勣尚在黎阳,襄阳公张善相也在襄城,河南尚有许多兵马可以调动,何必固守此间,看人颜色?”
李密又道:“我近来详加观察,对唐廷虚实了然于胸。唐家最有见识者,只一个秦王世民,但他并非人主,连太子都不是。他若想将来接位,必与其兄发生冲突。若唐廷内讧,不分崩离析,也会实力削减。今若能脱出樊笼,再与交锋,即便不能马上击败唐家父子与王世充老贼,至少可三分天下。”
李密于是上疏李渊:“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曾无报效。山东之众皆臣故时麾下,请往收而抚之。凭藉国威,取王世充如拾草芥耳!”
李渊捏了此奏疏,迟疑不决,乃召建成、世民与亲信重臣裴寂、萧瑀前来商议。
“李密究竟想干什么?众卿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理?”李渊将李密奏疏拿给众人传阅,问道。
太子建成道:“儿观李密,才兼文武,阴险狡诈,当今一代枭雄!向之败于世充,极其偶然。今若使其重返中原,归其旧部,无异于放虎归山,投鱼入泉,必生祸端。儿臣以为,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不若寻个借口,除之以绝后患。”
建成此言,正中李渊心怀。裴寂、萧瑀也表示赞同,纷纷建议李渊伺机除掉李密。
惟有秦王世民沉默不语。李渊问道:“二郎,以你之见呢?”
“父皇,儿臣以为,李密主动来归,杀之不义,恐遭非议,他人会以为我大唐无容人之量,以后谁还敢主动投效?”世民若有所思,“以儿臣之见,杀之,不如放之。”
“放之?”众皆吃了一惊。建成不以为然道:“二弟,李密归其故地,若串通旧部谋反,岂不养痈遗患?”
“小弟以为并不尽然。大哥请想,那李密,一投翟让而杀翟让,二投东都而反东都,今若其三投大唐而叛大唐,试问此等反复无常、毫无信义之辈,又有何人还肯追随效命?再者,即令他纠集旧部叛我大唐,今其旧部多在王世充手下,黎阳、襄城也与王世充地盘相接,李密此去,必与王世充起冲突,正好使他们相斗,待其两败俱伤,我即可坐收渔利。”
李渊微微颔首,上次他拒绝了二郎收降留用薛仁果之建议,执意将其处决,果不其然招致一系列负面效应,今李密之事,也担心处置不当,会重蹈覆辙。
于是李渊道:“二郎之言大有道理,众卿以为如何?”
建成等人皆无异议。只建成心里,微微有些不自在,他已听人报知,李密至豳州劳军时,当着三军之面,盛赞世民为天下“英主”。世民若是“英主”,他置父兄于何地?世民今次击破强敌薛秦,平定陇右,满朝文武无不赞颂。世民在朝中声誉日隆,令建成隐隐感到一种威胁。从来历代王朝的江山权位之争,都是不讲手足亲情的。